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机器人产业夹缝求生

   2020-09-01 互联网黄国通6620
核心提示:  2005-2012年,全球工业机器人年均销售增长率为9%,而同期中国工业机器人的年均销售增长率高达25%;2014

  2005-2012年,全球工业机器人年均销售增长率为9%,而同期中国工业机器人的年均销售增长率高达25%;2014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开启一场机器人产业盛宴。

  四川机器人企业欲分羹

  四川成焊宝玛焊接装备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许瑞麟介绍说,四川的机器人市场近年才逐渐兴起,工业机器人有500—600个,主要集中在汽车行业。一汽大众、沃尔沃等工厂的生产线都有机器人。

  工业机器人相关公司市场潜力巨大。国际机器人联合会预测,2014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现在全球工业机器人均价30多万元,中国对应的工业机器人本体市场规模接近380亿元,算上系统的话,对应的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1140亿元(按照系统规模是本体3倍测算)。

  上千亿的市场规模,川企也分了一杯羹。今年,四川成焊宝玛新增订单5亿元左右。成都环龙智能公司2012年才入行,预计今年公司的产值能翻番,突破一个亿。

  缺乏核心技术川企主要做下游应用

  工业机器人产业链,上游是控制系统等核心零部件,相当于机器人的“大脑”;中游是机器人本体,就是机器人的“身体”;下游是系统集成商。

  省经信委重大装备与机械处工作人员介绍说,目前上游、中游基本都被跨国公司把持,国内95%的企业都集中在下游,而四川的工业机器人企业,除了豪特机器人公司做中游本体外,其他企业做的都是下游产品。

  以环龙智能为例,他们的模式是从德国库卡公司采购机器人本体,然后根据客户的具体要求赋予它新的东西,“我们做的事情,是教会机器人如何工作。”梁祥义说,采购回来的机器人,严格说还不是“人”,是不会做任何事情的机器。他们根据厂家的要求和生产线的需要进行设计、研发,集成为能够焊接或者打孔的机器人。“对比上游的高技术含量,下游的技术含量不是很高,但利润高,因为集成商可以收取方案设计费、服务费。”

  在国内,重庆有两江机器人产业园,成立了机器人与智能装备产业发展联盟,发展机器人产业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要打造“机器人之都”。上海更是国际机器人巨头云集之地,全球四大机器人产业巨头:瑞士ABB、德国库卡、安川电机和日本发那科,都将在此设立中国总部。

  省经信委重装处工作人员透露,四川在工业机器人下游应用方面在全国占有一席之地,但科研单位比较少,没有掌握核心技术。

  川企在夹缝中求生

  虽然是朝阳产业,但竞争残酷也是不争事实。四大国际巨头占据了国内工业机器人55%的市场,并仍在不断强化布局优势。

  省经信委重装处工作人员提醒,四川要力争向上游和中游争抢市场。“尽量绕开国际巨头的强项,发挥我们的特色和优势,这样还是可以在夹缝中求生。”梁祥义站在空荡的机器人生产车间畅想,“未来,我们要把这里改造成亚洲最大的机器人演示中心……”据他介绍,机器人本体的技术含量很高,环龙智能暂时还没办法触碰,那就将下游应用做好做强,“环龙做的是下游和下游的延伸,这部分市场现在很少有企业做。”

  据省经信委重大装备与机械处工作人员介绍,工业机器人已列入装备产业的重点,今年将支持一些项目。同时也在深入了解四川工业机器人产业的规模、现状,以便适机出台相关配套政策。

  今年12月,由国际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联盟、成都市政府共同主办的2014世界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大会将在成都举行。这或将成为四川大力发展机器人产业的契机。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付款方式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营业执照  |  粤ICP备18059797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