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造基础知识分享

铸造常见问题解析-氧化与脱碳

精华0315

1. 氧化

氧化是指钢件加热时与炉内的氧化性的炉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一层氧化皮的现象。氧化皮不仅使工件表面粗糙,尺寸不准确,钢材烧损,还影响工件的力学性能、切削加工性及耐腐蚀性等。

2. 脱碳  

脱碳是指高温下工件表层中的碳与炉内的氧化性气氛发生化学反应形成气体逸出,使工件表面含碳量下降的现象。脱碳后,工件表面贫碳化,导致工件淬火后的硬度、耐磨性严重下降,并增加了工件的开裂倾向。

防止氧化和脱碳的措施有以下几项。

(1) 用保护气氛炉加热工件。

(2) 淬火加热前,在工件表面涂以防氧化脱碳的涂料。

(3) 将工件装入盛有硅砂、生铁屑或木炭粉的密封箱内加热。

(4) 用盐浴炉加热,并定期加入脱氧剂进行脱氧和除渣。

(5) 严格控制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

3. 硬度不足或不均    

1) 淬火工件硬度不足  

硬度不足是指工件淬火后整个工件或工件的较大区域内硬度达不到工艺规定要求的现象。

(1) 硬度不足的原因如下。

① 加热温度过低或保温时间不足,使钢件的内部组织没有完全奥氏体化,有铁素体或残余的珠光体,从而使淬火硬度不足。

② 对过共析钢,加热温度过高,奥氏体含碳量过高,淬火后残余奥氏体数量增多,也会造成硬度值偏低。

③ 冷却速度太慢,如冷却介质的冷却能力差等原因,使淬火工件发生高温转变,从而导致硬度不足。

④ 操作不当。如在冷却介质中停留时间过短;预冷时间过长,使奥氏体转变为非马氏体组织,从而使硬度不足。

⑤ 工件表面脱碳,使工件含碳量过低导致淬火硬度值偏低。

⑥ 原材料本身存在大块铁素体等缺陷。

⑦ 材料的牌号、成分未达到技术要求值。

(2) 硬度不足的预防及弥补措施如下。

① 加强保护防止工件氧化和脱碳。

② 严格按工艺规程进行操作。

③ 硬度不足的工件经退火或高温回火后重新进行淬火。

2) 硬度不均  

硬度不均俗称“软点”,是指工件淬火后出现小区域硬度不足的现象。

(1) 硬度不均的原因如下。

① 材料化学成分(特别是含碳量)不均匀。

② 工件表面存在氧化皮、脱碳部位或附有污物。

③ 冷却介质老化、污染。

④ 加热温度不足或保温时间过短。

⑤ 操作不当,如工件间相互接触,在冷却介质中运动不充分。

(2) 硬度不均的预防及弥补措施如下。

① 截面相差悬殊的工模具等工件选用淬透好的钢材。

② 通过锻造或球化退火等预备热处理改善工件原始组织。

③ 加热时加强保护,盐浴炉要定期脱氧捞渣。

④ 选用合适的冷却介质并保持清洁。

⑤ 工件在冷却介质中冷却时要进行适当的搅拌运动或分散冷却。

⑥ 淬火温度和保温时间要足够,保证相变均匀,防止因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不足而造成“软点”。

举报
收藏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