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杂谈

“缺水端午节”引发的反思

精华0297

  在刚刚过去的端午节,很多人都过了热闹、团圆、满足的一天;然而重庆市沙坪坝区大学城附近的居民就遇到了烦心事:主供水管道因工程施工破裂,导致约3万居民遭遇“缺水端午节”。虽然当地消防部门紧急调动车辆送水,解决了近3万居民的临时用水问题,但节日的欢愉就此大打折扣。

  一直以来,供水管道破裂导致居民用水困难的事件时有发生,只是轻重程度各有不同,问题的产生除了自然原因,很多都像上述事件一样,来源于新的工程施工对现有供水管道的破坏,以至居民饮水困难、水资源大量浪费、城区街道水流成河使交通不便等各类问题随之而来。

  同时可以看到,在解决问题的时效与实效上,更是大相径庭,重庆市的紧急供水举措值得肯定,起码在第一时间以行之有效的行动缓解了“燃眉之急”,但还有很多地区、部门缺乏爱民忧民意识与危机公关意识,没有做出该有的回应与担当,造成民众怨声载道、苦不堪言。

  由此,笔者认为必须作出该有的反思:

  一、民生才是最大的政绩。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各类工程建设成了各地、各部门强抓的促进经济增长、惠及民生的大事,尤其是工程量大、耗资大、动静大的工程更是成了领导干部们出政绩的重要抓手。可是必须清醒的认识到:民生才是最大的政绩,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要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一中心任务。确保工程的如期、顺利完成是政绩,但决不能好大喜功、好高骛远,只求速度不求质量,更不能“唯任务至上”,以牺牲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为代价,以“惠民生”之名行“扰民生”、“害民生” 之实。

  二、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才能走稳新型城镇化步伐。之所以会出现在建工程损坏供水管道的问题,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没有一板一眼、不打折扣的施工是产生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城镇化建设越向前发展,各类管网设施就越复杂,因此新的工程建设之初需要做充分的考察与规划,才能保证工程的可行性与安全性。城镇化建设不是单独分割成的片式发展,必须具有科学规划与建设的“一盘棋”思路。

  三、强化监管才能使违法建设、不合格建设无处遁形。新型城镇化更强调内在质量的全面提升,相关监管部门应加大对工程建设的监督管理,严格审批程序,打击违法建设,确保工程质量,维护市场秩序,营造开放、公平、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使新型城镇化步伐走的更稳、更快,与经济发展相互促进、相辅相成,最终实现城乡真正意义上的平等,实现共同富裕。

举报
收藏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