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微企应用机器人可考虑租赁模式

   2020-09-01 互联网郑伟清4480
核心提示:  今年7月,东莞提出今年起连续三年在“科技东莞”专项中每年安排2亿元,资助“机器换人”应用项目、第三

  今年7月,东莞提出今年起连续三年在“科技东莞”专项中每年安排2亿元,资助“机器换人”应用项目、第三方服务机构,其中最高财政奖励达到了500万元。

  对此,罗百辉说,来自政府有关部门的调研称,5年来东莞有66%的企业投入资金开展“机器换人”工作,92%的企业未来两年将继续加大投入或准备开展相关工作。同时,“机器换人”带来的效果明显,49%的企业节省生产人员10%以上,20%的企业节省生产人员30%以上,实现了“产能提升、成本下降、竞争力提高”的目的。

  那么,企业在“机器换人”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缺乏足够资本,又有意愿“换人”的中小企业又该怎么办?罗百辉认为,有两个方面尤其值得企业注意。

  1.机器换人要善用金融力量

  罗百辉认为,在整个“机器换人”计划推动过程中,最终落实决定因素的还是企业。企业对“机器换人”的态度对“机器换人”的考量,才是决定“机器换人”能否实现、多快实现的主要因素。

  在东莞“机器换人”的过程中,除企业的态度之外,还需在东莞建立一个“政府引领、企业唱戏、社会组织推广、金融机构推动”的生态系统。政府的推动,从政策、资金等方面都切实在起到一个很好的引领作用,企业、产业都积极予以了响应,如东莞市机器人技术协会成立就是一个例证。其实,社会组织推广和金融机构推动还未切实地进行运作,如“机器换人”所涉及的具体政策、机器人应用、“机器换人”所需资金等问题,都需要来自金融机构的推动和支持。否则,“机器换人”就会变成政府和企业在唱的戏,变成一种高调下却因种种原因不得实现。

  2.可考虑租赁应用工业机器人

  对东莞这样一个以中小企业为主的工业城市而言,规模庞大的中小企业主并不具备一次性采购千万、百万级别的工业机器人的能力。资金,成为他们应用工业机器人的难题。

  那么,是否意味着他们就该放弃,从而丧失竞争力吗?罗百辉说,的确在应用工业机器人的现实当中,受资金所累而不能应用的企业并不罕见。因为应用工业机器人需要较高的运行成本与维护费用,所以资金实力较弱的中小企业对价格高昂的工业机器人往往是叫好不叫买。

  罗百辉建议,企业不妨考虑类似融资租赁方式。当前,珠三角企业当中正流行一种投入小、回报明显的工业机器人租赁模式。这种租赁模式往往是设备供应商和应用商之间践行,受到珠三角中小企业的青睐,在深圳、广州等地比较常见。“这种租赁模式,如果应用企业觉得不合适,还可以及时解除和机器人供应商之间的‘雇用合同’。灵活雇用工业机器人,势必将满足很多中小工业企业的需求”。如东莞的拓斯达,是“自动化整体设备提供商”,当企业需要雇用个性化工业机器人时,通常需要通过集成服务商为它们量身定做技术实现方案;如果企业资金有限,可以通过向集成服务商租赁的模式先雇用再付钱。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付款方式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营业执照  |  粤ICP备18059797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