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黄岩模具:“三种身份”背后的转型之变

   2020-09-01 互联网中国铸造网12390
核心提示:从产业链上处于最低端的利润“放大器”,到“第二梯队”中的“第二梯队”,再到拥有“质量诚信联盟标准”
    从产业链上处于最低端的利润“放大器”,到“第二梯队”中的“第二梯队”,再到拥有“质量诚信联盟标准”的行业“整容师”--在浙江省“模具之乡”台州市黄岩区,模具产业在“不同身份”间正一步步实现自身的新转型。
    模具是“现代工业之母”,模具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区域制造业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黄岩是浙江省著名的“模具之乡”,拥有大小模具企业2200家,占全国模具企业总数的10%,产值也占全国模具产值的10%。
    “浙江制造”离不开模具。黄岩模具从业者都深知,用模具生产出来的最终产品价值,往往是模具自身价值的几十倍甚至上百倍,所以模具又被称为利润“放大器”。据黄岩模具协会会长陶永华提供的一份资料显示,模具可放大其他相关工业利润的比例约为1:100。
    为走出产业链最低端的困境,黄岩区已经开始完善模具的产业链,并力图拥有完整的“微笑曲线”。黄岩区经贸局局长王志和说,现在黄岩模具的设计、加工、营销等整条产业链都能在本地完成。目前,当地企业共拥有数控设备5000多套,数控化率达70%,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从2003年到2008年间,中国模具工业协会推荐的240副国家级新产品模具中,来自黄岩的有110副,其中91副达到国际水平。
    然而,拥有全部的“微笑曲线”,并不代表从此可以轻松微笑。据一些企业反映,黄岩模具的部分单件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一些企业的模具甚至可以为航天工业配套,可总体上比国际先进水平低许多,    尤其是在精度、粗糙度、寿命上等质量问题上,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黄岩区模具企业认为,当地模具与全球“第一梯队”尚有差距。德国、美国和日本等国的模具综合水平世界最高,属于“第一梯队”;新加坡、韩国等国属于“第二梯队”。目前,我国的诸多模具已与新加坡、韩国接近,开始跻身“第二梯队”。“由于质量问题,黄岩的模具在我国国内也还只属于‘第二梯队’,因此是‘第二梯队’中的‘第二梯队’。”陶永华说。
    黄岩模具协会秘书长张嘉敏透露了本地产业出现的一个新事物,就是“质量诚信联盟标准”。“本地模具企业规模大多较小、专业化程度较低,还有的厂商偷工减料,以次充好,影响了黄岩模具的整体形象。”张嘉敏说,“‘联盟标准’是一把手术刀,可以给企业‘整容’的手术刀,它将让黄岩模具从‘第二梯队’中脱颖而出。”
    据行业测算,这一标准的实施,将使黄岩塑料模具的标准件使用覆盖率提高10%,塑料模具生产废次品率降低10%,高质量的模具产品正在成为行业的“整容师”,让整个行业面貌一新。张嘉敏说,“联盟标准”的实施,将让黄岩模具行业向着又一个“高端制造”转变。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付款方式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营业执照  |  粤ICP备18059797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