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届中国国际铸造博览会权威人士点评

   2020-09-01 中国铸造网黄国通10470
核心提示:  权威人士评展会——贾成炳 国务院国资委原监事会主席、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特别顾问、中国铸造协会名誉

  权威人士评展会——贾成炳 国务院国资委原监事会主席、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特别顾问、中国铸造协会名誉会长

  我已经连续参加了5届中国国际铸造博览会,切身感受到中国铸造行业每一年都有实质性的进步。无论是展品的水平、档次、质量、外观都有明显的提高,更重要的是走向市场的力度更加突出,企业越来越注重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开拓。此外,我发现本次博览会上的一些亮点,比如说图书超市、《中国铸造发展史》编撰等,吸引了很多业内人士的关注。这是一种非常好的现象,意味着人们越来越重视知识、重视学习和领悟。我们经常讲创新发展、技术进步,其实都离不开学习和知识,所以我非常高兴看到这种现象。

  权威人士评展会——陆燕荪 原机械工业部副部长、中国铸造协会名誉会长

  铸造展和冶金展联合举办,这有利于行业间的技术交流,推进协同创新。通过观展,发现我们国家工业企业的数字化、自动化和智能化制造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无论是热炒的“工业4.0”概念,还是3D打印等最新技术的应用,任何时候都要把提高产品的品质和质量放在首要位置。要建立工业过程控制的产品质量追溯体系,逐步做到生产过程的全程监控与各生产环节间的无缝对接。德国的高端装备制造、日本的精密制造无一不是以过硬的产品质量著称的,这方面值得我们学习。

  权威人士评展会——王瑞祥 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国资委原副主任、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会长

  该展会已经成为世界一流展会之一。第一,展会的规模逐年在扩大;第二,水平不断在提高,所谓水平就是指世界的、国内的、顶级的与铸造业有关的产品、技术的展览越来越集中,能够代表当前世界的顶级水平;第三,展会吸引了许多国际著名大企业来参展,这些工业强国的制造商、应用商都愿意组团来参展,说明展会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他们对这个展会也越来越重视。更为重要的是,现在中国的发展速度很快,市场发展潜力很大,越来越多的国外展商到中国来寻找商机,加强交流与合作。

  通过参与展会可以获得很多信息,加强在行业的交流,可以促进相互之间的合作。

  权威人士评展会——包叙定 原机械工业部部长、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会长、中国铸造协会名誉会长

  我觉得这个展会每年都有进步。2012年,我来参观第十一届中国国际铸造博览会时曾感叹“三个没想到”——没想到会在中国举办如此巨大规模的铸造展览会;没想到中国的铸造业发展得如此之快,展品技术含量如此之高;没想到中国大地上涌现出如此众多的铸造企业领军者。而今天,来到第十二届中国国际铸造博览会,我感觉到“更加没想到”——没想到这次展会的人气比上次还旺,我看到了中国铸造行业发展的前途!刚才在参观的过程中,我发现在一些重要的应用领域国内的铸造企业已经有了很多的进步,比如在轨道交通领域,涌现出不少新工艺新思路。希望国内企业在探索新技术路线的同时,也能保证产品的安全性,以向市场提供性价比更优的铸造产品。

  权威人士评展会——何光远 原机械工业部部长、全国政协原常委、中国铸造协会名誉会长

  铸造行业变化很大,出乎我的意料。主要表现在:一是铸造装备水平的提高,二是铸件质量的提升,三是新工艺的出现和应用。我认为,制约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的主要问题有两方面,一是材料,特别是关键材料,耐热耐高温和高强度的材料还不能满足需求;二是热加工工艺还需提升水平,包括铸、锻和热处理。以后3D技术等新技术的引入可能对精密铸造有很大帮助,装备制造业水平的整体提升将寄厚望于铸造行业

  权威人士评展会——郭树言 全国人大原常委、财经委副主任、国务院三峡办原主任、中国铸造协会名誉会长

  铸造展每两年举办一届,我基本上每一届都会来参观。看了今年的展会,我感觉变化很大,尤其是行业的自动化水平明显提高,展会上展出了各种机器人产品,这说明机器人在生产中的应用已经逐步开始普及了。我们也应该看到,虽然中国的铸造行业近几年来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但和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总体仍然是比较落后的,还应该多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经验,比如,在自动化程度方面,我们现在依然有很多的手工劳动,因此还有不少可以提升的空间。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付款方式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营业执照  |  粤ICP备18059797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