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型人才是落实《中国制造2025》的关键

   2020-09-01 互联网中国锻压网5630
核心提示:3月2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国制造2025》,强调要顺应“互联网+

3月2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国制造2025》,强调要顺应“互联网++”发展趋势,以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为主线,推进10大领域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打造中国制造业升级版。

3月27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例行吹风会也透露,中国将成立国家制造强国制造建设领导小组,制定“1+X”的实施方案与规划体系。

多数业内人士表示,提出10大重点发展领域,意味着《中国制造2025》不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有了具体的实施路线图。

事实上,《中国制造2025》只是中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强国迈进的第一步。据工信部部长苗圩介绍,从制造业大国到强国大致需要三十年,分三步走,《中国制造2025》也就是三步走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

在笔者看来,《中国制造2025》的审议通过,标志着我国将告别重化工工业的国民经济结构,向高端、节能、环保、高科技方向的大步迈进,同时也意味着中国制造业将迈入崭新的发展阶段。

《中国制造2025》规划提出,到2020年,我国要基本实现工业化,这是第一个百年目标;到2050年,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迈入世界工业强国的前列。由此,工业肩负着两个百年目标的重任。

毫无疑问,作为我国实现制造业强国战略的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以及实现两个百年目标的具体路径,《中国制造2025》规划将进一步明确未来我国具有发展空间与潜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在为我国未来产业经济发展指明方向的同时,亦有利于资源优化配置,提升经济效率与质量的作用。

从国际情况来看,德国的传统制造业一直走在世界前列。制造业实力雄厚的德国,凭借其较强的抗风险能力,较早地走出了金融危机的低谷,其提出的“工业4.0”计划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中可谓先声夺人。美国则吸取总结了金融危机带来的经验教训,在2009年提出“重振制造业”与“再工业化”。我们看到,金融危机之后,不同类型的国家通过结合本国的实际,都提出了其制造业发展的战略与思路。

数据显示,到2012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为2.08万亿美元,占全球制造业20%,与美国相当,但却大而不强。

诚然,从国内情况来看,目前我国制造业仍处在“大而不强”的境遇。主要原因包括自主创新能力较差,产品质量问题突出,产业结构不合理,以及资源效率利用较低等方面。但无论是从现行国家,还是从我国自身角度来看,工业化在历史进程中的支撑作用与主导地位不会改变.

《中国制造2025》的重点在于创新驱动与转型升级,而创新的核心与关键在于人。在笔者看来,技术型人才的紧缺,正是我们与发达国家相比,所不容忽视的一大弱点。

(管理员)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付款方式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营业执照  |  粤ICP备18059797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