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诺登泄露的美国“棱镜”监控项目引爆了人们的愤怒——国家利益与个人隐私孰重孰轻?回顾历史便知道:个人隐私总是被轻易破坏。而在那些特殊的年代里,无处不在的眼睛在盯着你。编辑:徐松
盖世太保在德国遍布特务网,不仅有数千名在编专职密探,还雇有约10万名兼职密探。白色恐怖下使人的心态曲扭。当时一位驻柏林的美国记者写道:"你的儿子、父亲、妻子、朋友、同事都可能是告密者。"图为1944年,比利时布鲁塞尔单向街,一名盖世太保警察在给一名男子搜身,目的是搜查含有反对纳粹性质的文学书籍。
负责监视人们的同时,盖世太保还执行"预防性逮捕权"。在纳粹上台后的几年中,成千上万的左派人士、知识分子、犹太人、工会运动者都不经法律程序便被投入集中营。图为1939年,盖世太保的宣传画。画面内容是盖世太保警察抓获躲在地窖里的犹太人。
20世纪60年代以来,中国民间有一种习惯,人们经常把那些喜欢打听别人隐私的人戏称为“克格勃”。 克格勃即苏联的情报机构,拥有150万人的国内工作人员和25万人的国外间谍。克格勃是一个凌驾于党政军各部门之上的“超级机构”,国家的工作人员都处于克格勃的监视和保护下。图为1987年5月1日,苏联莫斯科,克格勃总部。
克格勃曾经从事过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间谍活动,几乎达到无孔不入的地步。美苏冷战期间,克格勃与西方各情报机构互相渗透、勾心斗角的故事不断发生。图为克格勃间谍霍赫洛夫的假烟盒——它实际上是一个子弹里装有毒药的武器。
克格勃以庞大的网络,先进的技术手段,无所不在的眼线,“惩罚”了无数的“敌人”。然而,随着惩罚而来的,是这个机构本身随着苏联的解体而瓦解。1991年8月22日,莫斯科卢比扬卡广场,克格勃创立者捷尔任斯基的雕像被人们推倒。
克格勃的恐怖色彩,不仅使它在平民中失去了声誉,而且也摧毁了它自身。一夜之间,克格勃里的党委停止活动,没有任何一个人出来为它说句公道话。图为1994年8月24日,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克格勃总部,克格勃工作人员挡着脸被赶出来。
在1972年的美国总统大选中,为了取得民主党内部竞选策略的情报,1972年6月17日,以共和党尼克松竞选班子首席安全问题顾问詹姆斯·麦科德为首的5人闯入华盛顿水门大厦的民主党全国委员会办公室,在安装窃听器并偷拍有关文件时,当场被捕。左图为水门大厦;右图为1973年,尼克松听证会上的水门大厦剖面图。
特权统治者都能达成一个共识——特务政治可以监视控制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从而掌握其思想,将其“反动”言论和行为扼杀在摇篮状态。东德国家安全部(又称史塔西,英文简称STASI)将“监控”一词发挥到了极致。图为史塔西的领导层合影,第一排中间着黑色西服者为第二任史塔西部长埃里希·梅尔克。
1988年,迈克·杰克逊到西德开演唱会,隔着柏林墙的东德年轻人看不到演唱会情绪激动,差点发生暴乱。杰克逊因此被史塔西列入监控名单中。图为一张拍摄于当天的照片,照片显示一名疑似杰克逊的男子趴在柏林墙墙头。多年后,该男子被证实并非杰克逊,是一名存心想戏弄史塔西而装扮成杰克逊的西德人。
在1950年至1989年之间,史塔西为东德1800万人口中的600多万人建立了秘密档案,也就是说,3人之中就有1人遭受监控,从男女间的调情,到每星期倒几次垃圾,在超市买了何种口味的香肠都被记录在案。图为史塔西资料照片,由宝丽来相机拍摄而成。据了解,史塔西密探闯入居民家中进行搜查前,用即时成像的宝丽来拍下照片;搜查之后会参照照片将现场还原。
柏林墙倒塌时,史塔西大量销毁各种档案材料。人工双手撕毁的资料装满16000个麻袋包。统一后的德国政府原打算将这些撕毁的资料全部恢复,但估计至少要400年才能完成。如今,史塔西以博物馆的形式存在着,而德国成为世界上最重视隐私的国家。
图为2013年4月,美国纽约曼哈顿监控中心,超过4000台监控器在此运作。6月18日,美国总统奥巴马称将寻找途径说服公众相信当局会尊重他们的隐私,并表示将继续进行以反恐为目的的“棱镜”项目。无论出于什么目的,以“棱镜”为代表的监控活动,不是头一遭,更不会是最后一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