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沥创新驱动提升了产业品牌影响力,带动了产业招商,促进了产业集聚。日前,记者从横沥镇获悉,该镇借助协同创新中心平台高校院所的资源优势,两年多来共促成35项校企合作重点项目,还吸引了约40亿元优质模具企业投资,有望在未来几年内新增百亿元模具产值,模具总产值到2018年有望达200亿元,成为华南地区创新能力突出的“模具强镇”。
变化: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增强
据了解,横沥镇协同创新中心平台带动了企业自主创新的积极性。两年多来,共促成镇内、外校企重点合作项目35项,先后引进了上海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等25个科研团队。其中,上海交大与中泰模具合作的工业转型升级强基工程项目,获得了国家工信部3958万元科研资金支持;重庆汽车研究所、华中科大与中泰模具研发的国内第一条“热成型生产线”已进入试产阶段。
2012年以来,横沥镇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4家,协助企业建立了2个国家级实验室、2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多家企业加入了东莞市“机器换人”计划。全镇R&D经费投入从2011年的5650万元增长到2014年的1.9亿元,增长239%;2014年全镇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申请469项,比2011年增长46%,专利授权量386项,比2011年增长88%,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展望:总产值3年有望达200亿
上月底,横沥镇委书记陈锡稳在东莞市创新驱动讲习所的揭牌仪式上,作为全市唯一镇街代表上台,介绍了横沥推动模具专业镇科技创新的探索与实践。陈锡稳讲述,横沥在模具强镇建设过程中唱响了横沥模具品牌,通过产业招商使横沥模具产业形成了“洼地”效应和“虹吸”效应。
“两年多来,得益于创新驱动的带动,横沥镇模具产业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加快了产业的集聚。”陈锡稳介绍,横沥镇工商登记模具企业数已由2011年的363家,增加到2014年的946家,达到规模以上模具企业从13家增加到61家,集聚了一批以台一盈拓为龙头的装备制造企业、一批以中泰模具为首的汽车模具冲压联盟企业。
国际模协秘书长罗百辉指出,2012年以来,横沥镇模具产业连续3年保持20%以上的增长,产值由2011年的46亿元增加到2014年的85亿元,预计今年产值将达105亿元,继续保持较快的发展势头。而近两年来,横沥镇共引进模具企业投资近40亿元,包括投资6.2亿元的东方亮彩、投资2亿元的凯达兴模具等重点优质项目。这些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预计未来几年可增加工业产值超100亿元,全镇模具总产值到2018年有望达到200亿元,成为华南地区创新能力突出的“模具强镇”。
相关链接
协同创新中心升级为
市级产业协同创新平台
横沥模具产业协同创新中心(简称“协同创新中心”)成立于2012年11月,由横沥镇政府牵头组建,共建单位包括上海交通大学、上海教委科技发展中心、东华大学、广东工业大学、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东莞理工学院、东莞华中科技大学制造工程研究院等7家高校院所和相关企业。协同创新中心立足横沥、服务东莞,致力于为企业提供科技创新服务。2014年5月,在东莞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协同创新中心升级为市级产业协同创新平台。
协同创新中心前5年建设预算总投入2.05亿元,目前已建成3个技术中心,包括模具检测技术中心、模具产业3D打印技术中心和模具装备制造创新中心。协同创新中心已成为横沥镇推动产业与科技、金融、人才“三融合”的核心平台。
横沥镇为推动模具“名镇”向“强镇”跨越,特别结合自身实际,提出了推动由资源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以创新驱动克服资源硬约束,建设模具产业协同创新中心成为专业镇创新平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争取到2018年模具产值达200亿元,初步形成创新驱动的体制机制,模具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明显增强,成为华南地区创新能力突出的模具强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