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音箱、随身翻译、陪护机器人,那么多“人工智能”,谁才靠谱?

   2020-09-01 中国机器人网中国铸造网7810
核心提示:  编者按:  人工智能的时代真的来了。如果说去年业界关于人工智能的讨论还集中在概念、技术、发展前景
 
 
编者按:
 
  人工智能的时代真的来了。如果说去年业界关于“人工智能”的讨论还集中在概念、技术、发展前景的知识普及上,那么今年,伴随着各种打着“人工智能”旗号的产品和应用落地,普通人都已经能感受到智能生活的方式。可是,正如“共享经济”曾引发投资虚火一样,业界也认为当下的人工智能发展存在水分,甚至有人给出“90%的人工智能应用都是假的人工智能”这一判断。那么,在当下备受关注的人工智能产品中,到底哪些才有价值?本栏目将陆续用这组“内幕”报道,展示普通人身边人工智能应用的真实情况。
 
  关于人工智能硬件,你知道多少?是一台可以和你聊天的智能音箱、能够听着语音指令给出反应的家用电器,还是出国旅游时的随身翻译器?
 
  细数这段时间中国企业发布的、冠以“人工智能”头衔的硬件,可以发现总体和去年差不多:在智能音箱方面,除了已有的阿里巴巴天猫精灵X1、京东叮咚音箱、百度raven H、苏宁小Biu音箱外,天猫精灵有了升级款“曲奇”、猎豹移动推出了小豹AI音箱、百度和小鱼在家联合推出首款智能视频音箱也即将揭晓。在智能家居方面,海尔、海信、美的、创维等国内知名品牌与不同互联网企业合作,纷纷推出整体的智能家居解决方案,包括智能电视机、智能冰箱、智能空调、智能厨卫,等等。在细分市场,科大讯飞的随身翻译器迎来搜狗的挑战,阿里、百度、猎豹等企业则用智能音箱、陪护机器人等在儿童教育和陪护领域展开竞争。
 
  不过,这些让人眼花缭乱的“人工智能”产品,真的有那么智能吗?人们对他们的依赖度究竟有多高?
 
  看看都一样,其实很不同
 
  在所有的人工智能硬件中,智能音箱恐怕是普及面最广的。在海外,亚马逊的Echo拉开了人工智能音箱的序幕,苹果则用HomePod参与竞争;在国内,阿里巴巴的天猫精灵借助“双11”顺利完成智能音箱的市场推广,目前累计销售超过200万台,而百度、苏宁、京东、猎豹等其他企业认为,按照中国数以亿计的家庭来看,智能音箱德市场空间仍然很大。
 
  那么,被业界预测将“每家一台”的智能音箱,到底能给生活带来哪些变化?更具体一点,消费者面对那么多类似的产品,应当怎样选择?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梳理各家的智能音箱发现,虽然它们都可以与用户互动,包括根据用户的需求播放音乐、回答问题乃至控制家用电器,但还是有所差别。
 
  例如,天猫精灵在完成最新升级后,将增加视觉识别能力,意味着能有很多新功能。比如,如果用户将天猫精灵与手机关联,借助手机的摄像头,天猫精灵可以自动识别图书给孩子讲故事,或者通过扫描药品上的二维码就告知用户药品信息等。此外,阿里云还根据用户反馈,为天猫精灵增加了留言、语音支付水电煤等新功能。
 
  猎豹移动方面则表示,虽然智能音箱已经很多了,但他们的小豹AI音箱在音箱的基本功能、即声音播放上效果一流,几乎可以与专业音箱品牌的音效媲美,而价格优势却明显得多。
 
  百度已经上市的raven H则认为自家产品不仅在智能音箱中“颜值”最高、音效最好,而且最具人性化设计。一来raven H打破了智能音箱圆柱形的主流外观设计,采用错落有致的彩色方型结构;二来它有一个可分离的触控部件“touch”,意味着用户在远离音箱的时候,可以用它完成音箱操控。raven H开发团队负责人吕骋在谈及这些设计时曾说:“如果在一个很大的空间里用智能音箱,你总不见得从很远处对着音箱大喊大叫吧?”也正是凭借这些设计和音效,他坚决以1699元这一远高于国内其它智能音箱的价格为raven H定价,认为体验会告诉消费者到底值不值。

  是遥控器、好帮手还是玩具?
 
  既然不同的智能音箱各具特色,那么哪款更加智能?
 
  阿里巴巴人工智能实验室负责人陈丽娟不会正面比较自家和别人的产品,但她觉得消费者在评判人工智能产品的价值时,首先应当明确,到底要它们来做什么。
 
  陈丽娟说,在智能音箱刚刚面世的时候,很多人认为它们可以控制不同的智能家电,所以是智能生活的遥控器。但她不那么看:“在天猫精灵这个系统里,已经拥有了356款技能,同时还拥有6500名开发者,围绕天猫精灵做新应用的开发。”在她看来,智能音箱只不过让人们看到了语音交互这项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场景,借助这项人工智能技术,人们的生活有了新帮手。同样的,天猫精灵新增的视觉识别能力,也是想加速“万物识别”、“人脸识别”等人工智能技术的落地应用,让这些技术为人们服务。
 
  一些业内人士则认为,消费者在选择打着“人工智能”旗号的产品时,首先要搞清楚购买它们的真正目的。比如,业界当下对“智能音箱要不要增加屏幕”有争议:亚马逊和百度都用自己的新品给出了正面答复;但也有人认为智能音箱的诞生是将人们的双手从触摸屏上解放出来、采用语言这一更加自然的方式与机器交流,而增加屏幕无疑是技术的倒退。但是,如果从具体的应用场景看,就能发现“有屏幕”和“没屏幕”的区别。
 
  比如,如果只是想买一台可以进行人机交互的音箱,那么“没有屏幕但音质好”或许可能成为首选;但如果一台有屏幕的智能音箱具备儿童教育、老人陪护等功能,且这些功能是脱离屏幕完成不了的,那么“智能音箱”在消费者眼里就不仅仅是音箱,屏幕的不可替代性也更强。
 
  但不论哪种选择,都得提防“伪人工智能”。比如,在儿童早教市场,带有屏幕的“智能机器人”或“智能音箱”比比皆是,表面看它们都能与孩子互动,包括回答孩子的问题、讲故事念儿歌等。但知情人士表示,这些产品虽然有一定的人工智能技术——比如利用了部分互联网企业的语音交互技术,但本质只是一个学习机加语音听读功能,并不具备人工智能的自我学习能力,所以更像一个高级玩具,与人工智能硬件仍有差距。
 
  比硬件更重要的是这
 
  很多消费者发现,有些冠以“人工智能”名称的产品要比同样硬件配置的产品贵上不少,还有些人工智能硬件本身就价格不低。比如科大讯飞六国同声离线翻译机标价近3000元,“挑战者”搜狗旅行翻译宝虽然便宜了不少,但标价仍旧接近1500元。“很多App已经具备实施翻译功能了,为什么要花几千元买一个智能硬件?”有消费者问。
 
  搜狗方面对此回应说,智能硬件的功能要远超App。比如,用户在出境游时,普遍会遇到“上网难”的问题,现有的一些翻译App都需要有稳定的网络才能工作。而智能硬件具备离线翻译功能,能够帮助用户实现在有无网络的环境中都畅通无阻。还有,搜狗旅行翻译宝的拍照翻译功能可以把拍摄照片中的英文内容随时翻译为中文,帮助用户解决看不懂且输入难的问题。此外,智能硬件支持的互译语言也更丰富,这些都是App所不具备的。事实上,一款智能硬件,其实应用了语言交互、语义理解、视觉识别等不同类型的人工智能技术。
 
  但业内人士认为,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智能硬件的成本会降低,技术的应用载体也会更加多样。猎豹移动CEO傅盛在发布自家一系列人工智能机器人时,也谈到了他对硬件的看法:其一,“机器人”是否像人不重要,对用户有用才最重要;其二,做通用机器人是困难的,但可以制作一些特定场景有用的机器人;其三,人工智能硬件产品尚在早期,想做得真有用,得下笨功夫,“自己造轮子,打造每一个细节。”他表示,在猎豹开发人工智能机器人时,看到了很多华而不实的设计,而真正好的设计是既充分应用人工智能技术解决具体问题,又能为市场提供合适的价格。
 
  换句话说,人工智能技术的落地和应用成果,不能以有多少硬件、或硬件形态是什么来衡量,更重要的是能否用合适的形态来充分发挥人工智能作用,让更多的人享受到智能生活的便捷。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付款方式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营业执照  |  粤ICP备18059797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