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面对日益严峻的市场形势,山铝(山东铝业公司)电解铝厂主动出击,开展全员培训、制定精益化生产方案,实施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把能量“高耗点”变成了“节约点”,着力打造“精品”流程。
加大培训力度,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11月,该厂采取多种形式对员工进行精益化生产知识培训。组织全员参加了精益化生产培训班,用先进管理理念做引导,改进员工的思维模式;在分厂局域网开辟精益化生产专版,员工利用工余时间,随时可以学习;同时,利用班前、班后会,集中讨论学习的感受和收获,一线员工纷纷表示:精益化生产就是减少浪费。我们要迅速转变观念,精心操作,为降本增效工作做出贡献。在浓郁的学习氛围中,广大员工跃跃欲试。
该厂铸造工区30吨熔炼炉的天然气消耗一直居高不下,成为能源的“高耗点”。该厂领导班子决定以此为突破口,强力推进精益化生产实施方案。铸造工区按照生产流程清晰、设备完好、仪器仪表准确无误、职责明确、计量准确的原则,制定了《30吨熔炼炉精益化生产方案》。该方案内容详实,包括生产流程图、主要设备装备状况、计量数据采集使用流程、生产组织措施和各类生产指标。特别是对从原料进厂房到生产出合金产品,再到检验入库等十几个操作程序的关键点进行确认,做成流程图,让整个生产程序一目了然,便于精确细致的操作。
实施两个“算计”,节能降耗效果明显。“算计”指标,实行承包责任制,让指标更优化。实行承包后,铸造二厂房作为一个独立的经济实体进行运作,实行单炉核算。建立单炉核算表格对入炉物料、出炉物料、天然气进行统计,并计算出烧损值和天然气单耗。该工区与炉长签订目标责任书,实行“三定”,定指标、定人员、定标准。班组之间开展了“指标对对碰”劳动竞赛。员工间相互监督、相互比对:工作好坏看指标,交接班看指标,形成了“你追我赶,努力争上游”的良好竞争机制。“点火时要有专人监控,根据炉火燃烧情况和铝液温度,及时调整燃气阀门,炉门一定要关严”……每个员工都当上了“家长”,算起了一本经济账。 “算计”设备,完善硬件设施,减少热量损失。针对蓄热室不能充分利用和炉口大,散热量过高等因素,分别进行了改进:将蓄热球篦子的所有钢筋加粗,在蓄热室外围覆盖一层保温石棉毡;对炉门框进行加宽、加高改造,提高密封效果。另外,他们还将助燃风、天然气及温控自动装置进行彻底检修。两个“算计”措施实施后,能量“高耗点”变成了“节约点”。 30吨熔炼炉生产线也由昔日的管理被动、权责不明、人员松散变成了自主管理、责任明晰、指标优化的“精品”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