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类产品全部过剩 化工产品结构非调不可

   2020-09-01 互联网中国铸造网9840
核心提示:产业结构调整关系到谁进谁退,从来都是十分敏感的话题。对一些大宗化工产品行业来说则尤为敏感。  中国
    产业结构调整关系到谁进谁退,从来都是十分敏感的话题。对一些大宗化工产品行业来说则尤为敏感。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常务副会长李寿生日前在盘点“十一五”行业发展时指出,排在第一位的问题是产能结构性过剩矛盾突出。目前,化工行业加工类产品几乎全部过剩,装置开工负荷较低,资源浪费严重。
  日前,国家发改委正式发布《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以下简称新目录),新目录自2011年6月1日起正式施行,《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同时废止。
  石化联合会产业部相关人士表示,与2005年相比,新目录在鼓励类条目中,减少了传统产业的内容,大大增加了化工新材料、短缺精细化学品、农药新品种等新兴产业条目。如在2005年版目录中,大型乙烯建设(东部及沿海80万吨/年及以上、西部60万吨/年及以上)及现有乙烯改扩建属于鼓励类项目,但在新版目录中已移除。
  该人士表示,新版目录在限制、淘汰类条目中,加强了对产能过剩和低水平重复建设产业的限制,而且规定大大细化,可操作性大大提高。
  A、为什么要修订?
  提 要:随着经济社会发展,2005年版目录已经不能满足引导资金投向和调整产业结构的要求,因此,有必要修订完善石化产业鼓励类、限制类、淘汰类条目,使之更加符合产业发展方向。
  发改委产业协调司石化化工处处长蔡荣华表示,从节能环保方面来看,虽然环保方面“十一五”石油和化工行业完成得很好,但是节能这一块确实有问题。我们算了一下,石化行业的能耗与2005年相比只下降了16%多一点,还不到17%。而按照“十一五”规划,全国要完成能耗下降20%。
  按照当时做“十一五”规划的测算,工业行业的能耗下降必须达到25%,全国才能下降20%,而石化产业整体上应该算高耗能产业,只有能耗下降高于25%,才能实现全国的降耗目标,可惜我们只完成了16%多一点。石化行业总的能源消耗量占到全国的近12%,但增加值只占到全国的4%,是3倍的关系。比如氮肥行业,其产值只占石化行业总产值的2%多一点,连3%都到不了,但氮肥行业消耗的能源占石化行业的20%,尿素还过剩1000万吨。像这样本身过剩,而在能源的投入和产出又不成比例的产业,应该控制发展。蔡荣华认为,从这个角度来说,是得好好调整一下产业结构了。
  2005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实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的决定》(国发[2005]40号文)。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改委颁布了《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第40号令)。目录发布实施五年来,对于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推进石化产业结构调整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随着发展环境的变化,产业存在的产品结构不尽合理,产业布局比较分散,大型化、一体化、集约化发展程度偏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新兴产业培育和传统产业提升步伐较慢;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加强,产业发展风险逐渐加大等问题日趋凸显,2005年版目录中相当数量的条目已经不能适应产业发展的要求,必须抓紧修订完善目录,加快结构调整,才能推进产业健康发展。
  有利于抑制低端产品产能过剩、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长期以来,石化产业低端产品产能过剩,高端专用化学品和化工新材料依赖进口,生产能力位居世界前列的石化产品基本处于产业链的低端。由于新产品、新技术开发不足,近年来各地盲目投资、重复建设低端产能势头进一步加剧。我国出口的低端石化产品往往经过国外企业深加工后,变成高附加值的专用、精细化学品又返销国内,产业效益损失较大。因此,不抓紧修订完善目录,不严格控制低端产品盲目扩张和重复建设,不大力提高产品专用化和精细化率,就难以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竞争能力。
  有利于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缓解资源能源供给压力。石化产业资源能源消耗量大,煤炭、石油、天然气既是产业必需的能源,又是不可或缺的原料。目前,石化产业资源能源对外依存度较高,原油超过50%,氯化钾50%左右,天然橡胶超过75%,硫磺高达90%。我国现有资源能源已难以承受合成氨、化肥、纯碱、烧碱、电石、轮胎等行业的无序扩张。只有加快结构调整,严格控制资源型高载能行业发展规模,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才能有效缓解资源能源对产业发展的制约。
  有利于推行清洁生产,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石化产业废弃物排放量较高,废水、废气、废固排放量已分别居全国工业行业第一位、第四位和第五位,化学需氧量(COD)、氨氮化合物、二氧化硫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也位居前列,部分企业排放不达标对区域水体、土壤安全产生严重影响,环境对产业发展的制约越来越大。因此,石化产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转变发展方式,推进结构调整,实施清洁生产,淘汰落后产能,限制高消耗、高污染产品的发展。
  有利于完善产业布局、提高产业集中度。企业规模小、数量多、布局不合理是造成石化产业竞争力不强的重要原因。我国炼油、化肥、农药、甲醇、电石、氯碱、纯碱等产品产能位居世界前列,但行业内企业数量均多达几百家甚至上千家,企业平均规模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部分资源型产品生产远离原料产地,而一些废弃物排放量较大的产品生产又集中在环境容量较小的地区。只有加快结构调整,优化要素配置,鼓励、支持和引导企业实施兼并重组特别是跨地区兼并重组,促进企业做强做大,才能完善产业布局,提高产业集中度,增强企业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综上所述,随着经济社会发展,2005年版目录已经不能满足引导资金投向和调整产业结构的要求。因此,有必要修订完善石化产业鼓励类、限制类、淘汰类条目,使之更加符合产业发展方向。
  B、重点条目分类解读
  提 要: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对新目录的重点条目进行了解读。鼓励“含硫含酸重质、劣质原油炼制技术,高标准油品生产技术开发与应用”。
  日前,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对新目录的重点条目进行了解读。
  鼓励“含硫含酸重质、劣质原油炼制技术,高标准油品生产技术开发与应用”。要推广先进专有炼油技术,提高含硫含酸重质、劣质原油加工利用水平,能够改善炼油原料结构,扩大原油来源,降低对优质原油资源的依赖。推广高标准油品生产技术,则有利于减少油品消费对环境的污染,促进节能减排。
  鼓励“20万吨/年及以上合成气制乙二醇、10万吨/年及以上离子交换法双酚A、15万吨/年及以上直接氧化法环氧丙烷、20万吨/年及以上共氧化法环氧丙烷、5万吨/年及以上丁二烯法己二腈生产装置、万吨级脂肪族异氰酸酯生产技术开发与应用”。合成气制乙二醇、离子交换法双酚A、直接氧化法环氧丙烷、共氧化法环氧丙烷、丁二烯法己二腈属先进生产工艺,相对于传统工艺,具有能耗低、排放少等优点。因此,应大力推广应用,促进相关产品生产技术升级。脂肪族异氰酸酯是我国市场紧缺的高端石化产品,严重依赖进口,需要加快技术开发和产业化。
  随着技术的发展,“新建80万吨/年以下石脑油裂解制乙烯、13万吨/年以下丙烯腈、100万吨/年以下精对苯二甲酸、20万吨/年以下乙二醇、20万吨/年以下苯乙烯(干气制乙苯工艺除外)、10万吨/年以下己内酰胺”已达不到规模经济的要求,生产成本偏高,竞争力不强,应予限制;醋酸、甲醇和皂素产能严重过剩,而建设“乙烯法醋酸、30万吨/年以下羰基合成法醋酸、天然气制甲醇、100万吨/年以下煤制甲醇生产装置(综合利用除外)、300吨/年以下皂素(含水解物,综合利用除外)生产装置”生产成本高,竞争力不强,应予限制;“丙酮氰醇法丙烯酸、粮食法丙酮/丁醇、氯醇法环氧丙烷和皂化法环氧氯丙烷生产装置”不符合节能减排要求,需要更新换代。
  限制“新建纯碱、烧碱、30万吨/年以下硫磺制酸、20万吨/年以下硫铁矿制酸、常压法及综合法硝酸、电石(以大型先进工艺设备进行等量替换的除外)、单线产能5万吨/年以下氢氧化钾生产装置”。上述产品产能过剩矛盾比较突出,需要限制发展,防止盲目投资。其中,一些产品应全面限制,一些产品则应从工艺路线和装置规模的角度加以限制。
  另外,关于淘汰落后生产工艺装备。淘汰“单线产能1万吨/年以下三聚磷酸钠、0.5万吨/年以下六偏磷酸钠、0.5万吨/年以下三氯化磷、3万吨/年以下饲料磷酸氢钙、5000吨/年以下工艺技术落后和污染严重的氢氟酸、5000吨/年以下湿法氟化铝及敞开式结晶氟盐生产装置”,主要是因为市场严重供大于求,小型装置生产成本高,经济性差,资源能源利用不合理,污染物处理难度大。
  淘汰“氯氟烃(CFCs)、含氢氯氟烃(HCFCs)、用于清洗的1.1.1-三氯乙烷(甲基氯仿)、主产四氯化碳(CTC)、以四氯化碳(CTC)为加工助剂的所有产品、以PFOA为加工助剂的含氟聚合物、含滴滴涕的油漆、采用滴滴涕为原料非封闭生产三氯杀螨醇生产装置”,主要是因为这些产品在生产或使用过程中会对生态环境或人体健康造成负面影响,根据履行国际公约总体计划要求进行淘汰。
  关于淘汰落后产品。淘汰“有害物质含量超标准的内墙、溶剂型木器、玩具、汽车、外墙涂料,含双对氯苯基三氯乙烷、三丁基锡、全氟辛酸及其盐类、全氟辛烷磺酸、红丹等有害物质的涂料”,主要是因为这些涂料品种在使用过程中会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负面影响,如释放出多种有害物质等,因此应禁止生产和销售,必须加以淘汰。
  淘汰“软边结构自行车胎,以棉帘线为骨架材料的普通输送带和以尼龙帘线为骨架材料的普通V带,轮胎、自行车胎、摩托车胎手工刻花硫化模具”,主要是因为上述产品均属于低端产品,已经不能满足相关产业发展的需求,且已有性能、质量更好的替代产品;轮胎、自行车胎、摩托车胎手工刻花硫化模具不符合机械化、大规模生产的需要,因此必须加以淘汰。
  C、鼓励发展紧缺石化品
  提 要:相对于2005年版目录,新版目录更加鼓励发展国内市场紧缺的高端石化产品;更加鼓励发展节能降耗减排效果好的石化产品和技术;更加严格限制产能已经过剩或潜在过剩的石化产品;更加严格限制高耗能和非环境友好型石化产品。
  根据发改委主管目录修订的官员的解读,新目录有两个主要特点:
  内容全面详实,更加符合产业发展实际。对照2005年版目录,石化产业鼓励类条目由27个修订调整为19个,限制类条目由41个修订调整为13个,淘汰类条目由60个(“落后生产工艺装备”29个,“落后产品”31个)修订调整为17个(“落后生产工艺装备”10个,“落后产品”7个)。由于对条目重新进行了分类和归纳,虽然条目数量大幅度减少,但是单个条目中包含的内容更加丰富,所以新版目录覆盖面更广,不仅涵盖了炼油、烯烃、有机化学原料、合成材料、化肥、农药、基础化工原料、橡胶制品等传统行业,也涵盖了新型煤化工、化工新材料、生物化工、精细化工等新兴领域。
  相对于2005年版目录,新版目录更加鼓励发展国内市场紧缺的高端石化产品,如高性能氟硅材料、工程塑料等;更加鼓励发展节能降耗减排效果好的石化产品和技术,如环境友好型农药、染料、涂料等。更加严格限制产能已经过剩或潜在过剩的石化产品,如烧碱、纯碱等;更加严格限制高耗能和非环境友好型石化产品,如少钙焙烧工艺重铬酸钠、氯醇法环氧丙烷等。坚决淘汰严重浪费资源能源、危害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的石化工艺和产品,如土法炼油、平炉氧化法高锰酸钾、部分高毒农药、落后染料和涂料等。
  目录表述更加清晰、准确,操作性强。新版目录尽可能减少了模糊性表述,如大型、优质、先进等,而以量化指标进行说明。如,2005版目录的“环保型涂料生产”修改为“水性木器、工业、船舶涂料,高固体分、无溶剂、辐射固化、功能性外墙外保温涂料等环境友好、资源节约型涂料生产”;“化工原料矿产资源勘探及大中型化工原料矿山建设”修改为“硫、钾、硼、锂等短缺化工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及综合利用,中低品位磷矿采选与利用,磷矿伴生资源综合利用”;“新型染料及其中间体开发及生产”修改为“高固着率、高色牢度、高提升性、高匀染性、高重现性、低沾污性以及低盐、低温、小浴比染色用和湿短蒸轧染用的活性染料,高超细旦聚酯纤维染色性、高洗涤牢度、高染着率、高光牢度和低沾污性(尼龙、氨纶)、小浴比染色用的分散染料,用于聚酰胺纤维、羊毛和皮革染色的不含金属的弱酸性染料,高耐晒牢度、高耐气候牢度有机颜料的开发与生产”等。因此,新版目录表述更加准确和详细,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中国涂料工业协会秘书长杨渊德表示,2005版目录鼓励类的“环保型涂料生产”修改为“水性木器、工业、船舶涂料,高固体分、无溶剂、辐射固化、功能性外墙外保温涂料等环境友好、资源节约型涂料生产”,“原来是笼统的环保型,企业说是环保型的就是,地方政府也不知道,不环保的项目,企业也按照环境友好型去论证。现在的表述具体化了,政府和企业都很明白,让政府和企业都不模糊,不能打擦边球了。”
  一涂料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但尽管如此,现在加了环境友好,资源节约型的要求,但企业还是有空间,还是有些有毒的,最好是由国家相关部门组织协会等有关方面来认定是否符合产业政策之后才能上。因为如果界定不好,鼓励的可能是非环保的,高耗能的。”
  D、修订原则各不相同
  提 要:新目录鼓励类条目修订原则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着力提升资源保障能力;着力推动节能减排;着力调整原料和产品结构;着力增强市场供给能力。
  蔡荣华介绍说,这次修订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有一些基本的原则。对鼓励类产品的原则是,有利于提升资源保障能力。比如,把一些短缺的化工矿产资源的勘探开发作为鼓励类目录来修订。有利于推动节能减排。因为节能减排是石化产业的重要任务,节能任务“十一五”没完成,“十二五”必须要完成。所以,我们把零极距、氧阴极等离子膜烧碱技术都放到了鼓励类条目。有利于调整原料和产品结构。比如,将含硫含酸重质、劣质原油炼制技术列入鼓励类条目,主要也是要将原料结构调整过来。有利于增强市场供给能力。去年,仅仅是三大合成材料,我们就进口了4000多万吨,花的外汇占到石化行业外汇支出的很大一块。所以,我们把这一块都放到鼓励类来支持。
  蔡荣华介绍,对于限制类产品,原则是严格产业准入,抑制产能过剩。特别像一些基础的无机化工产品都会受限。强化清洁生产,促进技术升级。对一些落后的工艺要限制使用。至于淘汰类产品,我们的原则是坚决淘汰严重浪费资源能源、破坏生态环境及影响履行国际公约的落后工艺装备。如高汞催化剂。坚决淘汰不利于生态环境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履行国际公约以及不符合相关行业要求的石化产品。比如一些含致癌物的染料、高毒农药产品等都加在淘汰类目录中。
  具体来说,新目录鼓励类条目修订原则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着力提升资源保障能力。石化产业是重要的资源加工产业,修订后的鼓励类条目包含了“硫、钾、硼、锂等短缺化工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及综合利用,中低品位磷矿采选与利用,磷矿伴生资源综合利用”等条目,这有利于提高重点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水平,增强资源保障能力,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
  着力推动节能减排。石化产业既是资源能源消耗大户,也是废弃物排放大户,必须加快先进技术装备推广应用,提高节能降耗减排水平。因此,零极距、氧阴极等离子膜烧碱电解槽节能技术,废盐酸制氯气等综合利用技术,铬盐清洁生产新工艺的开发和应用等行业先进节能降耗减排技术被列入了鼓励类条目。
  着力调整原料和产品结构。石化产业对资源能源依赖程度较高。随着经济的发展,优质资源能源正在逐步减少,有必要推动产业原料结构调整,提高劣质和低品位资源能源加工利用水平,增强资源能源供给保障能力,降低对优质资源能源的依赖程度。因此,新版目录将“含硫含酸重质、劣质原油炼制技术,高标准油品生产技术开发与应用,氮肥企业节能减排和原料结构调整”等列入鼓励类条目。
  着力增强市场供给能力。由于技术开发滞后等原因,我国高端石化产品特别是高性能产品生产尚不能满足需求,依赖进口。必须加强技术研发,加快产业化,扩大生产规模,降低对外依存度,保障下游产业安全。因此,新版目录将乙烯-乙烯醇树脂(EVOH)、聚偏氯乙烯等高性能阻隔树脂等列入了鼓励类条目。
  而新目录中限制类条目修订原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严格产业准入,抑制产能过剩。经过多年快速发展,我国部分石化产品已经供大于求或出现结构性过剩。因此,有必要通过修订目录,抑制盲目投资,防止产能过剩加剧。新版目录限制类条目增加了新建纯碱、烧碱、30万吨/年以下硫磺制酸、20万吨/年以下硫铁矿制酸、电石(以大型先进工艺设备进行等量替换的除外)等内容。按照控制增量、优化存量的原则,重点推进企业开展兼并重组和联合重组,提升技术水平,发展高端产品。
  强化清洁生产,促进技术升级。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部分石化产品或生产工艺已经不能满足生态、环保、安全等要求,部分生产工艺原料成本高、竞争力差,有必要限制这些产品的生产或技术的使用。因此,新版目录将丙酮氰醇法丙烯酸、粮食法丙酮/丁醇、氯醇法环氧丙烷和皂化法环氧氯丙烷生产装置等列入限制类条目。
  新目录淘汰类条目修订原则也体现在两个方面:
  坚决淘汰严重浪费资源能源、破坏生态环境及影响履行国际公约的落后工艺装备。如单台产能5000吨/年以下和不符合准入条件的黄磷、废旧橡胶和塑料土法炼油工艺、含滴滴涕的油漆等。
  坚决淘汰不利于生态环境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履行国际公约以及不符合相关行业要求的石化产品。此类产品主要有“溶剂以二甲苯为主的涂料,有害物质含量超标准的涂料,会产生有害芳香胺的偶氮染料,致癌性染料,高毒农药产品和履行需淘汰的农药产品,落后的轮胎产品”等。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付款方式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营业执照  |  粤ICP备18059797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