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纤维“叫板”铝合金,抢滩手机市场?

   2020-09-01 伊之密cnzhuzao6110
核心提示:  碳纤维最近被不少公司研究出手机壳的应用方案,无论是强度、重量,都比不锈钢、铝合金、镁合金更有优势

  碳纤维最近被不少公司研究出手机壳的应用方案,无论是强度、重量,都比不锈钢、铝合金、镁合金更有优势。

  纹理纵横交错的碳纤维外壳手机,听起来都很酷,那么它将会成为下一波手机外壳的主流吗?我们的注塑行业又该如何接住这块新蛋糕?


比铝还轻,比钢还强,

是宝马的挚爱

  单纯的碳纤维一般不单独使用,它多作为增强材料加入到树脂、金属、陶瓷等材料中,构成复合材料,所以准确地说,航空、运动等领域用的碳纤维其实是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FRP。

  CFRP有不少值得骄傲的资本:比铝轻30%、比钢轻50%,强度却是钢的7至9倍,因此CFRP 的比强度(材料的强度与其密度之比)可达到2000Mpa/(g/cm3) 以上。

  碳纤维复合材料被公认为汽车轻量化最好的方法之一,很多汽车厂家都对它爱不释手。在推进碳纤维材料应用方面,宝马堪称汽车业的“战斗机”。2013年推出的纯电动汽车i3,约有150个部件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成功大幅减重。刚上市的BMW 7系则全球首创Carbon Core高强度碳纤维内核车身架构,车顶横梁结构以及B柱和C柱、底部侧围、中央通道和后部支撑等都使用了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相比上一代车型,全新BMW 7系最大减重达130公斤。

宝马公司碳纤维零部件车间(图片来源网络)


碳纤维手机壳来了,

3分钟内可注塑成型

  碳纤维让汽车轻量化成为现实,各大汽车厂商争相布局碳纤维研发和应用,这也让越多越多行业跟着跃跃欲试,手机,便是其中一个“先锋”。

  德国Lightweight,是全球顶级的碳纤轮组厂商,利用自己在碳纤领域的优势,今年它意外地推出了适合iphone6、6plus以及三星Galaxy S5的碳纤维手机壳,仅重7克。但是价格不菲,一块iphone6手机壳要77欧元,约532元人民币。

  无独有偶,浦良电子(深圳)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浦良”)近期对热可塑性碳纤维技术做了研究并研制出了iphone6手机壳。据该公司负责人介绍,目前碳纤维加工普遍是采用热固性树脂加工工艺,而浦良则采用社内自制热可塑性碳纤维预浸板的原材料和复合成型技术,完成了碳纤维复合材料的混合成型加工工艺。采用以前热固性加工技术需要30分钟到1个小时才能够成型,而采用热可塑性加工工艺就能在1 ~3分钟内实现,由此解决了热固性短时间内不能完成加工的问题。

碳纤维手机壳


何时去到消费者手上?

  有了成型技术,并不意味着碳纤维手机壳就能马上投产。大量生产、高效率和低成本的成型要求技术对于目前国内成型机而言仍存在很大难题。

  除去机器设备的门槛,产业链的整合也至关重要,甚至需要直接从源头入手。为什么宝马会成为碳纤维应用的“先锋”,因为他很早就布局原材料供应。为生产纤维,宝马通过购买世界上最大的碳纤维生产商SGL 16%的股份来对抗大众汽车所购买的10%股份,还成立了一家合资公司,投入1亿美元建造碳纤维生产厂,为宝马车型供应轻质零部件。

  “智能终端、3C行业跟汽车行业有一点相似,就是都处在材质替换阶段,对碳纤维的需求很大,但这个需求什么时候才能成为现实?”一位资深业内人士认为,汽车行业把轻量化作为战略项目,才有了今天碳纤维在汽车领域的地位,如今铝合金独统手机市场,碳纤维的出现刷新了手机的应用材料,但它能否撬动铝合金的地位呢?这需要整个行业去推动。

  而回到最初的问题,如今碳纤维“计谋”抢滩手机市场,处于中间环节的注塑行业,要怎么接住这块新蛋糕呢?该业内人士说:“除了技术突破,更重要的是,中国注塑行业要脑洞大开一下,学习德国注塑行业做预研,更早地进入产品研发阶段,与行业一起推动,不然等产品出来了才意识到要追赶,但那已经不算是追赶,是落后了。”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付款方式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营业执照  |  粤ICP备18059797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