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灰铸铁石墨形态类型
灰铸铁石墨形态差异可以反映其机械性能差异,由此可见对其自动分析识别不仅有助于机械性能的推断,在生产质量控制中也具有一定意义。由于铸铁化学成分和冷却条件的不同导致了石墨类型、大小与分布的不同。较为典型常见的为A, B, D和E型所示。
2石墨形态分析过程和方法
2. 1样本预处理
有关试样的切取和制备均按照GB 7216-87中的明确说明进行。石墨形态的观测在未浸蚀的样品上进行,放大倍数为100,分辨率为512×512象素。
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不可避免地会存在一些图像质量的不如人意,如噪声、曝光量过头或不足、图片间的灰度不均匀,乃至一幅图内的灰度不均等等,同时为了方便及简化特征参数的提取,对样本图像进行一些预处理是必须的。
2. 2提取特征参数
考虑到一种特征参数往往难以达到区分各种石墨形态的目的,这里选用分形维、相关系数和二维自回归系数来共同表述石墨形态特征。
分形维是描述铸铁的一种有效方式。其计算通过盒维数法获得,即D F B = lim→0 lgN ( F)- lg( 1)N ( F)是用直径为的区域来覆盖处理窗口F的图像所需的最小的集合数, D F B为在图像窗口F所获得的盒维数。
通过图像的相关系数来求得对纹理粗细的描述。
2. 3分类
分类采用误差后向传播神经网络,即BP网络实现。用于进行分类的特征矢量由上述特征共同组成, F= {D, R, a 0, a 1,…, a 8 }.考虑到所得到的各个特征取值范围各有不同,这不仅会使网络训练速度下降,而且容易造成网络训练失败。因此,这里先对数据进行如下处理:M(i, j )= M max( j )- M( i, j )M max( j )- M min( j )( 5)其中, M(i, j )为训练样本矩阵元素, i表输入样本序号, j表特征矢量元序号。 M max( j), M min( j )分别为训练样本集中第j个特征量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这里使用3层BP网络,传递函数T ( x)选用T ansig型:T ( x) = 2 1 + exp( - 2x)- 1( 6)输入与输出层节点数分别由特征矢量维数和目标类别数决定。有关隐层节点数的确定始终是神经网络中的一个难点,至今还没有一个很好的方法。隐层节点数太少可能使网络达不到训练目标,太多又会大大增加计算成本。本文提出了一种简单实用的新方法,具体原理将在另篇文章中论述。
训练采用参数如下:学习速率: 0. 01;学习速率增加比率: 1. 05;学习速率减少比率: 0. 7;动量常数: 0. 9;误差平方和指标(即训练目标误差) : 0. 1.
3实验结果和讨论
1)单项的特征参数难以完全表述类别差异。
2)在单项的特征中,维数越多,越容易趋近成功分类。这是由于维数少的特征矢量所含图像信息也相对较少的缘故。因此,同样由自回归系数演变得到的特征矢量F 1较F 4具有更高的分类准确性。
3)在样本训练中,维数较多的特征矢量需要更少的训练时间,更易达到训练目标。这也是维数较多的特征矢量更精确地反映了纹理特征信息之故。
4)二维自回归系数和分形参数都部分地表述了纹理特征。 F 1, F 2, F 4的网络延展性较好,分别得到了4/ 5, 3/ 5和2/ 5的正确率。但对于纹理粗细度,由于网络未能训练达到目标,且最后的训练误差太大,不足以对其作判断。
5)分类结果可观,据达到训练目标者成功率均达90%以上。但精度不是特别高,这是由于在提取部分特征参数时,为简化计算将图像缩小至32×32象素从而简并了图像的纹理信息。同时,实际样品并不总是由单一一种石墨形态构成,因此夹杂的少许其它形态也会对结果精度有一定影响,但只要夹杂的其它形态不是很多,在实际中往往也是被忽略的。故此,这种精度对于分类已经足够,这里并不需要花费昂贵的计算量来获得高精度。
4结束语
本文将人工神经网络引入了灰铸铁的自动分析,并实现了对灰铸铁石墨形态的初步分类识别。在分类过程中,多种参数的综合特征矢量较好的反映了石墨形态的纹理特征,并弥补了单项特征的不足。
人工神经网络为石墨形态分类的实现提供了一种很好的方法,并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良好效果。在网络的具体实现中,本文采用了一些的优化和处理技巧,如训练前数据的均衡化预处理提高了网络的精确性,加快了网络的训练;确定BP网络隐层节点数的简单方法的使用,简化了隐层节点数的确定,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种方法对其它领域神经网络的应用和研究也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