铸造工艺要求辊身部位铸模(即冷型)激冷条件对组织和性能的影响金属型由于冷型内表面的激冷作用,加快了辊身表层部位钢水的凝固速度,不仅促使铸造组织致密,而且辊身表面致密层的厚度随冷型内表面挂砂层厚度的减薄而明显加深。在辊身部位距离表面200mm只出现少量细小的硫印。
挂砂采用挂砂冷型浇注的整体铸钢支撑辊,从辊身横截面的硫印检测结果看,在辊身部位距离表面3050mm的深度就出现偏析,深至100mm处开始有大的硫印。热处理要求大型支撑辊的热处理工艺取决于辊身外层的化学成分、铸造工艺及其辊身表层硬度。预备热处理高温扩散退火,消除铸造应力,均匀化学成分。整体铸造支撑辊预备热处理示意图选择合适的扩散退火温度对保证辊身芯部和辊颈强度至关重要。
经差温热处理的整体铸钢支撑辊属于同一种金属材质具有两种基体组织结构的复合轧辊。整体铸钢支撑辊的感应加热淬火感应加热淬火工艺其实质也属于差温热处理的工艺范畴。铸钢支撑辊首先在台车式或井式电阻炉内预热至450,随后吊至井式工频感应电炉内继续升温。由于钢固有的电磁特性,当温度低于720时,导磁率显著下降。
铸钢支撑辊整体油淬工艺众所周知,整体铸钢支撑辊沿辊身外层向里,在钢水凝固过程中,由于选分结晶的缘故,碳、铬、硅等有关重要合金元素在辊身不同深度存在很大的成分偏析,而且这一成分偏析随着从辊身由表及里深度的变化而加剧,特别使碳化物形成元素的影响,造成辊身芯部碳化物偏聚严重,因此使轧辊芯部残余应力增大,加之,铸造轧辊辊身内部不可避免地存在不同程度的疏松缺陷,在油淬过程中,上述几种因素的叠加,极易导致轧辊淬裂。因此,对于整体铸钢支撑辊的最终热处理,轧辊制造厂大多采用差温热处理,而不采用整体油淬。
结束语铸钢支撑辊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证明了它是能满足热轧薄板厂需要的,尤其是在精轧机组。可以相信随着铸钢支撑辊工艺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各轧钢厂节约成本的需要,铸钢支撑辊将会以较低的成本优势和较高的综合性能占有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