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记者在北京的街头采访文明是什么,一名小区保安说,文明是相对的,我们在工作的时候给住户一个微笑,这就是文明;停车的人不随便和我们发脾气,应该也是文明。有一职员说,在大街上,不文明就是一片纸屑;在地铁里,不文明就是不让座……。有一从事IT的80后数据分析师说,我觉得最能看出一个人是否文明的地方就是在网上,因为网络是匿名的,在别人不知道你是谁的情况下也能好好说话,这就是文明。而事实上我们现在网上有太多不文明的交流,到处都是争吵和谩骂。不同的人对文明的理解都不同,但处于一个文明社会的人,都要有一个最基本的文明准则,说低点,是一个人的素养,说高点,就是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倡导”的24个字: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文明”是什么按照现代定义,文明是人类改造世界的物质成果、政治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是社会发展和人类开化的进步状态和标志。核心价值观中将“文明”作为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所指应该是宏观意义上的,既包括这三个大文明,也包括了具体的公民文明素养。
如何实现文明,从个人的角度讲,一个社会的每一个公民都文明了,这个社会就会有了文明的基础,核心价值观的实现也就有了最为基本的条件。而从一个国家的文明建设角度讲,把社会主义政权建立在宪法以及由此构建的法治体系之上,是社会主义国家文明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内容和主要途径。国家层面的“文明”是一个大概念,而具体的公民个体恰恰是构成这个“文明”的元素。
讲文明,从每一个个体做起,摒弃不文明的行为和言语,遵循文明的准则和规范,就一定能共同为这个社会的文明创造出宽阔的前景,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就可以成为每一个公民的自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