辐射应急机器人未来的研发思路是做好基本载体

   2020-09-01 中国机器人网中国铸造网2420
核心提示:   超强核辐射环境是人类的禁区,能否有耐核辐射的机器人代替人类去禁区作业?6月19日,记者从中科
   超强核辐射环境是人类的禁区,能否有耐核辐射的机器人代替人类去禁区作业?6月19日,记者从中科院成都光电技术研究所获悉,国内首套应用于现场的耐核辐射应急机器人已在该所研制成功,目前已交付大亚湾核电站使用。
 
  “该套机器人有4位成员,小的重10来公斤,大的重100余公斤,分别承担不同功能。”中科院特种光电智能化装备研发团队负责人冯常介绍说,以往此类机器人多为单一需求研发设计,该套机器人首次以“组合”形式出现,由光电所与中广核核电运营有限公司的“大国工匠”乔素凯所带领的团队合作,历时近两年研制而成。4位成员分别为陆地、水下应急机器人,异物打捞机器人和小型水下观测机器人。
 
  “除了在特殊情况下应急外,该套机器人也将用于每年一次的核电站大修等日常维护中。”冯常表示,这些机器人可在高辐射环境下通过无线传输,帮助处在安全区域的远程工作人员完成各种应急处置工作,如采集核辐射计量、温度、湿度等现场信息等。同时,还可利用专业“机械手”,完成异物夹取、现场样本采集、简单的开闭阀门等应急处置任务。
 
  这套机器人耐核辐射能力究竟有多强?“以机器人的‘眼睛’摄像头为例,最高可在每小时10000西弗辐射的环境中工作。”这相当于一个什么概念?冯常表示,在此辐射剂量环境下,人可能几秒钟内就会死去,普通金属材料会很快被“活化”变成辐射源,光学镜头也会很快失去功能,变成“墨镜”一样的玻璃。而每小时10000西弗,也是目前世界上耐辐射摄像头所能承受的最大剂量。
 
  “这是第一套,未来还将在智能化、成熟性方面进一步下功夫,让机器人更‘聪明’。”冯常表示,耐核辐射应急机器人未来的研发思路是做好基本载体,并研发创新更多模块,可根据不同场景、不同需求将不同模块与工具库进行组装,完成作业。“核电站有上百个工种,未来我们希望机器人可以实现全覆盖,代替人类进入任何危险区域。”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2025泰国压铸业考察团】泰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深度考察之旅(6.18-21 日)—— 抢占东南亚千亿市场先机!】 压铸要闻速览|技术突破、政策动态、企业大事件全掌握!
【泰国压铸业考察团,欲报从速!】2025泰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深度考察之旅(6.18-21 日)—— 抢占东南亚千亿市场先机! 【2025泰国压铸业考察团】泰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深度考察之旅(6.18-21 日)—— 抢占东南亚千亿市场先机!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付款方式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营业执照  |  粤ICP备18059797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