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齿根和节圆渗碳层深差异,从变曲疲劳强度和接触疲劳强度要求的层深分析,二者相差30%是可以接受的。
2.有效硬化层的差异与产品大小、淬火冷却能力、材料淬透性、渗碳均匀性有关,因此需针对具体情况分析和采取措施。
我们做出来的齿轮都相差不运!以节圆为基准!如果节圆是1.2mm那么齿根只有1.0-1.1mm,齿顶有1.3左右。设计要求0.9-1.2mm,热处理生产要求略高,因为还要后续精磨,精磨会磨掉几个丝!
一般偏差不会有这么大,一般节圆0.8左右,根部或者转角为0.65-0.7左右。至于你检测的这个零件两个位置偏差大,建议你把样块要回来,自己在检测一下,看下是否为检测误差。
节圆与齿根硬化深度之差我觉得应该取决于节圆硬化深度与齿跟过渡圆角之比,意思是节圆硬化深度越大或齿跟过渡半径越小,则节圆与齿根硬化深度之差越大。反之当节圆硬化深度很小大或齿跟过渡半径越大时,差异可小到忽略不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