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我市“劳动力”、“产业”双转移工作成效明显。至本月初,在劳动力转移方面,全市共完成新增岗位10796个,完成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2508人;在产业转移方面,今年第一季度我市工业项目新签项目14个;在建项目49个、项目投资总额417.03亿元,其中80%的工业投资来源于“四新”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培训与输出对接,劳动力转移培训受好评
据了解,全市第一季度共完成新增岗位10796个,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064人,安置“4050”人员682人,完成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2508人,新增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15064人,免费介绍城乡劳动力5237人。劳动部门在春节后大力开展“春风行动”系列招聘会活动,成功举办招聘会32场,提供岗位4.12万个。
我市创新劳动力转移培训模式,开展订单培训,做到培训与输出对接,通过与企业、输入地的联系沟通,建立劳动力培训输出稳定的接纳渠道。
各产业园区均明确主导产业和发展方向
我市通过争取省及共建市资金扶持、市场化运作、银行信贷、“以商补工”等多种筹资渠道,高标准建设园区配套基础设施,优化承接平台。目前,全市4个省级转移工业园累计投入开发建设资金36.75亿元,其中,中山(河源)产业转移工业园累计投入资金27.63亿元,园区内道路、排污、供水、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和商业、金融、教育、医疗等配套设施大大完善。良好的产业转移工业园区环境也吸引了更多企业投资,今年1月至3月,我市新签项目14个、合同投资额43.93亿元;在建项目49个、项目投资总额417.03亿元,现已到位资金38.71亿元,80%的工业投资来源于“四新”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我市各产业转移工业园现均明确了主导产业定位和投资发展方向,中山(河源)产业转移工业园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新能源和模具产业;深圳罗湖(河源源城)产业转移工业园重点发展电子电器产业;深圳福田(和平)产业转移工业园重点发展钟表制造产业;深圳南山(龙川)产业转移园重点发展电子科技产业;深圳盐田(东源)产业转移工业园重点发展生态建材等新材料产业;深圳龙岗(紫金)产业转移工业园重点发展光学眼镜产业;深圳南山(连平)产业转移工业园重点发展绿色食品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