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阿尔山市固定资产投资建设实现新跨越

   2020-09-01 互联网黎美容621510
核心提示:  固定资产投资是建立和维护生产力的一种经营活动,是一个国家或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推动力。投资在拉

  固定资产投资是建立和维护生产力的一种经营活动,是一个国家或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推动力。投资在拉动地方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出口)中,是最为直接、最为有效的驱动力。实践证明,经济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支柱产业培育所引起的高投资是一种必然的经济现象。 “十一五”期间,阿尔山市紧紧抓住国家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宽松货币政策的机遇,紧密结合旅游城市发展定位,千方百计扩大投入,加快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建设,大力推进特色农牧业产业化、绿色环保型工业等进程,加快“特色乡镇”建设,推进“一城四组”步伐,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快速稳步增长,投资建设实现了历史新跨越。

  一、“十一五”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结构现状及主要特点

  (一)投资规模不断扩大

  “十一五”期间,阿尔山市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稳步扩大。最初在2006、2007这两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均不足6亿元,而2008年—2010年这三年投资总量不断攀升,2008年突破10亿元,2009年突破14亿元,2010年突破20亿元,达到21亿元,是“十五”期末的3.8倍。五年间,阿尔山市共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7.2亿元,年均增长30.7%,总量是“十五”时期投资的3.9倍。

  (二)投资主体呈现多元化格局

  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主体来看,“十一五”期间,国有投资仍居主导地位,成为拉动地方投资快速增长的主要力量。五年间,国有投资共完成40.8亿元,占全部投资的比重达71.4%,是全社会投资中的主体;而民间投资完成16.4亿元,占全部投资的比重达28.6%。

  (三)工业投资力度不断加强,第三产业投资占主导地位

  从投资的产业结构来看,全市三次产业的投资比重由“十五”时期末的 7.7:20.1:72.2调整发展到“十一五”时期末的1.8:13.8:84.4。突出显著的特征是第三产业投资比重有所上升,仍占主导地位。第一产业共完成投资1.9亿元,占这一时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3.3%,年均增长1.7%,比“十五”时期增长2.7倍。第二产业中主要是以矿产资源开发、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为主体的这三大行业投资增长迅猛,共完成投资8.5亿元,占这一时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14.9%,年均增长21.1%,比“十五”时期增长3.7倍。第三产业的投资共完成46.8亿元,大大超过第一、二次产业固定资产投资的总和,占这一时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81.8%,年均增长34.8%,比“十五”时期增长3.8倍。其中仅2010年第三产业完成投资就达17.7亿元,比“十五”时期末增长4.5倍。另外,在“十一五”期间投向三产重要领域的交通运输业累计完成投资达24.5亿元,占三产全部投资的52.3%;以提升城镇化水平为主的公共设施管理业,累计完成投资6.6亿元,占三产全部投资的14.2%。

  (四)房地产开发投资快速增长

  “十一五”期间,阿尔山市房地产开发投资进入快速增长期,房地产开发投资规模不断扩大,五年间累计完成投资3.1亿元,是“十五”时期的14.7倍,年均增长119.4%,占全部投资的比重年均保持在5%左右。自2005年以来,随着国家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的出台,以及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房地产开发投资得到适度控制,投资增速由2006年的-45.8%升到2007年的125.9%、回落到2008年的72.5%、2009年的6.4%再升到2010年的276.2%。

  另外,由于房地产业与其他行业关联度较高,“十一五”期间,房地产开发投资还拉动了钢铁、水泥、家电、装饰装修、物业管理、社区服务等相关产业链的发展,成为扩大内需的重要推动力。

  二、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功不可没”

  “十一五”期间,阿尔山市投资结构的进一步优化调整使得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投资力度明显加大,为全市经济在新时期的跨越与腾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10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再上新台阶,突破20亿元大关,达21亿元,是“十五”期末的3.8倍。固定资产投资的快速增长,有力地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全面发展。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由2005年的4.6亿元提升到2010年的9.0亿元,增长96.5%,年均增长14.4%;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由2005年的9452元提升到2010年的18746元,增长98.3%,年均增长14.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005年的2.2亿元提升到2010年的5.1亿元,增长127.3%,年均增长17.8%;全部工业增加值由2005年的0.1亿元提升到2010年的0.4亿元,增长184.9%,年均增长23.3%;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由2005年的0.5亿元提升到2010年的1.7亿元,增长269.3%,年均增长29.9%;财政收入由2005年的0.4亿元提升到2010年的0.6亿元,增长40.0%,年均增长6.7%;旅游人数由2005年的26.6万人次元提升到2010年的70.2万人次,增长163.9%,年均增长21.4%;旅游收入由2005年的1.2亿元提升到2010年的7亿元,增长483.3%,年均增长41.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5年的7236元提升到2010年的11500元,增长58.9%,年均增长9.7%;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由2005年的9719元提升到2010年的20591元,增长111.9%,年均增长16.2%。

  与此同时,全市加大了对科学、文化、卫生、社会保障、基础教育、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等社会领域的投资力度,社会事业投资快速增长。一大批社会事业项目的建设和投产使用,为构建和谐社会增添了新的物质保障。

  三、重大重点项目建设取得新成效

  2005年以来,开工建设了一批对全市发展有重大影响,对行业发展有重要促进作用的重大项目。“十一五”期间,全市共开工建设亿元以上重大项目16个(其中:产业项目5个,基础设施项目10个,民生工程项目1个),总规模47.5亿元,实际完成投资31.8亿元,占这一时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55.6%。这些项目主要分布在农林、矿泉水、铁矿、住宿餐饮、城市基础设施(包括电力、交通、机场等)和社会发展民生等领域,成为支撑投资增长与结构调整的主力军。

  另外,从2007年至2010年,全市在建亿元以上的投资项目逐年增多,个数由最初的3个增加到11个,投资总规模由4.6亿元增加到39.7亿元,增长8.6倍,实际完成投资额的比例由不足20%提高到近30%。2010年,全市投资完成额超5000万元在建重点项目10个,完成投资12.2亿元,占全市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的63.7 %,强力支撑着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协调发展。

  “十一五”期间,全市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共投产5个(其中:产业项目2个,基础设施项目3个)。

  一批重要基础设施项目建成投产,经济基础进一步夯实。如在交通方面,无论是铁路还是公路都取得了重大成就:伊敏--阿尔山铁路正式运营,白城--阿尔山铁路扩能改造,阿尔山--诺门罕运煤专线启动前期建设;乌兰浩特--阿尔山一级公路单幅全线交工达到通车条件,阿尔山--杜拉尔一级公路、口岸二级公路、明水河--天池公路开工建设,口岸实现临时开关,机场实现试飞首航等,这些严重制约我市经济发展的通道瓶颈逐步得到有效破解。在工业重大项目方面也取得了新的进展:如蓝海矿泉水公司--20万吨矿泉水招商企业的入驻、五里泉水厂正式投产达效、白狼矿泉水厂区工程、署秋铁矿项目等得到顺利推进。另外房地产方面—保障性安居工程取得重大进展:完成1.5万平方米廉租住房主体工程,完成2008、2009年廉租房工程建设,2009年度棚户区改造工程全部完工,2010年棚户区建设项目实现主体封闭,水、电、热等各项市政建设全面推进,供水管网改造工程、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厂土建工程、伊尔施集中供热一期工程和阿尔山热管网铺设工程顺利完成,开工建设城市供水管网改造项目二期工程等等。

  四、新农村建设出现新局面

  “十一五”期间,阿尔山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坚持统筹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认真实施为民办实事,全力集中财政资金,着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着力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大农村投资力度,全市新农村建设出现新局面。

  1、农村投资稳步增长。“十一五”期间,全市农村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0.3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0.5%。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由2005年的2867元提升到2010年的4188元,增长46.1%,年均增长7.9%。

  2、农村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民生得到有效改善。“十一五”期间,全市完成新建通乡公路291公里,基本实现了村村通路、村村供电、广播电视及通讯信号全覆盖的目标,解决近万人饮水安全问题,贫困住宿生救助面及新农合参合率均达100%。新建“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家店10家,实现镇、村全覆盖。成立专业合作社6家,农业合作组织累计达到21个,进一步壮大了农村经纪人队伍,健全了农村市场体系。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付款方式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营业执照  |  粤ICP备18059797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