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护有日常进行及定期进行,都依照「模具维护作业顺序表」进行,并以「模具检查表」确认并作业後,再将每一个制品项目记载於记录表上。
这个记录是模具的记录,在以後的检查上有很大的帮助。维护上的要点在於,在固定的必要频率及时间下,认真执行。
1、因维护而能安定成形的实例
齿轮振动精度±0.0O5mm的齿轮,发生振动、受损、毛边等不良,一模4穴成形的模具,持续只有1个或2个的成形。起初,是以在现场改变成形条件来处理,问题仍然存在,货仍然交不出去,顾客要求尽快解决问题。当初,由熟练者调整模具,也能顺利进行制品成形,但连续生产後,就陆续重复发生各种问题。
所以,将模具分解清扫,改善决定位置构造後,决定维护项目中的日常点检项目如下:
分模(parting)面、流道(runner)面清扫→每日两次。
引导梢、衬套、位置决定梢的给油→每日一次。
温调机、乾燥机、制品取出机的点检→每日一次。
成形机上放着检查表,进行维护的维持管理。结果,4个成形的二套模具全部都是良品,一个月的时间就将末交的货全部交情,而且还有充分的库存。
维护的重点在於,「并非发生事故後立即修护,而是要预防事故的发生」的预防概念。但模具的情形有点不同,有许多事情都是做了以後才会知道。所以在设计阶段时,应针对前述主要项目在设计、尺寸、材质、加工刀法、热处理、表曲处理上多加注意。并依现场回馈的资料来进行修正及规格化。
2、利用设计及热处理变更来延长寿命的实例
直径6的POM凸轮(cam)零件成形中,在约一万个成形时,小型(core)破损了,数度重做後,仍有许多货无法交出。破损部位是心型咬切部厚度约lmm的地方,在公差范围内附设R也没有什麽效果。每天进行分解清扫等维护工作,也没有什麽效果。
因为推定破损的原因在於树脂内压肢咬切时的冲击,所以进行位置决定构造的改良;模具板构造的改良; 热处理方法的改善;决定分解清扫等维护项目,定期进行维护的结果,实现了超过30万个仍末破损的安定成形。
对类似的凸轮模具也进行同样的设计变更,已经是以後接单的设计基准了。事故通常是重复发生相同的问题。因为,交货期很短,而且是在期间内发生事故,所以没有办法做太大的改善而重新制作的情形较多。但在这种情形下,重新检讨根本的设计,除了改良构造以外,对该模具指示维护重点等,也是很重要的事。
而事故发生时,相当多的情况是和强度及摺动部的运动有关。因为模具设计的情况是一品一样,所以设计通常必须仰赖个人的经验及技术,同时机械设计的理论尚未顺利推展开来,所以要制定设计基准是很困难的。
3、以设计变更来对应破损事故的事例
交货期并不十分充裕的模具,也曾发生在试作阶段就发生心型破损的事故。在交货期十分紧迫的情形下,完成模具是第一优先的问题,所以受到的冲击也很大。
推定原因可能在於树脂内压而形成变形。在设计经验守则中有「破损时,强度应增加为2倍」的说法。但强度增加为2倍,虽然只要将厚度增加为1.25倍,但模具板就必须重做,所以以材质的变更及在转à处附与R来对应。
重试的结果,虽然延长了若干的寿命,但仍从相同的部位发生心型破断。所以下定决心,从根本重新检讨设计,将心型的厚度增为1.25倍,模具板也重做,同时对摺动等不安定的部份指定实施日常维护,结果,小型未再破损。
4、改善摺动部毛边的实例
特殊构造的成形模具,进行半天的成形後,摺动部就产生毛边,发生无法正常成形的问题。因为模具构造特殊,所以要以过去的事例来处理是很困难的。将模具分解并对摺动部进行观察後,进行摺动部的润滑改善。
摺动部本来有油沟的设计,因为没有什麽效果,所以改用有固态润滑剂的滑轴承,效果却非常好。而因为引导部引导梢的强度不足,所以将直径加大,同时也将滑轴承改为转轴承。铸造招聘上铸才网
结果,模具的运动变得很圆滑,在定期的维护下,就可以进行安定的成形。
进行维护管理的技能人员必须为了解模具构造并能进行分解组立。 具有研磨组合等技能。 能控制研磨、车床(lathe)、铣床等手动机械。
观察模具就能判断那个部份有问题。
在分解清扫方面,在市面贩卖一种使用硷性液的洗净机,可以在不分解模具的情形来进行洗净,但其他刀面,仍有许多部份要仰赖负责人员的技能。特别是在模具的诊断上,不了解成形技术及模具技术(从构造到工作)两方面,是无法进行适切的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