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之密采用严格规范的安全生产制度,有效保障一线生产安全可靠。南方日报记者 戴嘉信 摄
“我们借鉴部分驻顺日企做法,在白色的楼梯上,用黑色反光线标示出上下通道,这能让员工在光线较弱时更快捷的疏散。”在广东伊之密精密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的办公楼内,该公司压铸机事业部安全主任黄鉴全提醒来公司的客人注意标示。
作为中国制造业重镇的顺德,每年政府部门反复强调企业作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重要意义,但对于有数万家企业的顺德来说,要在短时间内让大部分企业将安全生产意识、技术提升到新高度很难。显然“抓典型”,以点带面是现阶段容易见效的做法,近期顺德区安委会评出2016年顺德区“十大优秀安全管理人员”,黄鉴全等10位企业安全负责人获此殊荣,这不仅体现出政府打造安全生产氛围良苦用心,也是顺德先进企业对卓越绩效管理的追求。
1.一次重大事故背后的新产业链
在伊之密精密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压铸机事业部(以下简称“伊之密”)厂房,工人们每个月能组装6、7台重量超20吨的大型压铸机,这个看似不大的产量,经过长年积累,已让该企业赢得市场尊重。
继成功收购美国百年企业HPM之后,伊之密今年上半年又再次赴海外攻城略地,作为佛山注塑机龙头企业,它拟以自有资金购买日资控股的上海川口机械有限公司80.09%股权,投资额为27.71万美元。该公司此举在于强化全电动注塑机的技术水平,并利用“川口”“Kawaguchi”品牌优势,大幅度提高公司在全电动注塑机的市场竞争优势。另外,今年底,该公司在印度新厂或将设立。
伊之密在全世界铺排自己生意,公司旗下的压铸机事业部有较大功劳,现在被安置在厂区一角,一台被压坏的板车见证了压铸机事业部提高安全生产水平的过程。
“做压铸机的金属板都超过20吨,在加工时都要将金属板多次翻面,之前翻板机都没这个能力,只能靠工厂里的航车吊来翻动金属板,但是有次航车吊出了问题,突然金属板就砸了下来,不仅将受重50吨的平板车压坏,而且翻到了距离工人一米远的地方。”黄鉴全熟悉那次事故鉴定会,为了解决这个生产安全问题,他们连续找了四五家生产企业,但都因为对方缺乏技术而吃了“闭门羹”。
经过公司同仁努力,发现如果有能翻动50吨金属板的翻板机,就不需要用航车吊来翻动金属板。“当时很多厂家都只能造20吨的翻板机,我们提出了新要求必须达到50吨,最终有一个公司帮助我们研发了新产品,并定制了一套,从2013年后公司就消除了这个安全隐患。”黄鉴全表示,研发出该款翻板机的公司不仅解决了伊之密的顾虑,而且还引来了新的订单,解决了很多企业没有大型翻板机问题。
先进技术不仅革新了伊之密安全生产技术,同时还完善了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在压铸机事业部厂房里,数十个能360度旋转的摄像头可以清晰地监控到每个工位的操作流程。
“对于安全生产我们奖惩并举,每一个安全生产事故都是违反操作规范所导致,处罚时我们必须有证据。”黄鉴全拿出手机登录了一个APP,他可以随时通过这个APP,调取厂房各个工位操作实况,甚至可以通过二个不同视角观察同一个工位。“发现有操作问题记录后,第二天部门安委会会出一个分析检查报告,并且召集事故人,经办当事人,对问题进行确认。”
2.企业安全生产延伸到售后
无论在技术提升、还是优化流程的过程中,安全生产最终都需要靠人来检验,为了让这种检验不出现意外,伊之密考虑到很多细节。
“我和部门同事每天去车间检查安全生产细节不少于3次,除了日常检查外,公司还设置了专项检查、季度检查、周检查,目前每周的检查是班组管理员检查,而每月则是公司安委会主席,即董事长参加检查。”黄鉴全表示,由于厂房的消防设备、机械设备、特种设备都比较多,尤其是针对特种设备,公司85%以上的员工都有特种设备作业证,且操作航车吊的人每个季度都会有操作考核,没有证件或者不能通过操作考核的工人不能上岗。
在该压铸机事业部厂房里,每一台正在组装的压铸机都会设置工人上岗证公示牌,上面清楚记录在岗人员所从事的工种和联系电话。“比如这个机器目前是电工在组装,就挂电工的工牌,其他工种的就不能参与。”黄鉴全表示,用工牌告知工序,能避免非相关人员误闯入工区。“公司为了保障安全生产,也加大了经费投入,今年公司预计安排安全专项资金超过120万元,主要用于防护眼镜、劳保鞋、防护衣等安全用品的购买。”
如今,比较多的顺德制造业企业,还是把安全生产理解在厂区内,但走出厂区后的安全生产管理还不够严格、细致,这类疏忽对企业的影响是致命的。
“作为大型设备制造企业,很多产品都需要我们帮客户安装,有一次客服人员打电话来说,在要整修的机器旁有一个熔炉,但是这个熔炉已经被焊死,很难挪动,且客户不太愿意出挪动熔炉的钱。当时经过分析考虑,我们通知公司客服人员,考虑到熔炉温度过高的情况,必须要在安全状态下才能维修机器,最后经客服人员据理力争,客户同意出钱先把熔炉移走,再让我们客服人员进驻。”黄鉴全表示,公司要求客服人员每年从各地回到公司,进行一次安全生产的培训,在半个月时间里,公司要告诉在外的客服人员如何保证安全生产。
“安全生产管理不是员工背背手册,不是看好生产线就能完成,实际上从研发部门设计开始,到具体生产环节,最终到售后部门上门服务,都构成了安全生产流程。”黄鉴全说。
3.安全生产背后的顺企跨国合作新空间
此次评出的2016年顺德区“十大优秀安全管理人员”,除了黄鉴全外,广东万和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安全主任姚海,海信科龙集团总部安全环保室主任谭琳等人也榜上有名,这些获奖的安全管理人员的东家,是已经走出国门,与国际行业巨头进行实质合作的顺德名企。
以万和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为例,这家公司在今年实现了两大突破,从国际合作角度来看,它们与德国热力技术老大博世集团达成合作协议,共同投资4.12亿元成立公司广东万博电气有限公司,双方将借助万和集团作为“广东省样板工厂”优势,通过技术、管理制度融合,让万和产品更好地走向全球。从国内视角来看,广东万和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成为荣获“2015年度广东省政府质量奖”的企业,这不仅是省政府开出100万元奖金那么简单,更是省政府对企业卓越绩效管理的肯定,包括对企业安全生产重视度的认可。
企业打造国际合作新局面,要进一步得到市场认可,就需要按照国际认可的标准来推进工作。万和集团相关负责人近日在该企业质量大会上,强调了包括安全生产在内的质量管理,对公司今后发展有重大影响。他提出公司将进一步强化制度的严肃性和执行力,实行奖惩制。“对因意识淡漠和工作责任心造成的质量问题,造成经济损失、性质严重、影响正常生产进度的责任人,将严肃处理、追究责任,问责事业部,问责责任领导。”
随着与各国的经济交流越来越频繁,顺德这批“跨国”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还有上升空间。“我到公司美国分部参观过他们的安全生产过程,很多管理细节都跟我们这边差不多,或者我们个别还做得较好,但是我发现他们工人进厂后都会换鞋,且一些特殊工位还有匹配的工鞋可换。”黄鉴全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