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机厂和供应商”互动讨论:论辩中国零部件国际化

   2020-09-01 互联网中国铸造网110920
核心提示:首届全球汽车论坛于2010年9月16-17日在成都召开,以下为圆桌会议:主机厂和供应商——重新定位的关系,互

    首届全球汽车论坛于2010年9月16-17日在成都召开,以下为圆桌会议:主机厂和供应商——重新定位的关系,互动讨论环节。


 JFP-holdings(杰克控股)总裁 Jack Perkowski

[nextpage]

    Jack Perkowski:我们会把主要问题留给听众,听众有什么问题要问吗?在你问问题之前,请介绍一下自己。

    提问:我有一个问题,据我所知,以及一段时间的观察和了解。我们本土零部件制造商,对他们而言,他们很难打入乘用车的配套圈。甚至在业界也形成了一种说法,像丰田的配套体系,或者像德系车的配套体系,它的配套供应上基本来自于国外企业。我觉得这个对于我们本土零部件供应商来说,应该说形成了一个局部的垄断,对这个问题各位专家怎么看?谢谢!

    Jack Perkowski:请再说一遍,我没听太明白。

    提问:中国乘用车整零配套关系里边,中国本土零部件配套商很难有机会加入其中,您对这个问题怎么看?

    德国大陆集团亚洲区总裁以及汽车集团董事会成员 Jay-Kunkel

[nextpage]

    Jay Kunkel:我觉得这肯定是我要讲的最后一个观点,我知道在过去来说,对于国外厂商来说,他们有很多供应商都会转移到中国,比如说宝马和大众,有很多不同的例子。但是你如何调整我们的市场,我们会发现在日本,想要进入丰田的系统是非常困难的。但是最后我们会有一个根本的问题,我们需要有更好的技术,有恰当的价格。我觉得理论上来说很简单,但是执行来说比较困难。这是我最后的观点,我觉得我们会有一个转型。由于我们的经济危机,比如说在并购之前,这个公司存在,并购之后是不是还依然存在呢?我觉得我们中国供应商来说,他们的竞争力还要更大的提高,这也是未来需要努力的方向。

    我们再看看我们的对手,在中国而言,比如说历史上可能也是我们的客户,像通用这样一个公司,我们希望能够建立一些合作关系,他们也欢迎我们中国本土厂商加入到他们的体系当中,只要价格合适,但是我可以告诉你,在实际做法方面,你必须告诉他们为什么要选择你们,原因是什么。很多时候你需要提供正确的价格和正确的服务和技术。我觉得这可能是竞争方面的战场吧。

    提问:我的问题是问Jack Perkowski和John Weber,我来自于民生金融租赁公司,我们的问题是关于金融,你是不是决定从中国本地银行来借贷、借钱贷款呢?我是金融公司的一个代表,我有很多不同的美国客户,如果你在寻找商机的话,给我一个计划书就可以了。当然,这肯定也需要一些技术的,你要告诉你的成本是多少,目前为止来说,我们主要是看看我们的可能性,你是不是觉得从本地银行来说,贷款容易吗?可行吗?你知道中国的资本市场正在引入新的机制,比如说在上海来说,会我们国际借贷公司的协会,会设在上海。你觉得从我们中国本地市场来说,来建立资本,进行筹钱,比如说从我们市场进行筹钱可行吗?

    雷米集团总裁兼CEO John-Weber

[nextpage]

    John Weber:我觉得对于我们中国新的投资机会,有怎样的前景?每个人都是雄心勃勃,充满竞争力的。第二个问题,我们是不是考虑进入资本市场,比如说我们公司债券还是其他形式,我觉得我们可能会这么做。讲到资本市场,不会错过这个机会。你有什么要补充的吗?

    提问:我的想法,我觉得离你可能比较远,我的意思是这么做可能吗?你知道我们的利率是不太一样的,比如说中美之间,还有中国之间利率是不太一样的,所以你是否研究了中国货币市场呢?这么一个方式,你可以做更多的准备,可以跟我们本地金融机构进行合作和交流。也就是说,你在做一些事情的时候,必须给予很好的准备和筹备,你是不是开始进行细节的规划?这是我的问题。

    Jay Kunkel:首先我要说的就是,我们现在跟一些中国的银行进行了联系,进行日常账户的管理,讲到我们融资,我必须进入到市场,在某个方面,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如果我们中国银行能够更加融入到全世界金融市场,我觉得我们会考虑这么做,这是第一步要解决的问题。当然,还有一个,就是我们的透明度。因为我们会发现,在很多做事情的时候,关系是错综复杂的,我希望有更加开放的环境,这主要取决于时间,这是时间的问题。

    Jack Perkowski:对于我们全球国外公司来说,对于当地资本市场来说,肯定会绝对的欢迎国外公司的加入,但是对于五到十年来说,讲到国外公司想要进入中国资本市场,是不是更加容易呢?如果你从本地进行借贷,我们需要担保。某些情况下可以奏效,但是有些时候,如果想要从第三独立法人进行融资比较困难,从第三方来说,比如说从亚洲市场,可能会寻找一些本地的公司和本地的合作伙伴。

    提问者:我觉得现在来说,会有一个非常激烈的竞争,特别是在中国银行之间有非常激烈的竞争,所以我们会考虑这样做的可行性是什么。比如说我们过去需要抵押贷款的形式和担保的形式进行放贷,但是现在研究新的形式和新的环境,比如说我们研究了我们的目标客户,更加了解我们目标客户的情况,我非常希望,这是一个好的起点,这样的话,可以来增进我们的了解。

    Jack Perkowski:如果你可以给我们提供这样一个产品,我们可以考虑一下。非常好的问题。我们还有美国银行的朋友,看看他是不是可以回答你的问题。

[nextpage]

    听众回答:我回答这个问题,我觉得我跟这个问题有一些经验,我跟中国银行也有打交道的经验,比如说进行放贷、借贷。在我们发展业务的时候,借助中国金融机构的力量。但是讲到这么一个可能性,我们希望我们中国的银行可以成为我们借贷机构清单上面的一员,但是我们需要得到许可。比如说你要做改变,你要达成一笔单子,我觉得我们速度要更快一些。我们需要央行或者需要中国中央政府的同意,我们有很多因素涉及在其中。

    比如说我们需要走出去,我们知道这市场开放起来很快,关闭起来也非常快,你必须立即行动。你如果一直等待银行得到许可,很多的钱就丢了,这是关系到钱,时间就是金钱。当然我们也做了本地货币借贷的业务。是的,我觉得是取决于他国一些具体的规定吧。

    Jack Perkowski:John Weber刚才你们一直讨论到了这一点,我们现在汽车行业发展得这么快,讲到我们公司未来发展来说,你自己的想法是什么?你的立场是什么?是不是跟我们客户具体交流,他们的信息?

    John Weber:讲到商用车来说,也是可行的,需要有一个统一的方法。讲到汽车,我们要在商用车做混合动力也是可行的,但是如果要给轻卡、重卡做混合动力有一些问题。我们需要好好地用程序,随时起动,随时停止,等等这些应用程序我们首先需要。当你看到公车或者巴士,现在形式还是非常需要的,我们看应用程序,应用程序是非常难做。我对我们公司的技术是很自信的,但是我对这些负面因素的影响并不是很自信,我不知道这个市场的规模会不会很大还是很小,这是受到很多因素影响的,这个市场的规模。比如说投资,比如说大家会衡量汽油的价格,汽油的价格也会影响到我们对混合动力车使用的热情,大家对价格其实还是非常敏感的。

    另外一方面,我觉得我会有一些困惑,对我的工作。在中国,经常有过多人把重点放在混合动力车方面,我觉得在短期内我会迷失方向,但是在长期阶段中,我们会有明确的计划和规划,对发展我们混合动力车技术方面,或者清洁能源车,组建方面我们还是有比较明确的规划的。

    Jack Perkowski:你刚才讲到我们有很多新的电动车公司和新能源车公司加盟。

[nextpage]

    Stefan Schumacher:对,我觉得大众乘用车市场,实际上它可能会给我们混合动力车和电动车提供出一个新的市场,或者一个比较独特的市场,我现在看到的情况就是说,有一种可能性,要开发一种新兴市场或者独特的市场。比如说通过使用一些混合动力车特别的功能,从而能够把混合动用车使用范围不断进一步拓广。从一些比较专门的市场逐渐推广开来,从而比较大规模使用这个混合动力车。

    首先大家知道,我们使用混合动力车我们需要一些基础设施的条件,充电站的建设,还有其他电池的性价比的提高,这些都是我们已经宣传混合动力车的因素。

    Jay Kunkel:我觉得中国有很重要的一点,政策层面是很重要的,因为政府他们的影响力是非常大的,而且我觉得中国今后会成为混合动力车和电动车的世界领袖,所以说政府它的决心是非常强大的,他要做一些战略上的部署和计划。为这个混合动力车做基础设施的人,他们要行动起来的话,比北美其他的地方发展得要快很多,我觉得中国政府下定决心的话,行动是很快的。说到混合动力车充电的情况,我不知道美国是什么情况,但是德国实际上现在已经发展得很快了,在中国的话,我们方法可能会更多有所不一样,但是我们投入了超过大量的钱做这个工作。比如说在德国,他们在做充电站投资,超过了100亿欧元,也就是说1000亿人民币。我觉得在中国这方面还有很多事要做。在我们混合动力车有一个超大规模市场之前,我们还是得依赖于汽油车和柴油车。

    John Weber:我还是有点困惑,我们看一下混合动力车的市场,这个市场肯定是绿色的,环保的市场。之前有人会说,我们在选择汽车之前,如果你想长途旅行的话,这个混合动力车可能还是不行,所以不管多么节能,多么环保,多么好的技术,但是它可能不会满足我们长途旅行的需求。

    Stefan Schumacher:我们对这个市场进行了调研,这个技术发展是非常快的,尤其对一些新兴国家,比如说俄罗斯、墨西哥,他们想法是完全不一样的,因为俄罗斯和墨西哥本身石油是很充分的,他们并没有考虑到混合动力车的发展,相反他们会想如何将近现有的汽油车和柴油车,而在欧洲和中国,我们知道欧洲和中国的情况还是有些不一样,因为欧洲市场它的管制没有像中国这么强,所以他们政策方面也会有些不同的情况。

    Jack Perkowski:你刚才说的确实是真实的情况。下面请提问。

    提问:我想问一下两个问题,一个有关中国汽车零部件国际化的问题,根据我的观察,我们中国汽车整车,包括零部件,迈向国际化,特别是欧美市场这一块市场,特别是政府包括企业,对中国企业并不是太友好,这个事情反映于去年轮胎,美国对中国轮胎进行反倾销事件。我不知道目前中国零部件到底怎么才能走出去?

[nextpage]

    第二个问题是,讲到不友好态度也反应在目前,我想知道目前欧美对中国市场现在怎么看?因为之前轮胎价格比较低,对于本土的企业造成冲击,造成他们产能下降,劳动力就业减少。目前欧美经济未复苏,也是导致中国市场兴起,也是导致产能向中国转移,也间接地造成了本地就业减少,对经济也造成一定的影响,他们是不是还是把中国当成对手或者有威胁论这种感觉?谢谢。

    Jay Kunkel:我觉得这是一个特例,当然是美国政府的问题。我是德国的,我只是在报纸上看到这个新闻。我觉得今天在上午环节中我也说到这个问题了,我觉得,在最好的情况下,可能会减少你们的难度,在进入美国市场的难度,但是难度还是比较大的。我觉得中国的一些企业他们已经开始收购美国的公司,同时他们也进入欧洲了,我觉得中国的供应商会变成全球化的供应商,而且我觉得轮胎事件是一个特例,是一个贸易事件,主要是基于价格的贸易事件,这是我个人的观点。我们也看到一系列中国供应商在海外已经有业务了,包括美国和欧洲,我觉得如果政府敌对的话,你们还是可以做到这一点的。

    John Weber:在我看来,中国的供应商是成功的在全球化上面,在我们市场上也是成功。比如说我们我们重建业务,我们知道周围产品在我们市场上是全新的,他们可以重新参与我们的竞争。但是我们还发现,当他们做法违反我们一些法律或者是规律的话,我们也会尽量去阻止他们这么做。有些中国公司,包括中国轮胎企业,他们在我们市场是非常成功的,这个是不容置疑的。

   Jay Kunkel:刚才你说的这个问题可能是关于技术、价格方面的问题引起的,有些美国公司在中国,其实在欧洲和美国的市场上,还是有些比较成功的中国企业的。首先,在欧洲和美国的汽车市场上,我们有一些质量的标准,安全的标准,这些都是由汽车厂商制定的,有时候政府也会制定一些标准。这些标准不光是针对中国供应商,同时也针对当地的供应商,所以说我们必须要符合这些标准,这些管制,我们就会没有问题。

    John Weber:最后我再说一点,如果你没有独特的技术,你只有原材料和劳动力,我们现在做了很多组建80%都是靠原材料,没有人有更多的便宜的价格来购买这些原材料。我觉得他的意思就是说,轮胎行业是一个技术含量比较低的行业,它主要还是靠原材料和劳动力造成的主要成分。

    Jack Perkowski:我觉得有些公司向中国进口,他们要看价格,他们要看原材料、劳动力,很多情况,原材料是最关键的,有时候原材料甚至比轮胎价格还要高。

[nextpage]

    John Weber:我对这个问题可能会给一个好的回答,我会讲一个故事。因为这可能正好符合这个案例,我们如果看一下,把一些组件带到美国市场上的一些公司,他们需要涉及到很多原材料。比如说钢铁、橡胶等等。我们这个机构就会做得很多研究,我们能不能做同样的事情呢?我们可以设定一些标准,比如说我们做重卡的时候,我们就是这么做的。当你可以做一个产品,这个产品的质量能够有一定的性能,都达标的话,它的使用寿命达标的话,必须要有一定的标准。

    Stefan Schumacher:我觉得这是技术创新的一个问题了,我觉得常规的汽车技术已经不断地转换成我们的汽车产品,我们很多人其实没有想到创新的问题,其实创新也是这个问题的一部分。有时候创新是来自软件或者电子产品的创新,如果我们能够床法出一种解决方案,而且它的公司无法做到这个解放的话,那就没有人可以阻碍你向全球进行出口了。

    John Weber:我觉得很有意思的一点,我们的标准,大家都觉得标准是一个无聊的话题。但是我们有一些防撞击的设备,撞击一直防冲击的设备。汽车上有一些组件是必须有标准的。比如说怎么使你的汽车降低噪音,我们有很多特地的组件,这些组件都是很重要,对汽车来说,他们也是需要一个标准。

    Jack Perkowski:今天吃午饭的时候,我们也听到一个教授在演讲,他预测了一下,可能中国在2030年的时候,年产量达到7500万辆汽车,这是一个非常高的数字了。我觉得现在小组成员来回答一下,觉得这个预测怎么样?

    Jay Kunkel:我觉得大家如果看一下所谓的预测咨询公司,我们发现到2015年的时候会达到2000万辆,2020年会达到4000万辆。今天吃午饭的时候那个教授预测的问题,我觉得对于大陆集团,我们现在在中国已经有1800万的产能了,我们觉得在未来的两年半里,我们还会继续扩大我们的产能。但是以后会有一个变化,就是我们的成本也会上涨,在中国生产成本会上涨,在我生活的城市,过去五年生活成本,各方面成本上涨得很快。再说到其他一些问题,我觉得如果要想保证你的竞争力,我的建议就是说,我们可以在成都做一些调查,我们可能会向西部转移,这样的话,会降低我们的成本。

    Jack Perkowski:随着价格向西部转移,你的投资也会向西部转型,你觉得这是可行的是吧?这个预测。

    Jay Kunkel:是的。

[nextpage]

    John Weber:我要跟大家讲个小故事,在1979年,我是加拿大一个工程师,当时我们发现原油是120美金,在我下半辈子,我发现价格越来越高,我们不可能跌落以前的水平。

    Jay Kunkel:讲到可行性,我们需要增强我们能力建设有很多不同的考虑。比如说在中国,在印度或者在欧洲,或者在北美有越来越多进入市场,任何一个公司,我必须保证他们不会有很多资本负债的压力,所以我觉得,在我们开场的时候,我们也讲到我们产能过剩的问题。也就是说,我们中国厂商可能会把步伐转向美国或者其他欧洲的地方,但是看我们今天的情况,我们50%的零部件来自于亚洲,我们需要考虑一个问题,你的收入主要来自于什么地方,来自于什么环节,我们的比例、我们收益和生产会导致的话,我们就无法进行全球化的扩张,讲到我们的讨论,在我们市场讨论还有商业发展的讨论,我们都必须考虑这个问题,特别在我们做决策的时候需要考虑这个问题。在长期来看的话,我们不容忽视这个问题的存在,我也相信这一点。

    Stefan Schumacher:对于我们来说,我们希望做一些早期投资建立我们的平台,这也是我们在硬件上面具备的能力。

    Jack Perkowski:传统的的汽车来说,内燃机汽车,你的生产会限制它的规模,是吧?

    Stefan Schumacher:是的,所以我们不会再扩大传统汽车的生产规模。在过去20年当中,我们也是这么做,我们保持现状就可以了,不会做很大的改变。

    提问:你好,我叫托尼。Jack过去是我的老板,他是好老板还是坏老板?我有个问题要问Jay Kunkel。你觉得混合电动汽车和它的电动车,它的发展会不会影响传统汽车发展和汽车厂商?因为我们传统车型生产线还有工厂设施方面,已经进行了巨大的投资,当然,在设计方面也做了很多投资,包括他们内燃机也做了很多投资,我觉得在全球来说,有这么一个想法,想要把这个趋势放缓一下。因为它想要从现有的投资方面将利益最大化,所以如何找到一个平衡点?你觉得后面隐藏真实原因是什么?

    Jay Kunkel:我也不相信这么一个说法,不要寄希望于我们,觉得我们可以掌控这个市场。我们暂时觉得,至少在中国,我们发现政府的影响也会非常大,比如说政府有更多补贴,还有我们税收政策来推动我们电动汽车的发展。但是我可以告诉你一个想法,在我看来,电动汽车肯定会来临,但是再次来说,我们内燃机肯定也会继续发展。比如说我们有柴油机,我们的柴油发动机来说,可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25%。25%你知道,所以之后关于这么一个想法,在每个地方,我们的油价,可以使得我们汽车能够更加经济性。还有一个,就是我们电动汽车的动力来源,你可以看看这些相应的电池,电池不可能会有任何突破性技术发生,在电池身上,这是非常有可能的。所以我还是相信,我们汽车来说,我们市场肯定会出现电动汽车,特别是政府的影响,肯定会推动这个情况的发展。但是内燃机肯定会更新的技术发展起来,但是传统的内燃机技术还会长期的存在下去,所以这是一个造谣,并不是一个真实的情况,我们需要有再深一次的探讨。

[nextpage]

    提问:我问一下John Weber,对于电池来说,电动车是一个阻碍,会影响我们系统。跟传统汽车不一样,发动机你觉得电机是最中国的环节,还有很多本地零部件制造商,现在也生产电机,他们相信他们产生的电机跟我们国际标准你生产的标准不是太大,你认为?

    John Weber:我并不想让我自己听起来太过于自信,从我们CEO的角度来谈这个问题,我可以给你介绍一下,在很长时间,我们有专利的技术。我的同事也说到,他们采用是我们通用的电机,当然这有两个方面,一个是我们全世界领先的性能,还有我们的能效,我们的续航里程是非常先进的,不会失败。

    有些人说,你有这个电机,我们能生产更好的电动轮椅,并不是这么一个简单的问题。或者戴姆勒450这么一个系列高端的车,我们有更容易的,更便捷的技术。但是你相信这个研发过程是非常痛苦的。

    提问:我要继续电动汽车的话题,去年我花了半年的时间来研究新能源汽车的可行性,我是来自上海的,之后我放弃了这个研究,因为我觉得不可能奏效。如果没有政府的补贴,电动汽车没有办法发展,所以你是怎么做的?我觉得成本太高了。当然,我现在也在研究,我也发现一些非常有趣的现象和问题。你知道,我的客户来自于电子工具公司,他们已经产出了电动的工具,当然,他想要把这个工具装载在我们汽车上,成为零部件之一,我觉得对于大厂商来说以及我们供应商来说,可能不想要花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在研究新能源动力汽车,因为在这过程当中,我们已经损失了很多。我们称之为新能源电动车替代传统汽车,所以你是怎么做的,你怎么做这些相关的事情?

    John Weber:我觉得他是专家,很多涉及到我们的问题,讲到政府,会有更优惠能源的价格。比如说一桶油474美元。

    Stefan Schumacher:居于我们的估计来说,我也不知道价格怎么波动,它们走向如何,可能性怎么样,电价怎么样变动。对于电动汽车来说,有什么样的代价呢?我觉得这还是有待于讨论的。现在有好多不同的商业模式正在各自为阵。我非常同意你的观点,比如说私人拥有一个电动汽车,这是一个非常奢侈的事情,成本太高了,我们可能需要等一段时间才能来考虑它的可能性。

    John Weber:当然,比如说梦想你开一个电动汽车,太遥不可及了。

    Stefan Schumacher:但是在德国,我们有些公司希望引领我们的客户想要用这样的汽车,但是对于经济模式来说,这主要来自于我们技术方面的问题,更多是来自于租赁方面的问题。

    提问:还有就是说,我们也引入了柴油,我们电动车比柴油或者汽油更便宜,我们鼓励我们的客人能够买电动汽车,但是最后我们放弃了,因为由于税收的问题,我们有很多税收,比如说增值税,如果你卖它或者租赁它的话,还要付另外一个税,这太复杂了。我的问题是什么意思呢?我觉得引入电动汽车是非常复杂的事情,我们需要所有参与者的协调,包括政府、公司还有客户,我们需要做一些协调的平衡。

    Stefan Schumacher:是的,我同意你的观点,讲到租赁,租赁也是一个很长远的金融模式,不是说今天才出现的新事物。

    Jay Kunkel:但是我们看看,我们定制的价格来说,它是商业模式还是金融模式,或者需要一个结构的调整,我觉得这有待于考证,看看是不是继续持续下去。

    Jack Perkowski:当然讲到汽车行业来说,在过去两天当中,我们已经看到了它的复杂性,但是即使我们有这么多的复杂性,我们试着能够达成一致。一个就是说,我们要做一些相应的,厂商的CEO还有供应商他们日子也不太好过,还有一个价格、技术和质量,我们并没有一个奇妙的配方可以来解决这个问题。比如说我们中国的厂商也试着能够进入到市场当中,我们国外一些供应商也有相应的技术,他的价格也不可能太低。每个人都注意到这个问题,在过去两天当中我也了解这个问题的存在,我们混合动力有很多的技术随之应运而生,我们需要很多的时间来发展。我觉得很多人有这样的说法,是不是有柴油机来取代我们。

    你可以看一下这些数字,数字可以说明问题,但是有些人说,这也是挺正确的,我们全球汽车产业来说,我们有一个增长的市场,五年我们会发现全球的市场总量并不是增长得非常多,并不是有大幅度的增长。但是我们市场是充满振奋的,比如说有IBM、雷米等等,还有其他一些大厂商都花了很大钱能够在新技术方面做研发。因为他们觉得,时代总是会变化的,不会一成不变。所以我要感谢我们小组成员,感谢他们真知灼见的分享也要感谢听众问了很好的问题。谢谢!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付款方式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营业执照  |  粤ICP备18059797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