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彭山施行“去官气”十不准。“不准在群众面前背着手讲话”、“不准在出行中让他人提包包、端茶杯、开关车门”等规定在列(4月11日《华西都市报》)。
相由心生。“背手讲话”、“别人拎包”等“官气”只是表现在外的“相”,而真正起作用的是深藏于内的“心”。显然,一些官员最需要改变的其实是后者。彭山县的政策值得肯定,但还需要不满足于治“相”,而是进一步治“心”,才会最终得到满意的效果。
为什么一些官员身上“官气”十足?说到底还是手里的权力惹的祸。如果我们对权力的约束总是无力,那么官员心里的“官气”就永远难除,表面文章做得再好也没用,就算不背手、不用别人开车门,同样也盛气凌人,让群众觉得距离好远。
手底下管那么几个人,就茶水有人倒、车门有人开、材料有人写;只要握有一点点权力,就在群众面前耀武扬威、颐指气使,这样的官场陋习,和群众路线格格不入。想要彻底改变,光靠出台禁令不行,还得从约束权力运行入手。
没有不受约束的权力,就不会有无限膨胀的内心,就不会有颐指气使的行为。只要做到这一点,就算下级给上级开个车门、主人给客人倒杯茶水、年幼者给年长者拎下皮包,也都是正常礼仪的范畴,不值得大惊小怪,更不用专门出禁令一刀切地予以禁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