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工程装备自主化程度备受关注

   2020-09-01 互联网林晓云6910
核心提示: 海洋工程装备自主化程度备受关注 推动高端装备“走出去”,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型,这是近期国务院总
 海洋工程装备自主化程度备受关注

  推动高端装备“走出去”,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型,这是近期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出访频频推销“中国制造”所传递出的信号。海洋工程装备作为新兴的高端制造业,其自主化程度也备受关注。笔者从昨天召开的2013中国国际海事展海洋工程装备高峰论坛上获悉,为推动我国海工装备高端化和自主化进程,工信部、财政部等部门正研究针对海工高端设备的税收和财政扶持政策。

  权威人士透露,下一步将从多方面入手发展高端海工装备。一是提升核心技术研发能力,科研课题立项向提升核心竞争力倾斜;二是落实免税、增值税优惠和投资补助政策。该人士表示,目前工信部、财政部已形成初步方案,将进一步落实对海洋石油钻机、钻井平台、海上风机等配套设备的税收减免,特别是对新设计的升级换代首套装置实行免税政策。

  多位专家和业内人士认为,海洋装备的高技术化、深水化和自主化是未来发展趋势。对此,中国造船工程学会副理事长李国安表示:“我国海洋装备产业布局已经初步形成,但仍存在海洋高端装备设计能力和配套研发较差,工程总包能力不足等问题。”据悉,目前我国海洋工程技术处于世界第三梯队,相比欧美、韩国和新加坡还有一定距离,未来海上风电、海洋油气开发要从近海向深海推进,相关设备也应向深水化、浮式化和集成化转型。

  随着海洋强国战略的实施,上述转型更显迫切。上海市船舶与海洋工程学会海洋工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亢峻星说,我国高端海工装备国产化率已从过去的5%提高到10%-15%。虽然与国外相比还有差距,但近年来取得明显进展。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海洋石油981”3000米深水钻井平台、“深海空间站”等我国自主研制的重点深海装备一一亮相,代表了我国自主研发、自主设计方面的高水平。海兰信也展出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极小目标探测雷达。

  业内人士分析,海洋装备的高端化将带动一批上市公司发展,包括中国重工、中国船舶、海油工程等设备和工程总包商。中国重工有关人士介绍,截至10月底,公司在手订单总金额365.5亿元,包括3座深海半潜式平台。另外,不少造船厂也在向海工装备制造领域转型,由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宝钢等发起设立的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陈刚介绍,目前公司海工装备的业务比重已达30%-40%,未来计划更多投入高端海工装备领域,提高制造能力。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付款方式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营业执照  |  粤ICP备18059797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