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会报道】先睹为快,第十七届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学术年会、第十一届全国铸造复合材料学术年会盛况

   2020-09-01 互联网朱雅灼52690
核心提示:2019年8月3日,第十七届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学术年会、第十一届全国铸造复合材料学术会议正式开幕,本届年


     2019年8月3日,第十七届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学术年会、第十一届全国铸造复合材料学术会议正式开幕,本届年会在千年古都洛阳市洛阳大酒店召开,会议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铸造分会和《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杂志社(武汉)共同主办,会议得到了洛阳刘氏模具有限公司、河南科技大学、有色金属共性技术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河南省有色金属学会、洛阳凯林铸材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也得到了FSC跨国铸造采购平台、中铸科技、压铸周刊、中国压铸网、重庆市铸造协会等行业伙伴的广泛宣传。

    本次会议共有255名代表参加,其中具有正高级职称的代表48人,具有副高级职称的代表55人,企业部长级以上代表30余人。

大会现场


大会现场

开幕式

    上午8:00,大会开幕式准时开始,开幕式主持人《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杂志社张正贺社长作欢迎致辞,发言嘉宾有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铸造分会副理事长、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技术委员主任委员、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苏彦庆教授,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铸造分会常务理事、铸造复合材料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东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潘冶教授,河南科技大学副校长、河南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宋克兴教授,洛阳刘氏集团刘中华董事长,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铸造分会苏仕方秘书长。


哈尔滨工业大学 苏彦庆教授


东南大学潘冶教授


河南科技大学宋克兴教授


洛阳刘氏集团刘中华董事长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铸造分会苏仕方秘书长

大会报告

     8月3日上午共进行了8个报告。华南理工大学 赵海东教 授 和大连理工大学卢一平教授共同主持了本时间段报告。

NO1. 哈尔滨工业大学  苏彦庆 教 授

铝合金铸造基础问题研究

    报告人简介:苏彦庆 博士 教授 国家杰青 长江学者,现任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学院副院长、金属精密热加工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兼任世界铸造组织有色材料委员会主席、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铸造分会副理事长、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凝固科学与技术分会副理事长、《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杂志编委会主任、《铸造》杂志编委会副主任。表论文360余篇,SCI收录320余篇,EI收录3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30余项;出版专著3部、教材1种。获省部级科技奖励7项,并获黑龙江省青年科技奖、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奖。

    报告摘要:钛铝合金是以金属件化合物为主要构成相的新一代高温结构材料。有关该材料在熔炼、凝固、成型等方面的研究日已广泛、深入。目前,该材料距离大量的工程应用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解决。报告将围绕这几方面的问题加以介绍。


NO2. 东南大学 潘冶 教授

稀土硼化物对Al-Si系合金组织细化作用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报告人简介:潘冶,男,博士,教授,博导。东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铸造学会复合材料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南京铸造学会副理事长等职。曾先后赴美国University of Michigan和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做访问学者和访问教授,赴日本Ahresty研究所任客座研究员。主要从事先进金属材料的制备与组织控制,非晶与微晶材料,功能性复合材料等方面的研究。主持和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等科研项目19项,其中高强度材料与控制凝固复合材料方面的成果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二项,半固态合金制备与组织控制关键技术获欧洲和日本专利各一项,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和重要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90余篇,为教育部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获得者。


NO3. 河南科技大学 宋克兴 教 授

高性能铜合金及铜基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报告人简介:宋克兴,博士、教授、博导;河南科技大学副校长兼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合金加工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稀有金属材料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特种冶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机械制造工艺协会绿色制造分会常务理事、河南省有色金属学会副理事长。中原学者、河南省创新型科技团队带头人、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带头人、河南省科技创新杰出人才计划获得者、河南省科技创新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长期从事有色金属结构/功能材料设计开发及先进制备加工技术的相关基础理论研究和技术开发工作。先后完成国家自科基金、国家863、美国国家科学基金委等国家和省部级项目32项,技术开发转让项目45项,目前在研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方联合基金重点项目1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其中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以第八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发表学术论文近200篇,其中SCI/EI收录68篇;主编/参编学术著作6部;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9件,其中以第一发明人获得授权发明专利28件。


NO4. 清华大学 李言祥  教 授

小孔径泡沫铝制备技术与性能研究

    报告人简介:清华大学材料学院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先进成形制造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研究方向为铸造合金(有色合金、铸铁、铸钢);多孔金属(泡沫铝、定向凝固多孔金属);凝固理论与凝固技术。

报告摘要:泡沫铝具有诸多优异性能,是一种理想的结构功能一体化材料。现行泡沫铝的平均孔径通常为3~6mm。减小孔径是提高泡沫铝性能的重要途径。本文发明了一种复合发泡剂,适合进行小孔径泡沫铝的制备。经工艺优化,实现了平均孔径1~2mm的小孔径泡沫铝的稳定可控制备。

    吸能是泡沫铝的重要应用目的之一,但泡沫铝不是具有恒定压缩平台应力的吸能材料,在平台阶段存在应变硬化现象,导致此阶段的应力-应变曲线发生倾斜。对于每一个具有确定相对密度的泡沫铝,均存在一个最佳使用应力条件。在此条件下其吸能能力高于任何其它不同相对密度的泡沫铝。最佳使用应力和相应的吸能能力均随相对密度的增加而增加。相比于低相对密度、大孔径泡沫铝,高相对密度、小孔径泡沫铝在最佳使用条件下的吸能能力显著提高,可提升6倍左右。


NO5. 暨南大学  李 卫  教 授

以纳米多孔铜为基体原位CVD法制备石墨烯/铜复合材料的研究

    报告人简介:李卫, 1963年1月生人。暨南大学先进耐磨蚀及功能材料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998年),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首批人选(1995/1996年),广东特支计划杰出人才(南粤百杰)(2015年),第七届“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奖获奖者(2016年)。1次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1),1次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4),4次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1、1、1、2)。兼任高性能金属耐磨材料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铸造学会副理事长。

    报告摘要:石墨烯是一种由碳原子以SP2杂化方式形成的蜂窝状平面二维纳米材料,具有良好的导电、导热及力学性能,单层石墨烯理断裂强度高达130GPa,导热系数高达5000W/(m.K) ,电阻率仅为10-6Ω.cm。以石墨烯作为增强体可在提高铜基体强度的同时不削弱其导电和导热性能,是铜基复合材料中理想的增强体。然而石墨烯比表面积大、易团聚,难以均匀分散在铜基体中,是制备石墨烯/铜基复合材料的一大难题。研究表明,石墨烯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性能与石墨烯在基体中的分散有直接联系,分散性程度对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耐蚀性等较原金属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寻找合适的工艺实现石墨烯在铜基体中分散,避免团聚所带来的缺陷,对制备高性能石墨烯/铜复合材料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利用纳米多孔铜高比表面积的特点,通过化学气相沉积,在孔壁表面沉积石墨烯,制成石墨烯/多孔铜复合材料,最后通过真空热压烧结将石墨烯/多孔铜复合材料制成无孔的石墨烯/铜复合材料。由于石墨烯在铜基体中均匀分散,且气相沉积制备的石墨烯层数较少,因此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


NO6. 华中科技大学 吴树森 教授

LPSO相增强Mg-Ni-Y合金组织细化与性能变化


    报告人简介:华中科技大学材料学院、材料成形与模具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目前主要从事铝合金、镁合金及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制备、金属凝固理论、金属液态和半固态精密成形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数控及基础制造装备重大专项、国家强基工程项目以及多项企业合作课题。研究成果在《Acta Materiallia》、《scripta Materiallia》、《metallurgical and Materials Transactions A》、《Ultrasonics - Sonochemistry》、《Materials Science & Engineering A》、《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Journal of Materials Processing Technology》、《Material & Design》《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金属学报》等国际国内SCI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篇。获得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三等奖3项。

    报告摘要:研究了低Y含量下Mg98.5Ni0.5Y1.0合金中LPSO相的细化方法及性能。结果表明,利用超声处理工艺可以有效细化LPSO相及基体组织。另外,超声处理引起溶质原子固溶度的变化,促进析出MgNi4Y相,分布于LPSO结构附近。也研究了挤压铸造对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挤压铸造合金中α-Mg晶粒和LPSO结构比重力铸造时进一步细化,力学性能也得到明显提高。


NO7.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张虎 教授

增压铸造技术与汽车轻量化

    报告人简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主持和承担多项国家和企业科研项目,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防“973”项目、国防预研项目、国防基金项目,研发的“低压铸造计算机控制系统”市场占有率超过70%,被汽车车轮行业誉为“改变了整个行业的技术”。主要研究方向:1、高温结构材料的冶炼与成型(熔体处理与成分控制、凝固过程优化与控制、TiAl成型技术与组织控制、NbSi超高温结构材料及成型技术、铸造用耐火材料);2、高强韧铸造铝合金材料与成型技术;3、材料加工设备与自动化。


NO8.洛阳刘氏集团张光波部长

消失模铸造铝合金铸件的先进性的报告

    报告人简介:洛阳刘氏模具技术部长


    8月3日下午的报告分两阶段,共计9个报告,第一阶段报告由昆明理工大学 周荣锋 教授和哈尔滨工业大学 李邦盛 教授主持,第二阶段报告由有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张志峰 教授和福州大学傅高升 教授 主持。

NO9. 哈尔滨工业大学 陈瑞润 教 授

电磁冷坩埚高通量制备钛铝合金

    报告人简介:陈瑞润,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任金属精密热加工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主任助理;兼任国际铸造组织(WFO)非铁合金委员会 副秘书长,中国材料研究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 副主任等多项学术兼职。负责包括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2项“973”项目子课题,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课题30余项。获省部级科学技术一二等奖4项,其中省一等奖1项(第1)。发表SCI论文210余篇。授权专利21项,申请专利13项。主编教材1部《合金熔体处理及质量控制》(“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规划教材),参编教材1部。


NO10.华南理工大学 张卫文 教 授

铸造铝铜合金中第二相形态与控制的研究进展

    报告人简介:教授,博士生导师,珠江学者特聘教授,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国家金属材料近净成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理事,广东省铸造学会副理事长,中国铸造学会复合材料技术委员会委员。主持国家和省部级项目20余项,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8项。发表论文200余篇,获发明专利33项。研究方向高性能有色合金材料、金属基复合材料以及粉末冶金材料的制备与成形。

    报告摘要:铸造Al-Cu合金是一类典型的高强韧铝合金,具有较高的力学性能、良好的加工能力、优良的耐热性能等,可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交通运输等领域。高性能铸造Al-Cu合金往往需要严格控制杂质元素,如Fe和Si。随着废杂铝存量的日益增加,杂质含量控制难度增大,为了促进再生铝的高效利用,顺应绿色铸造、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趋势,开发高性能、低成本的新型铝铜合金材料,探索相应的材料制备与成形新技术,对拓展Al-Cu合金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高Fe含量的Al-5.0Cu-0.6Mn合金为主要研究对象,首先介绍了基于超声处理、中和变质和挤压铸造等技术制备的不同杂质含量合金的力学性能,特别是高温力学。然后重点介绍了基于多种微观组织分析手段,特别是采用同步辐射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分析了合金成分、挤压工艺、超声处理等对合金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重点探讨了合金中的富铁相形成特点。


NO11. 山东大学 刘相法  教 授

新一代耐热高强铝合金的研究

    报告人简介:山东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务院政府特贴专家,泰山学者,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获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已产业化14项,孵化一家山东省高新技术企业。获国家技术发明四等奖1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6项。承担多项国家重点基金项目。研究领域:液态金属与熔体技术;材料组织微/超细化;晶种合金与材料改性;金属基复合材料等。


NO12.华中科技大学 周建新 教 授

华铸CAE新进展及其在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复杂铸件上的应用

    报告人简介:周建新,男,华中科技大学材料成形与模具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铸造技术及应用”交叉创新团队首席教授、华铸软件中心负责人,长期从事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铸造技术的研发及应用,主持开发的“华铸CAE”等华铸系列软件现已在国内外700多家单位应用。发表论文200余篇,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排名第4、第2)、省部级一等奖3项(均排名第1)。

    报告摘要:铸造CAE不断发展和成熟,已成为在铸件(尤其是复杂铸件)生产中一种不可或缺的辅助工艺设计手段,也为推动铸造工艺设计的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报告介绍了近年来华铸CAE相关研究与进展,其中包括多相流模拟、多重力场条件下孔松缺陷预测、宏/微观组织预测、CAD/CAE集成优化设计等。同时也给出了华铸CAE系统在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复杂铸件上的部分应用实例。应用表明,新版本的华铸CAE系统能够更准确地预测铸件可能产生的卷气、夹渣、浇不足、冷隔、孔松缺陷等,并且能够实现根据CAE的预测结果在CAD系统中快速有效地提供优化的工艺方案,直接指导实际生产。


NO13.湖南文昌新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徐 骏 教 授 

大体积SiCp/Al复合材料半固态搅拌铸造技术工艺研究

    报告人简介:徐骏,中国宇航学会材料工艺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金属学会有色金属材料分会副主任,中国机械工业学会塑性工程分会半固态加工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电子材料协会锡焊料分会理事,科技部863、国际合作、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的评审专家。研究方向:1. 金属控制凝固及半固态成形技术。2. 金属粉体材料的制备技术。3. 微电子封装及互连材料。4.先进复合材料制备与加工

    报告摘要: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设计优化了大体积SiCp/Al复合材料搅拌铸造用搅拌器,结果表明其最优结构为:离底部高度40mm,叶片直径150mm,上下级叶片间距40mm,此时坩埚上部熔体存在明显的轴向循环流动,坩埚下部熔体的径向和切向速度较大,受到强剪切力。采用该结构的搅拌器进行了SiCp/Al复合材料的搅拌制备工艺研究,结果表明最优搅拌工艺为搅拌温度 610℃,搅拌转速 800rpm,搅拌时间 20min。采用该工艺制备出 SiCp 分布较为均匀、致密度良好、质量与粉末冶金法相当的40kg级复合材料大铸锭。


NO14.兰州理工大学 阎峰云 教 授

成型压力对SiCp/2024Al基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报告人简介:1962年3月生,汉族,中共党员。1993年5月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获工学硕士学位。现为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甘肃省机械工程学会铸造专业委员会总干事,全国机械工程学会塑性工程分会半固态加工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合金加工学术委员会委员。现任兰州理工大学材料学院副院长、甘肃省有色金属新材料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有色金属冶金及加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主要从事镁合金的半固态成形和液态挤压成形技术、镁合金表面处理技术、有色金属净化技术与装备、压铸和挤压工艺及模具设计等研究。

    报告摘要:采用直热法粉末触变成型工艺制备了高体积分数(60%)SiCp/2024Al复合材料,研究了成型压力对、孔隙度、抗折强度、热膨胀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成型压力过大不利于提高复合材料的密度;成型压力为60Mpa时,复合材料的抗折强度最大,为289.33Mpa;在孔隙率较小时,增加成型压力会降低复合材料的热膨胀系数,成型压力为60Mpa时,复合材料在200℃时的物理热膨胀系数最小,为6.687x10-6℃-1。


NO15.西北工业大学 齐乐华 教授(周计明教授代)

液相法制备碳纤维增强镁(铝)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报告人简介:西北工业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陕西省教学名师(领军人才),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现任陕西省3D打印技术创新联盟常务理事、塑性加工学会半固态成形学术委员会和微纳米成形学术委员会委员。先后主持国家自然基金、863重点项目等多项科研课题,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60余项;出版专著2部、主编教材4部。研究成果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学技术奖5项;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和陕西省教学成果特等奖和二等奖4项。此外,还荣获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三八红旗手、陕西省师德楷模、陕西省优秀共产党员等多项荣誉奖励。研究方向:金属基复合材料制备及应用,基于液滴的3D打印技术。

    报告摘要:综述了近五年国际上液相法制备Cf/Mg(Al)复合材料的工艺技术现状,涵盖美国、英国、德国、加拿大、西班牙、波兰、韩国、新加坡等国家研究人员在无压浸渗、真空压力浸渗、挤压铸造、搅拌铸造等制备技术方面的研究。重点介绍半固态触变搅拌成形、层压式液态浸渗挤压和流变铸造+ECAE等新工艺方法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导热性、耐磨和抗氧化性等的影响;以及碳纤维涂层工艺、混杂增强等方法对增强相分散性、基体合金润湿性、复合均匀性等的改善。对现阶段Cf/Mg(Al)复合材料复杂构件成形的新工艺方法以及本团队近年来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介绍,在此基础上,对今后的研究及发展进行了展望。


NO16.东南大学 董寅生 教 授

铸造铝合金表面处理工艺研究

    报告人简介:东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南京市机械工程学会铸造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江苏省机械工程学会铸造分会秘书长、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铸造分会复合材料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长期从事铸造工艺技术方面的应用研究,近年来的主要研究方向为熔模铸造、陶瓷型芯和铸造铝合金表面处理工艺,有10余项相关研究方面的发明专利获得授权。主要研究方向:熔模铸造,陶瓷型芯,铸造铝合金表面处理。

    报告摘要:报告主要介绍课题组近年来在铸造铝合金表面处理工艺方面开展的研究工作、研究特色和取得的进展,包括型内氧化处理工艺研究和复合陶瓷涂层的制备,以及潜在的应用前景。


NO17.陆军工程大学石家庄校区 赵忠民 教 授

硼化钛基陶瓷/钛合金层状复合材料梯度功能化研究

    报告人简介:陆军工程大学石家庄校区教授。

    报告摘要:采用离心热爆熔铸技术,经工艺优化制备出TiB2基复相陶瓷、TiB2基陶瓷/钛合金梯度熔合装甲材料。经力学性能测试,陶瓷基体维氏硬度、陶瓷/钛合金层间剪切强度、弯曲强度与断裂韧性分别达到24.3 ± 5.2 GPa、456 ± 15 MPa、1218± 15 MPa与62 ± 5.8 MPa · m0.5。经FESEM断口分析,发现层间剪切断裂模式主要为TiB2、TiB微纳米晶或纳米晶的晶间断裂,这样就通过诱发强烈的自增韧机制,该复合材料仍保持高的层间剪切强度。同时,为协同陶瓷/钛合金之间的层间位移,在三点弯曲强度测试中陶瓷基体也不得不通过自身强烈的自增韧机制,抵抗层间解理开裂,故该材料最终仅表现出部分层间开裂、陶瓷碎化的失效特征。经12.7 mm穿燃弹(着弹速818 ± 8 m·s-1)DOP靶试,发现陶瓷装甲材料、陶瓷/钛合金梯度熔合装甲材料平均防护系数分别为3.5与9.35,并且经12.7 mm穿燃弹(着弹速818 ± 8 m·s-1)与7.62 mm穿燃弹(着弹速800 ± 10 m·s-1)抗多发弹DOP靶试,发现陶瓷/钛合金梯度熔合装甲材料可有效抵御住12.7 mm穿燃弹连续三次侵彻与7.62 mm穿燃弹连续五次侵彻。为此,可以认为正是由于在材料制备过程中陶瓷/金属层间发生液态熔合与互扩散,使得层间组成相呈空间尺度连续梯度演化,产生层间梯度纳米复合结构,故而在DOP实弹靶试中诱发层间多尺度(微米→微纳米→纳米)界面效应,产生强烈的层间多尺度界面剪切耦合效应,极大提升陶瓷断裂阻力与损伤缓解性,致使侵彻弹体仅对陶瓷/金属梯度熔合装甲材料造成表面损伤,难以产生大面积、高深度的毁伤效果。


代表提问


代表提问

“刘氏之夜”欢迎晚宴

    8月3日晚上6:30,“刘氏之夜”欢迎晚宴正式开启,晚宴上,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杂志社社长张正贺、洛阳刘氏集团董事长刘中华,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铸造分会副理事长,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技术委员主任委员,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苏彦庆教授对大会进行了总结并致辞。会上,还进行了《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2018年度期刊优秀论文颁奖仪式,以及洛阳刘氏集团赞助的抽奖活动。高朋满座,觥筹交错,晚宴现场一片热火朝天。


晚宴现场


晚宴现场


晚宴抽奖


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优秀论文颁奖

优秀论文如下:

1、消失模铸造液-液复合Al/Mg双合金界面特征研究  江再良  华中科技大学    

2、碳纤维改性对SLS覆膜砂铸型强度的影响  罗贵敏  南昌航空大学    

3、消失模泡沫EPS和St-MMA的热氧化分解行为  李曦  华中科技大学    

4、Al/Zn双金属复合板的界面研究   孙延蓝  兰州理工大学    

5、激光选区熔化AlSi10Mg合金悬臂梁残余变形的数值模拟  陶攀  清华大学    

6、Zr、Sc对Al-Cu-Mg-Ag-Ti合金耐蚀性能的影响  刘来梅  郑州大学    

7、Gd含量对砂型铸造Mg-Gd-Y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任静  中国兵器科学研究院宁波分院    

8、SiC对Al-18Si合金中初生Si细化行为的研究  韩梦霞  山东大学    

9、超重力场对Al-Ni-Cr合金凝固组织及显微硬度的影响  华称文  武汉科技大学    

10、超声-挤压Al-5.0Cu-0.6Mn合金的工艺参数优化  牛嘉运  华南理工大学    

11、镁锂合金时效行为研究现状及展望  高占奎  上海交通大学    

12、退火温度对铜铝复合板界面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刘亚洲  河南科技大学

学术支持单位

本次会议学术支持单位(排名不分先后)为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东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山东大学、中国矿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东北大学 、哈尔滨工程大学、北京科技大学、重庆大学、南昌大学、大连理工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合肥工业大学、郑州大学、暨南大学、贵州大学、安徽工业大学、河南科技大学、燕山大学、福州大学、河南工业大学、中北大学、湖北工业大学、江苏科技大学、昆明理工大学、兰州理工大学、湖南科技大学、南昌航空大学、沈阳工业大学、三峡大学、山东理工大学、武汉工程大学、武汉科技大学、西华大学、郑州轻工业大学、河南理工大学、陆军工程大学石家庄校区、安徽信息工程学院、南京信息工程学院、武汉交通职业学院 、宁德职业技术学院、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河南工程学院、郑州职业技术学院、闽南理工学院等。

企业支持单位

本次会议企业支持单位(排名不分先后)有:洛阳刘氏集团、包头市神润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星航机电装备有限公司 、北票电力铸钢有限公司、重庆红旗缸盖制造有限公司、重庆建设.雅马哈摩托车有限公司、重庆长江工业炉制造有限公司、福州唯氏机械有限公司、广州金邦液态模锻技术有限公司/武汉理工大学、广州树森耐火制品有限公司、湖南文昌新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金龙精密铜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洛阳凯林铸材有限公司、、洛阳易普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闽南理工学院智能制造与控制技术研究所、宁波市鄞州鑫林工业五金厂、宁波永朝模具有限公司、帕盛博(苏州)软件科技有限公司、清华大学天津高端装备研究院洛阳先进制造产业研发基地、山东正祥工矿设备股份有限公司、沈阳铸造研究所有限公司、沈阳铸造研究所有限公司中铸生产力促进中心、武汉工控工业技术研究院、武汉工控艺术制造有限公司、西北稀有金属材料研究院宁夏有限公司、新兴铸管股份有限公司、新兴铸管股份有限公司铸件研究所、烟台市中拓合金钢有限责任公司、有研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郑州自来水工程公司、中国兵器工业第五九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五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中铝材料应用研究院有限公司苏州分公司、华中科技大学华铸软件中心、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青岛研究院、铸造杂志社等。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付款方式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营业执照  |  粤ICP备18059797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