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天炉的设计改造工作中,针对环保越来越高的要求,对火花捕集器进行了再次革新。将内风帽与外风帽距离由原来的600mm变为400mm,使得除尘效率得以再次提高,从目测和计算结果来看应能达到环保要求。另外针对现场情况将下排风眼至炉胆底部高度尺寸压缩100mm,现熔化温度由于炉胆下移加上鼓风机改为罗茨风机,铁液温度较过去提高20℃,可达到1500℃左右,同时熔化率也有所提高。熔化工部烘包炉在新厂区重新进行设计应用,增加了排烟装置,使得车间内点炉时的生烟得以治理,有利于文明生产及环境保护。自冲天炉上平台至屋顶设计了一处75°立梯。原上屋顶处立梯设计于厂房外西侧为90°立梯,高度差太大,上屋顶危险性大,带物料上房更不方便,且此处梯子利用树脂砂再生系统梯子,节省了梯子的材料和制造费用。
新旧砂输送采用了一种新型自动限量下砂斗,实现了新砂及落砂机下旧砂的均匀下砂,这样砂处理系统不会超负荷运行,使设备的正常运转得以保障。其原理是将两处砂斗出料口处的底板斜度大于其静止安息角,小于运动安息角,工作时靠150W振动电机振动,下料口加可调挡板实现均匀给料。地坑带式输送机的永磁皮带轮原设计由于新旧砂的湿度影响,经刮板时将皮带上的粘砂和废铁一起刮下,造成此处废铁还需再分离。送新砂时粘砂尤其严重。现设法将皮带输送速度由1m/s降至0.8m/s,同时刮板后移100mm,再是将斗式提升机下部再开一个口,制作接砂斗包容废铁接斗于斗内,使磁选后经刮板刮后粘砂依其皮带速度带动和自重落至接砂斗,返回提升机输入砂处理系统。减去了铁砂再次分离的工作量同时新旧砂浪费得以避免。提升机裤衩管、废砂回流管及废砂斗的设计砂处理系统由于提升机设计高度不足,新旧砂提升后无法流入砂斗,只好将提升机按厂房最大高度又提高1.6m,即使这样也达不到砂回流所需角度。对此进行了重新选位设计。将裤衩管拨板设法安装于提升机出料口内,但旧砂的回流管角度还是不足,这样在管上又增加150W振动电机一台。另外回流至废砂管的直线振动筛出口与其差90°角,设计将直线振动筛出口(废砂)改变90°流出,为提高其出口高度,流砂角度按最小角度处理,废砂流管设计从梯子上经提升机与平台空档流至墙外唯一一处空档,流经过程还需躲开提升机检查口和上梯行人不能碰头。墙外建立一废砂斗,斗下翻斗车可以驶入,放砂时人工打开颚式开闭器,松手自动闭合。由于未达到理想安装角度,在每条管适当位置都开设一个口,便于观察流砂情况及必要的清理工作。另外为使直线振动筛筛出砂的输送,设计了一条皮带输送机。因皮带机尾部长度、高度空间都不足,为此将提升机与砂斗平台空间设计搭出一个小平台,利用提升机作为一支点,将皮带机尾轮置于其上。高度不足,将尾轮直径按非标设计,使其满足要求。经以上设计改进,达到了工艺流程的要求,同时以往墙外废砂堆积如山的现象没有了。流经废砂斗的砂,每次由翻斗车接入,再次返回砂处理系统。这样每次可多利用旧砂2~3m3,每年就可少添加新砂300~500m3,同时此处也实现了文明生产。设计了一种新型装砂斗因工艺布局,型砂的输送无法连贯起来,因此采用行车吊运输送,为此设计了一种圆桶型大吊砂桶,可实现坐落和吊落砂,桶的容量接近2m3,其制作简便牢固节省材料。
树脂砂工部由于此工部是交钥匙工程,对其缺陷和不足作了以下变更:(1)树脂砂地坑皮带机磁选后的废铁吊运问题:由于设计位置行车无法工作,根据现场自行设计了一台0.5t小型转臂吊,利用厂房立柱作为其立柱,利用上面的预埋铁焊动支架,采用电动葫芦提升、行走,人工转动,升起后转至行车可吊出地方放下,再由行车吊至台车或运输车辆上运走,满足了工艺要求。(2)树脂砂跨行车西行不到位,至使落砂后的铸件无法吊到跨越各跨的运行台车运到清铲处,这样就需要变更台车道轨基础位置。为此将现有的碰头去掉,移至最西端,经与行车制作厂协商,采用顶端碰头上下直立,让出最大可能空间,其连接处将一切可利用点都利用起来,使其牢固可靠,满足了行车西行需求。另外上行车梯子也进行了变更,按在过渡垮台车运送处,既不影响台车带货运行和机动车运输物料的运行空间及高度,又满足了行车架乘人员的需求。(3)对树脂砂工部两处粉尘污染治理不利之处进行了改进:一处位于落砂机下的皮带输送机,由于落差较大,吸尘罩自身吸不到;另一处位于新砂加料口处,由于和破碎机出砂口相连,此处粉尘溢出较重。为此采取相应措施,不增加设备情况下,利用原吸尘管及吸尘罩,进行了粉尘治理。(4)树脂砂2#布袋除尘器,设计排灰口位置太低,人工接灰对人及周围污染严重。此处设法利用一台老厂区拆下的螺旋输送器,卸料时先接上编织袋,然后开动设备,满料时停机,解决了污染问题。
铸造时效炉的改进铸造时效炉是铸造后续工部的主要设备,以前由于结构问题,每用一段时间就需进行修复,既影响生产,维护费用又高。借搬迁需建新炉之机进行了技术改造。改造的主要之处有四点:①将排烟位置下移,过去为侧面四孔排烟,现为利用下墙体较厚之特点,事先设计制作四件带拱排烟槽体置于其上,同时制作四件挡板挡住侧面孔洞,迫使烟尘从下部吸入排出。清灰时可将挡板取下,这样将侧排烟变为下排烟,有利于火焰热量的充分利用,改变上下温差过大的问题,同时自身所带拱型托住了上面砖砌拱,避免变形的发生,尤其两侧墙体的破坏,减少维护修复次数。此外,对窖体大拱刷涂了一种新型粘合剂,可将砖体之间互相粘固,维修周期得以延长。②燃烧室火焰过去是从花墙喷火口喷出,从上部沿拱体冒出,使火焰大部从上部冒出,造成上下温差太大。针对此问题改为燃烧室四个上部砌拱,同时留出几处空洞,迫使火焰只能从花墙喷火口喷出。必要时可将空洞盖死,以调节温差。③过去窖车与炉体之间间隙过大,下砂封刀结构不但挡不住热量外溢,反而由于间隙过大造成冷空气侵入,加剧上下温差。现改为横封,利用窖体两侧墙体高度稍高于窖车之特点加上铸铁板长出墙宽直至窖车台面80mm左右宽度,其间隙由其上堆积尘灰高度自然找平封堵,冷空气无法侵入,热量避免损失。④是增加了脱烟除硫装置,使排烟可基本达到环保要求。
除尘系统的改进(1)过去粘土砂处理系统布置有300m2和150m2布袋除尘器各一台,现厂房外仅有布置一台300m2布袋除尘器的空间,不得不在设计上想方法。其关键问题是落砂机除尘罩,一是耗风量大,过去300m2除尘器就仅用于此处;二是常规设计罩无法进入地坑。为此设计出了一种新型落砂机除尘罩,改侧吸为侧顶吸式半封闭吸尘罩,节省风量30%以上,节省的余量用于其它三处部位吸尘。同时将地坑皮带机的吸尘管路也利用了起来,该吸尘管路还能起到对侧顶式吸尘罩的支撑作用。吸尘口直接接在提升机地面上下部侧面。过去的接口用一段时间后,由于此处扩口较大,吸力减少使得粉尘沉积,吸尘能力下降,并且由于此处沉积粉尘湿度较大,管体铁板很易蚀透。现将此处吸口变为百叶窗式条缝多排吸口,吸口角度直对扬尘位置,解决了以往出现的问题。(2)混砂机除尘系统中,过去此处选用75m2布袋除尘器,新厂区则无空间布置。为此设法将Q378抛丸清理机的振击袋式吸尘器巧妙用于此处,由于吸尘器风量略显不足,于是将粉料压送装置排风口的正压风力补充于内,必要时可开动此处风机进行补充,同时也使得粉料压送排风口带出的灰尘可通过管路带走,使车间此处污染也得以治理。(3)清理工部Q118清理滚筒及砂轮机除尘系统管路及吸尘罩的改进:根据以往观察的扬尘情况,将Q118侧吸罩去掉,各砂轮机除砂轮吸罩外又加上一面开口大挡罩,将通至砂轮机吸罩的风管断开,局部扩径拉开约20mm距离,两者不相连,使得砂轮机处的粉尘得以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