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空间较大 市场具备良好发展机遇

   2020-09-01 互联网林晓云7110
核心提示:  我国机器人产业还有较大发展空间,这主要是基于以下几点考虑:机床行业规模表明我国制造业对自动化加工

 

  我国机器人产业还有较大发展空间,这主要是基于以下几点考虑:机床行业规模表明我国制造业对自动化加工装备的需求空间巨大;我国机器人使用密度处于极低水平,机器人使用密度的提升将带动机器人需求量的提升。通过对比美德日韩,我们测算我国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超过160万台,相比较于目前不到10万台的装配量,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中信建投则认为,凭借充裕的工程师供给以及较低的工程师价格的“工程师红利”,中国的机器人企业在全球竞争力有望提升,市场也具备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相比发达国家,我国制造业机器人密度(即每万个工人对应的工业机器人安装数量)还非常低,只有21,不仅不能与发达国家相比,还低于全球55的平均水平,未来有大幅提升空间。2011年末,我国制造业有4088万职工人数,假设我国制造业工业机器人密度与全球55的平均水平相当,则需要工业机器人22.5万台,目前我国已有7.4万机器人存量,那么将新增工业机器人15.1万台。

  目前在国内,沈阳新松机器人、安徽埃夫特、广州数控是国内机器人生产企业的第一梯队,其中沈阳新松有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的背景,研发能力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安徽埃夫特背靠奇瑞汽车,有客户资源优势;广州数控有自身的数控系统和伺服电机优势。但总体来说,本土机器人企业竞争力还较弱,国内80%市场被ABB、发那科、安川、库卡这样的跨国品牌占据。

  国外机器人公司无论是本体还是系统集成,规模都可以做到100亿元左右,也就是说,本体和系统集成规模合计可做到200亿元。而我国龙头企业新松机器人2012年的规模也才只有10亿元,未来成长性数十倍。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付款方式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营业执照  |  粤ICP备18059797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