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的分类
1.根据市场发展的时间划分
现实市场是指对企业经营的某种商品有需要、有支付能力、又有购买欲望的现实顾客。
潜在市场是指有可能转化为现实市场的市场。在构成市场的三要素中,不具备后两个要素(购买能力和购买欲望)中的任何一个,都意味着市场是潜在市场。潜在市场有三类:其一是对某种产品有购买欲望但没有足够支付能力的人或组织机构;其二是对某种产品有支付能力但尚未形成购买动机的人或组织机构;其三是对某种产品具有潜在需要的人或组织机构。企业开发潜在市场的关键有两点,一是要通过市场调查明确潜在市场的类型;二是在此基础上制定出有针对性的营销措施,力促潜在市场向现实市场的转化。
未来市场是指暂时尚未形成或只处于萌芽状态,但在一定条件下必将形成和发展成为现实市场的市场。
2.根据顾客的性质划分
消费者市场(又称为消费品市场)是指为了个人或家庭消费需要而购买或租用商品或劳务的市场。
组织市场是指购买者由各类组织所组成的市场。组织市场又可分为生产者市场、中间商市场和政府市场。生产者市场的个体和组织取得货物和劳务的目的是为了生产其他产品和劳务,以便出售、出租或供给他人。这个市场上购买者的目的,不是为了个人消费,而是为了加工赢利。中间商市场是指那些采购商品再转卖以获取利润的个人或组织,主要包括批发商、零售商、经销商或代理商。政府市场是指由政府各级机关、各类社会团体及其他各种非营利性机构所组成的市场。其购买目的是为了保证这些非营利性机构的正常运转。由于组织市场的主体大多是组织机构,因此,在市场营销研究中,又将此类市场统称为集团购买市场。
3.根据竞争程度划分
(1) 纯粹垄断市场。这是一种不存在竞争或基本不存在竞争的市场,在这种市场上,一个行业只有一家企业进行产品的生产和经营,没有或基本没有其他的替代者。这类市场往往存在于一些典型的社会公用事业部门,如电力公司、自来水公司、煤气公司、铁路运输业等,其他行业则极其少见。当一家企业独自拥有制造某种产品的全部或绝大部分原料或材料时,该产品的市场也属于纯粹垄断市场。通过专利取得垄断地位的,同样属于纯粹垄断市场。在纯粹垄断市场上,企业的营销活动也相对简单,但政府的政策和法律限制通常会多一些,以保障消费者和用户的利益。
(2) 寡头垄断市场。这是由少数几家大企业控制的市场。在这种市场上,少数几家大企业控制了一种产品绝大部分的生产量和销售量。该市场往往存在于那些资源有限、技术先进及资本规模大、追求规模经济效益的行业,如汽车、石油等产品的市场。寡头垄断市场控制市场的几家大企业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其中任何一家营销策略的变化都会对其他几家产生重大影响,并引起相关反应。寡头垄断市场的竞争往往采取非价格竞争,而注重树立企业形象。
(3) 垄断性竞争市场。这是最常见的一种企业市场模式。它是指在一行业中有许多企业生产和销售同一种产品,且每个企业的产量只占总产量的一小部分,有少量较大的企业占有一定份额的市场。在这种市场上,由于同行业企业很多,产品替代性很大,因而竞争激烈。由于一般都没有价格控制能力,因此企业较容易地进出这些行业,竞争的手段主要采取非价格竞争,注重产品质量和营销策略。这种市场大量存在,如食品、服装、百货等市场均属此类。
(4) 竞争性市场。这是指一个行业中有非常多的独立生产者,每个企业都很小,它们都以相同的方式向市场提供同类的、标准化的产品。由于对产品的需求没有太大差异,每个生产者提供的产量都只占总产量的很少一部分,因此,市场竞争主要表现为价格竞争,一般不采用非价格竞争,广告宣传等其他策略并不显得十分重要。
4.根据商品流通环节划分
根据商品流通环节,可以把市场分为批发市场和零售市场。批发市场是指个人或企业单位把自己的商品或替委托人把商品卖给最终消费者以外的任何购买者的交易活动。零售市场是指个人或企业单位把商品直接卖给最终消费者的交易活动。
5.根据市场范围划分
根据市场范围,可以把市场划分为区域市场、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商品在地区范围内流通形成区域市场,区域市场一般是在经济区域的基础上形成的。区域市场又可分为本地市场和外地市场、城市市场和农村市场、沿海市场和内陆及民族地区市场等。国内市场则是在主权国家的范围内建立起来的,在国内市场(包括区域市场)上币制是统一的。国际市场是在国际分工的基础上形成的商品在世界范围内流通的市场,与国内(区域)市场不同,国际市场商品不完全是按照商品自由流通组织交换的,只有在若干个国内市场建立了自由贸易区的基础上,才能在国际市场上实行商品的自由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