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杂谈

人大代表去哪儿了

精华0335

  经由公众推选出来的人大代表,不仅仅是一种政治光环,还应是最为成熟的民意表达与监督力量

  深圳清水河街道党政社群社区共治问政会日前在罗湖区委召开。根据问政会规则,每个社区议事代表团须包括1位驻挂该社区的人大代表,但10日上午的问政会,7位人大代表有6位没来,罗湖区社工委专职副主任对此感到“很灰心,也很恼火”。

  上个月,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新闻中心举行记者会,邀请5位全国人大代表就“人大代表依法履职”回答记者提问,其中一个问题引起了与会者的普遍关注:“除了召开全国人代会,代表的时间都去哪儿了?”那么在这里,同样可以套用这个流行句式进行追问:缺席问政会,人大代表去哪儿了?

  经由公众推选出来的人大代表,不仅仅是一种政治光环,还应是最为成熟的民意表达与监督力量。本来,深圳推行人大代表社区联络站的创新做法,对于保障人大代表依法履行职责,加强人大代表与公众的联系,拓宽民意表达渠道等,有着不可低估的意义。然而,这几个人大代表关键时刻“掉链子”,玩“失踪”,显然与其价值指向背道而驰。

  比如,报道称,缺席问政会的人大代表承诺,次日的投票环节会赶过来投票。但问题是,没有参与项目问政,对相关提案不了解,又如何投票,如何使投下的这一票对得起选民的期待,对得起自身的履职身份?甚至,如此走过场,应付了事,会让人产生它也许是一种“习惯动作”的联想。

  人大代表去哪儿了?显然,不能老是往政府机关走,往实力强的企业走;也不能将关注点局限在一个自己熟悉的小小圈子里,久而久之形成自我封闭……人大代表要实现“代表意识”的回归,就必须将目光向下,接“地气”,尽可能地融入社区,融入更多普通人酸甜苦辣的生活,出现在更多的民意现场。要做到这一点,有必要建立真正对选民负责的代表履职机制,对“代”而不“表”,在表达公众诉求时失声的人大代表进行问责。

举报
收藏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