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到这里,突然想到了卡西欧。这个曾在日本默默无闻、规模颇小的企业,如今发展成击败索尼、松下、日立、东芝、夏普等大型企业的后起之秀。的确,它本身并不庞大,但能如此成功就是恰如好处的运用“速度至上”:能以比对手快50%的速度更新品种,以200%的速度拉高产量,以100%的速度拉低售价。
还有英特尔,她的产品未必完美,但她创造了著名的摩尔定律:每18个月,英特尔让CPU的运算速度以几何数倍增一次,这一策略,成就了全球最大的芯片制造商。
此时,您一定茅塞顿开。这些案例反映到五金中小企业发展中,佐证了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竞争的利器就是“以速度抗击规模”。
在战略制胜的时代,五金中小企业只能以更快的速度调整市场策略才能在五金大行业中分得自己的一杯羹。
市场填补战略
五金中小企业要善于把握自己“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原则,时刻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挖掘五金市场上的各个空白。
比如,在五金市场,传统工艺器具、生活小五金制品等本身就不适合大企业规模生产,而中小企业就优势凸显。所以说市场空隙战略是为中小企业量身定做的也不为过。因为,五金中小企业利用“船小好掉头”的灵活机制实施此战略,进可以扩大空隙,退可以迅速撤离。
20世纪90年代初,国际上正流行魔方这种玩具,某企业迅速研制成功立即生产并投放市场,很受市场欢迎。但他并未沉溺于此,随着生产厂家日益增多时便立即停产。半年后,很多生产魔方的企业都遇到了产品大量积压的局面,而该企业早已转产。
不过,不得不提醒的是,中小企业在采用市场空隙战略时需要建立一套高效、灵敏的信息系统,准确及时捕捉和分析市场信息,以便作出正确的市场进退选择。
[nextpage]
生存互补战略
当然,五金中小企业也存在力量单薄、产品单一的缺点。
有些五金大企业为了获取规模经济效益,必然要摆脱“大而全”的生产体制约束,转而求助于社会分工与协作。这一方面增加了五金大企业对五金中小企业的依赖性,同时也为中小企业提供了长期的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五金中小企业在决定自己的生产方向时,可接受一个或几个大企业的长期固定的订货,与大企业建立紧密的分工协作关系,日本的松下电器公司就是其一。据悉,与它协作的中小企业有1200多家,它所需的零部件70%~80%都是由中小企业提供的。所以,五金中小企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大中小企业之间所建立的相互依赖、共同发展的关系。
小编在前面一再强调了中小企业“船小好掉头”的优势,所以,即便目前遇到了些许问题,我相信只要充分利用好灵活的经营机制,坚定信心,艰苦奋斗,五金中小企业一定能掀开新的发展篇章。
最后,小编想送给所有五金中小企业一句话:越来越“小”,未必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