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精度是指加工后零件的尺寸、形状和表面间相互位置等实际几何参数与理想几何参数相符合的程度。相符合的程度越高,零件的加工精度越高。实际几何参数与理想几何参数的偏离程度称为加工误差。加工误差越小,加工精度越高。所以,加工精度与加工误差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提法。
零件的几何参数加工得绝对准确是不可能的,也是没有必要的。在保证零件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对加工误差规定一个范围,称为公差。零件的公差越小,对加工精度的要求就越高,零件的加工就越困难。零件的加工精度包括尺寸精度、形状精度和位置精度,相应地存在尺寸误差、形状误差和位置误差。
1) 尺寸精度
尺寸精度是指加工表面本身尺寸(如圆柱面的直径)或几何要素之间的尺寸(如两平行平面间的距离)的精确程度,即实际尺寸与理想尺寸的符合程度。尺寸精度要求的高低是用尺寸公差来体现的。“公差与配合”国家标准将确定尺寸精度的标准公差分为20个等级,分别用IT01、IT0、IT1、IT2、…、IT18表示。从前向后,精度逐渐降低。IT01公差值最小,精度最高。IT18公差值最大,精度最低。相同的尺寸,精度越高,对应的公差值越小。相同的公差等级,尺寸越小,对应的公差值越小。零件设计时经常选用的尺寸公差等级为IT6~IT11。IT12~IT18为未注公差尺寸的公差等级(常称为自由公差)。
考虑到零件加工的难易程度,设计者不宜将零件的尺寸精度标准定得过高,只要满足零件的使用要求即可。
2) 形状精度和位置精度
形状精度是指零件上的几何要素线、面的实际形状相对于理想形状的准确程度。位置精度是指零件上的点、线、面要素的实际位置相对于理想位置的准确程度。形状和位置精度用形状公差和位置公差(简称形位公差)来表示。“形位公差”国家标准中规定的控制零件形位误差的项目及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