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造公司与产品

以机器人完成去毛刺工艺效率更高

楼主 0126
目前几乎所有铸件类产品的合模线、飞边和料口等要人工用不同的工具来去掉。但人工去毛刺效率低,有遗漏,一致性也不好,劳动强度大且易伤害操作员。应一著名日本企业的要求,沈阳莱茵开发了三轴去毛刺,五轴去毛刺和六轴去毛刺机器人。六轴去毛刺机器人带动铣刀能向人手拿锉刀一样,从铸件四周和上面的任意角度和位置,非常灵活、快速、准确去掉铸件表面的料口和合模线,深孔内部的毛刺及铣通和整理一些应贯通而被铝皮覆盖的孔。这类机器人本质上是专用六轴联动加工中心,但又具有机器人的快速灵活等特点,是机器人加工设备。根据不同去毛刺工件来设计对应的机器人结构及工装,应用该类机器人的去毛刺效率比人工提高4~6倍。打磨作业被称为边缘作业,一般是必不可少的最后一道工序,不全是美观的问题,很多时候和品质直接关联。根据国土交通省公布的资料,国产车进口车的召回台数每年在4百万~7百万台。其中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在机构内残留异物而造成的功能问题,据说占了15%左右的程度。打磨作业本身一直是制约机械加工品质的难题。其主要原因两个不规则,其中之一毛刺大小不规则。而对于加工来说,切削条件不可变,因此会形成切削过大、断续切削等问题。其中之二是形状不规则,只能近似加工。对于不规则,不连续的毛刺去除,**也容易损耗。所以打磨作业常常不得不采用手作业。手作业很枯燥,很危险,很容易伤害工人,而且作业的粉尘对人体十分有害。所以打磨作业自动化的需求十分紧迫。而且作为必不可少的一道工序,打磨作业自动化的需求量也就是说潜在市场十分巨大。要实现打磨自动化,要解决三个技术难题, 一是**有柔性,能够对应大小不规则,二是**移动轨迹和姿势要能对应工件的形状不规则。三是打磨作业需要采用合适的**,进给方向,进给速度,压入量,这里需要相当的经验积累。就国内现状来说,去毛刺方法庞杂,专业程度低,未形成标准。 基于这一现象,目前去毛刺设备的专业化程度普遍较低,更谈不上形成同一的行业标准。市场尚无规模 制造加工业的产业升级和人员劳动成本的不断攀升,自动化机械去毛刺代替人工去毛刺是必然的发展趋势,但由于国内去毛刺设备技术不成熟,标准未建立,从设备制造设计方面,都处于非标阶段,所以无论从产能方面暂时没有形成规模,从市场角度也没有形成规模。 广州若铂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正式推出去毛刺机器人,若铂自动化去毛刺标准机引进了日本最先进的技术,完全解决了以上说的两个不规则、三个技术难题。至今已形成完整的技术体系。在浮动柔性夹具,专用打磨**,超小型大动力主轴,控制器,以及在机器人的集成上都有大量成熟案例。能精确、快速的对产品进行去毛,和以往的人工去毛机相比,能非常有效的消除各种不良因素
广州若铂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
钟应喜: 13527824232 020-36633966
公司地址:广州市黄埔区茅岗路828号科学研究院14号楼

举报
收藏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