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铸造网记者了解,进入21世纪之后,我国再生有色金属产业进入了发展最快、成效最显著的时期,已成为全球再生有色金属生产和消费大国。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已成为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有色金属基础原材料的重要来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十二五”期间推进我国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可持续发展将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是加强行业准入,优化产业布局;
二是加快科技创新,推进产业升级;
三是实施示范工程,发挥引导作用;
四是鼓励兼并重组,培育优势企业。
主要工作和重点领域
1.加强行业准入管理,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依据我国废旧有色金属资源分布,加快产业布局优化调整。
2.加强环保监管和治理。对再生有色金属复杂物料拆解预处理、熔炼、加工及“三废”处理等关键环节加强岗位和技能培训,推行持证上岗制度。
3.加大技术改造及创新投入。
(1)加快前沿技术自主化、关键技术产业化、工程技术本地化,开发新技术。
(2)及时研究制定相关技术和产品标准。
(3)重点 突破废旧有色金属预处理、熔炼、节能环保技术装备,加强有毒有害物质生成机理、快速检测和治理技术研究。
(4)鼓励企业采用先进的检测技术和设备。
4.加快废旧有色金属回收利用体系建设。制定《再生有色金属回收利用管理办法》,鼓励各地结合实际出台促进再生有色金属回收利用体系建设的规章制度。
5.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项目审核管理规定,强化用地审查、节能评估审查、环境影响评价,从严控制总量,遏制再生有色金属产能盲目扩张,重点推进现有企业技术改造和产业调整升级。
6.完善产业发展政策。充分发挥金融、财政、税收、环保、土地等政策手段的作用,推动完善再生有色金属产业相关政策法规。根据产业发展变化,适时调整和制定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措施。
7.加大对中小再生有色金属企业扶持力度。鼓励金融机构对基本面较好、信用记录较好、守法经营、有竞争力、有市场但暂时出现经营或财务困难的再生有色金属企业给予信贷支持。
8.严格执行危险废物经营许可制度。切实加强环境监管,确保环境安全。严格执行国务院《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规划》等有关要求和规定。
9.鼓励企业实施兼并重组。通过加强行业准入管理,坚决遏制再生有色金属行业低水平重复建设和盲目扩张趋势,以现有骨干企业为基础,统筹规划全国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布局,规范行业健康发展。
10.抓紧实施重点示范项目,支持示范工程建设。研究利用现有资金渠道,对再生有色金属产业给予必要的财政支持,强化扶持资金监管。扶持一批基础条件好、产量规模大、技术装备先进的企业为试点单位,组织实施一批节能减排、资源综合利用率高的示范工程,在再生有色金属重点区域改扩建一批示范工程,支持建设产业化示范基地或产业集群。同时,支持一批再生有色金属产业相对薄弱地区发展再生有色金属产业。支持在具备产业条件基础的地区改扩建形成一批锌、钴、镍、锗、铟等稀贵金属回收利用示范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