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今,我国已发展成为世界装备制造业大国,但国内市场仍有35%以上份额被国外品牌占领,特别是挖掘机、电梯行业仍然是国外品牌统领国内市场。在国际上,我国虽有11家企业进入国际铸造行业前50强排序,但国际化指数平均只有7.62%,而美国为52.19%,日本为57.84%,德国达到86.6%,瑞典高达96.14%。因此,我国铸件行业本土品牌不仅在国内市场有发展余地,而且在国际市场上存在着更大的发展空间,包括向发展中地区产能转移和并购国际品牌等举措,以扩大国际市场份额。
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进入一个已经是产能过剩的产品领域,要慎之又慎。还有些企业怀揣着“宁当鸡头不当凤尾”的当家理念,这种理念在过去一段时期内过了一阵子小康生活,但现在这种发展环境已一去不复返。因此,在当今国际铸件行业强手林立的形势下,要多考虑同业之间的强强联合、强弱并购,在每类产品中竞争出几个旗舰型企业,以整合行业同质化、低水平竞争的发展格局。
几十年来,对铸件行业支持的政策面一直偏向于主机产品,包括技术引进、合资合作、财政与税收的优惠等;在产业发展方面,中央、地方、企业三者都热心于主机制造企业的发展,项目建设见效快,地方有政绩,三股力量扭成一股劲,使主机集成创新技术及创新能力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产品打开了国际市场。但这些中高端产品,有人认为是“空心萝卜”,其内部的关键配套零部件大多数是从发达国家制造商手中进口,其依赖性和受制于人的趋势不断显现,成本上升,国际竞争力受到抑制,已经成为我国铸件行业的发展瓶颈。因此,对铸件行业基础技术的支持势在必行,要建立跨行业、跨专业的创新研发平台、融资平台、发展基金、协调机制,加快主机企业与相关零部件、原材料等科研与生产企业紧密合作的步伐,其中政府与财政的积极引导和支持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