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1月8日,必和必拓宣布向劲敌力拓发起大型收购,该交易将创造一家当时市值为3500亿美元的矿业公司。如果成功的话,必和必拓将重组全球采矿业。
关键时刻:2008年10月~11月,华尔街爆发金融危机,全球证券市场陷入混乱。全球经济萧条引发恐慌,矿产品价格暴跌,矿业股票价格也随之暴跌。采矿行业的高层们发现,6个月前的大好稳定形势在他们眼前土崩瓦解。
关键抉择:2007年11月8日,必和必拓首席执行官高瑞思宣布向劲敌力拓发起大型收购,该交易将创造一家当时市值为3500亿美元的矿业公司。金融危机爆发后,2008年10月23日,必和必拓召开年度股东大会,收购战依然如火如荼地进行。
应对策略:虽然欧盟竞争专员内莉·克鲁斯女士批准了必和必拓收购力拓的交易,但必和必拓不得不要求其股东们投反对票。因为对必和必拓而言,此时真正的问题是力拓账面上收购加拿大铝业公司产生的那400亿美元债务,再加上必和必拓准备在收购后回购自己的300亿美元股票。在市场处于上升期时,所有这些都可以放入资产负债表中,相对而言不会造成太大问题。而随着股价下跌以及中期增长前景的破灭,这些就变得几乎不可消化。
策略结果:在欧盟的反对和导致资本市场及矿产品市场狂跌50%的全球信贷危机的影响下,必和必拓的兼并计划于2008年11月25日宣告失败。历时18个月的收购从计划、战略部署、全面开火、外交活动,所有费用支出全都白花了。
2008年的冬天,必和必拓首席执行官高瑞思没打领带,坐在墨尔本朗斯代尔大街180号QV大厦必和必拓公司总部28层的“铜厅”中。几个星期后,他就要迎来自己的46岁生日。而此时,代号为“德贝洛项目”的行动正在进行中。“如果我们能够做成这件事,就太棒了。”他说。
必和必拓千亿美元欲购力拓
在上任不到6周的时间里,高瑞思就发起了一波攻势。2007年11月8日,必和必拓宣布向劲敌力拓发起大型收购,该交易将创造一家当时市值为3500亿美元的矿业公司。如果成功的话,必和必拓将重组全球采矿业。
高瑞思的战略智囊团在之前的几个月就开始排兵布阵。力拓董事长保罗·斯金纳从伦敦总部到悉尼访问,高瑞思向他发出了一份有董事长唐·阿格斯签名的收购建议书。早在2006年9月,阿格斯与斯金纳就协商合并曾有过一次非正式会谈,但那次试探没有任何结果。
建议书列举了必和必拓心目中两个巨人合并的“令人信服的、独特的理由”——合并将通过节省成本,实现每年37亿美元的协同效应。但力拓强硬的新任首席执行官艾博年是否会动心,要取决于必和必拓准备为力拓支付多少短期溢价。刚刚以387亿美元现金收购了加拿大铝业公司的艾博年立刻拒绝了必和必拓每3股换1股力拓股票的收购要约。
分析师伊恩·维兰德尔说:“这不仅仅是一次合并,而且是一场争夺重要稀有资源控制权的大战。类似这种事件,在过去足以引发国家之间的战争。”
力拓考虑中国企业收购要约
对这次收购,中国政府发言人担心,新的矿业巨头将有实力主导向中国钢厂和电站出口铁矿石和煤炭的定价权。
高瑞思很快采取行动。 2007年11月,他走访了中国的钢厂,并表示收购将意味着“更多的铁矿和更易预测的定价体系。”他说:“对于快速增长的中国经济来说,他们将以市场价格获得产品,并且获得的数量可以更多”。这种承诺非常有价值。对此,中国人自有见解。
2008新年伊始,必和必拓与中国最大的钢铁企业——宝钢集团签订合同,将从西澳大利亚州额外供应9400万吨铁矿石,首船矿石定于4月出运。生意一切照旧。突然,2008年1月30日,中国铝业(601600,股吧)公司联合美国铝业巨头美铝(Alcoa),以140.5亿美元买入力拓9%的股份。该联合体宣布,当时没有收购力拓的意图,但保留日后采取行动的权利。时任中国铝业公司总经理的肖亚庆在悉尼表示:“我们今天对力拓进行重大战略性股权收购,反映了我们对快速发展的全球采矿业长期前景的信心。”
斯金纳说,他相信中国铝业公司的动机不是收购。相反,他欢迎一个新玩家的出现,这可以在随后的董事会内部斗争中为他增加谈判筹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