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质量意识——浙江万丰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2020-09-01 浙江万丰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周帅47140
核心提示:  质量对于企业之重要可用“生命”二字来衡量,如果撇开专业技术、生产层面对产品质量的直接影响,最能体

  质量对于企业之重要可用“生命”二字来衡量,如果撇开专业技术、生产层面对产品质量的直接影响,最能体现企业质量管理水平以及质量理念的,就是企业领导者拥有怎样的质量意识,以及如何为实现他们的质量意识所确定的愿景、目标、措施而做出的行之有效的实践与努力。

  质量意识不完全等同于具体的质量战略,但它是企业质量战略的灵魂与核心。它也绝不是虚无缥渺,仅停留于企业家或管理者头脑的简单想法,而是一种带有使命与目标的文化。我们可以这样说,质量的背后是管理,管理的核心是文化,文化的灵魂是意识。

  一、质量意识=领导意识?

  当每每发生重大的质量事件,我们口口声声并毫无半点愧色说员工质量意识不强的时候,最应该检讨的恰恰是整个领导或管理团队。

  一是质量意识并非员工自发形成,而是企业经营者根据环境、政策、客户需求以及企业自身的目标而形成的一种对质量的承诺与持续追求。劣质产品制造者,在他们的头脑中,赢利往往是第一位的,功利的驱使使得企业领导者丧失了最起码的道德与理智,对这样的人谈质量意识本是一种奢侈,更不用说员工的意识在哪里。作为直接生产者的员工,他们更多地在依令行事,在某道工序上履行职责而已,却不得不承担着质量问题的主要责任。

  二是作为企业经营管理者,在意识与责任上,是否真正重视过对质量的持续关注,相比利润、交期、成本、预算,质量在企业中处于何种地位?当交期或成本与质量相悖时,我们是否依然保持对质量的敬畏?是否存在着对质量的多重标准,让员工无所适从?

  三是领导们的质量意识是否仅仅停留在口号或目标上,而没有实实在在的行动与措施;

  员工在公司中的行为是受群体心理制约的,而群体行为的最终决策者与推动者恰恰是领导层在对质量认识的态度上,即质量意识。一个高层质量意识淡薄,没有良好质量风气的公司,质量管理以及产品质量的实现是不可能达到最佳的。

  领导行为理论指出,领导的本质是一种影响力。这种影响力发生作用的结果就是上行下效。领导者有什么的质量意识,决定了各级人员对待质量的态度与行为。

  现代质量管理认为,正确的质量意识必须从领导层面产生,并逐步渗入到整个组织的所有层次和领域。质量意识的贯彻、质量职责的履行,不应该只赋予一个部门(如品质部门),而应该始终作为最高管理层持续关注的重点。

  只有各级领导坚定对质量的信念,始终保持对质量的敬畏(领导的自律,担责,率先垂范,而非举重若轻),立足于以满足顾客要求为焦点,通过引导、示范、带头,良好的质量风气才能自上而上形成,全员的质量意识才会有一个彻底的转变。

  二、质量意识的构成:诚信、满足要求是企业最基本的质量意识所在

  卓越绩效评价准则4.1关于领导的评价中明确指出,企业如何营造诚信守法的环境,如何以顾客为关注焦点,如何营造有利于质量改进、创新、快速反应的环境,如何履行组织所提供产品的质量安全职责。这些要求,应该是组织质量意识形成的源泉与立足点。

  一家具有远见卓识的企业,其质量意识的构成无疑是全方位,它包括诚信意识、责任意识、危机意识、风险意识、服务意识。

  诚信是立业之基。不管企业如何优秀,在领导者质量意识的形成中,任何一家企业所不能忽视的基本点是:诚信。诚信者,一是诚实,做实在的产品,二是守信,一诺千金。奶制品行业的风云企业三鹿、蒙牛、光明,接连曝出违规添加三聚氰胺事件,从表象上看,无非是利益驱使,但从更深层面剖析,是企业经营者的质量诚信出现了问题,他们漠视顾客,藐视法律,视生命似儿戏。当质量以利润、成本作为衡量准则时,企业就会千方百计地降低标准、削减成本,甚至制假售假赚取更多利润。在不知不觉并且毫无保留中,抛弃了企业生存最基本的道德底线:诚信。

  质量之责,关乎民生与安全,责任重于泰山。企业领导者既要敢于承担企业的经营责任,更要担当更高的社会责任。承担经营责任是为了企业这个小家,但只解决少则几百,多则几千人的吃饭就业问题,而承担社会责任才是为了大家。牺牲环境,浪费资源,粗制滥造,为客户提供劣质、不安全的产品,这是都是责任缺失的表现,这样的企业断不会做长做久。因此,企业领导者应把责任担当放在企业质量文化中重要的地位。从上至下,由表及里,时刻关注涉及产品质量、消费者安全等问题,牢记企业承担的责任,把最符合要求的产品送到客户手中,回报社会,体现价值。

  要成就百年基业,危机意识不可或缺。时代进步,客户需求多样化,产品质量应适时跟上时代脚步,而不是一成不变。许多企业因为墨守成规,守着几十年不变的产品而将逐步退出历史舞台,九十年代风头正劲的手机巨头诺基亚、柯达胶卷、家用电器名企春兰等,如今陷入低谷一蹶不振甚至倒闭,就是最好的例证。这就要求领导者具有危机意识。勇于面对竞争,在产品质量上不断推陈出新。

  质量无小事,质量意识还包括风险意识。很多财务风险、市场风险、经营风险最初的源头来自于质量反馈及顾客抱怨。全球十大汽车品牌之一的大众汽车,由于DSG变速箱存在缺陷影响行车安全,而使其品牌、信誉深受影响,直接给企业带来经营风险。而食品领域的苏丹红事件、瘦肉精事件、地沟油事件等等,终使一些无良企业遭受灭顶之灾。

  在以质取胜的竞争中,服务必不可少。服务日益成为产品质量增值的要件,在市场上不断得到客户加分。具有良好服务意识的企业,更多地受客户青睐。GE的一个战略是服务,联想的口号是服务的 “联想”,海尔的优质服务让人感觉“真诚到永远”。

  因此,一个可信赖的组织,一家可持续发展的企业,企业质量意识包容着诚信、责任,兼容着危机与风险,蕴含着服务带来的增值。在这些意识中,诚信是质量意识中最基本的要素,而满足法律法规及顾客要求是质量诚信的最低标准。

  卓越绩效准则中所陈述的顾客、股东、员工、供方与社会五大利益相关方,阐明了企业为谁而存在。而统筹五大利益相关方的根基是质量,核心是中国五千年的中庸之道:和。和之道也,即以质量为本,共存共赢,和谐发展。企业通过提供高质量的产品,源源不断地赢得了市场与顾客;员工是企业之本,从本质上说,员工是企业的内部顾客,懈怠员工就会动摇质量之根基;企业最终的目的是服务于社会,而不断提供符合要求的产品体现出企业应有的价值,责任承担泰然自若;与供方的互存关系表明组织的质量需要得到供方有力的支持,对供方的管理与互赢体现了组织的成熟度;只有拥有健全质量管理的企业,才能为股东提供良好回报,使企业赢得股东长久支持。

  三、全员参与,让质量意识落地。

  质量意识不能仅停留于少数领导者的头脑中,其发挥作用的更大空间与效能,应该是全员参与。企业采用严格或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会弥补由于员工质量意识差所发生的一些问题,但不能根本性解决全员在对待质量这个原则性问题上的观念分歧。只有共同的、整体性的质量意识落地,才能让全员参与成为一种有效的活动。

  在质量意识的施行落实上,领导永远是主角、教练、布道者,而员工是领会者、实践者、执行者。

  质量意识如何在全员达成共识,落地生根?这是许多企业在思考与实践的课题。

  一是领导者必须坚定对质量第一的信念,时刻注重对产品质量的态度与言行,把企业的质量目标、要求,清晰、明确地传达到全体员工心中,不能以多重标准对待产品或客户(所谓的说一套,做一套或当面一套,背后一套,都是对质量的伤害),否则,会错误引导员工对企业质量标准认知的模糊。在这里,领导者身体力行且日常而持久的质量意识教育与培训显得尤为重要。

  二是让员工知道发生不符合的代价。比如,某企业最近发生的一起由于进气歧管配件中一颗小小的碗形塞脱落而造成发动机拉缸造成客户投诉的严重质量事故,将其作为典型案例,在员工中反复讲,深入讲,讲客户产生的抱怨以及潜在的信任危机,讲企业信誉、品牌形象等损失及由此带来的后果。

  三是让所有的员工说相同的质量语言,体现一致性。质量意识需要用共同的质量语言来表达,这些质量语言包括共同的质量方针、目标、共同的行动计划、共同的是非标准,摒弃差不多、还行、修修补补可用等模糊语言。注重团队合作与系统性的管理方法的应用,让每一位员工在不同的过程中赋予职责范围内的自主权,体现出自身的创造力与价值。

  四是让员工积极参与质量改进、质量建议及质量计划的实施,常态化地开展质量QC、纠正预防、不合格分析、合理化建议等课题,形成质量改进、质量创新的良好氛围。员工,应是某个过程的价值创造者以及过程管理者、控制者,而不是被动的生产者。当然,全员参与,并不是让员工不分主次和不分程序的参与,而是应让承担不同职责的员工参与与其职责相对应的活动。

  五是严惩质量违纪者。宽容、掩盖过错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这些漠视质量的行为没有立足之地。

  员工质量意识、责任性不是一朝一夕便可内化于心,而是点点滴滴、日积月累积累起来的。领导的决心、信心、对质量的坚定信念以及动用一切为实现质量目标投入的资源,会让员工看到质量对于企业的价值及意义,持之以恒,终将修成正果。

  四、建立面向未来的质量管理架构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质量大师休哈特提出质量是“好”的程度,第一次从生产者的角度明确了对质量的要求。美国的质量大师朱兰博士随后从客户的角度提出了“质量是产品的适用性”这个论断,并从全员、全面、全过程提出了全面质量管理方法,日本的田口玄一认为不良的质量是“社会损失”,提出了著名的精益生产理论,强调控制浪费。克劳士比的“质量是免费的”,更是让企业深刻感受符合要求的质量将给企业带来直接利润。

  从生产者质量到检验统计质量,再到满足顾客要求的质量,从单一的产品质量到质量中融入服务内涵,从质量保证到卓越绩效,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质量的认识愈加深刻。

  如今,更多的企业领导者认识到质量对于企业的重要性。他们紧紧围绕以顾客为关注焦点,通过产品创新、质量变革实现企业市场占有率的提升、品牌影响力的增强以及顾客满意度的加深。质量已成为企业竞争力的代表,成为企业整个战略的核心。

  创新赋予了质量新的涵义。著名的苹果手机,通过颠覆性的创新,在保证必备质量的前提下,以人为本,赋予产品多种人性化功能,甫一上市,成为市场热点,这是魅力质量在起作用。

  在服务质量创新上,中国最负盛名的服务性银行—招商银行,靠柜台前小小的一颗糖彻底改变了银行业服务模式,招行因此成为中国个人服务银行的代名词。海底捞一句“员工比顾客重要”的观念创新,激发了员工的草根智慧与服务激情,一家小小的餐饮企业从此声誉鹊起。在电子商务领域,新浪的一条微博创新,改变了传统的一对一沟通模式,引起了一次重大的沟通浪潮变革,世界由此进入了自媒体时代,凡此种种,不胜枚举。

  深度理解甚至挖掘顾客潜在的需求与期望,果断迎接同行的挑战,运用创新手段让质量形成更多差异化的特色,成为当今企业质量战略的关键词。

  西格马、零缺陷、SPC统计技术等一些先进的管理方法大量应用于质量管理上,不仅使质量成本大为降低,也更企业带来了利润及品牌收益。很多企业领导者认识,现场的质量改进并不是增加成本的做法,而是绿色利润的增长点。许多企业学会了如何从优秀的质量管理中获取利润。

  在构建面向未来的质量管理架构中,企业拥有优秀的质量理念(意识)无疑是第一位,它应该有时代特征、行业特色与企业特点,将满足客户需求、符合规定为焦点,并将诚信、责任、创新、改进、全员参与融入其中。

  另外,建立对质量的系统性战略思维非常重要。这包括运用恰当的、适合自身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客户驱动型的质量管理体系),有效建立设计、采购、过程质量等关键环节的控制手段与方法,更加注重对设计质量的控制;正确对待质量成本与质量缺陷;实施持续的质量改进计划。

  保持强有力的执行力文化,言必行,行必果。质量战略是必须的,但仅有战略,没有实施只会让战略成为一纸空文。执行应从领导者开始,对制度的破坏往往源于高层,执行的结果就是全员思想一致,行为一致,步调一致。

  组织的使命与愿景往往是美好而宏大的,但任何雄伟的大厦,终究要有坚实的基石来支撑,而质量就是伟大企业永远的基石。由此,企业的总战略必须以质量为核心,让质量意识、质量文化这条主线贯穿于企业所有的管理活动。我们深信,只有质量才能让企业永续成功。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付款方式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营业执照  |  粤ICP备18059797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