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崛起的奈曼沙产业
奈曼是一片并不丰饶的土地,千里沙带横卧中部。
荒芜曾是这里的愁苦,贫穷曾是这里的主宰。
斗转星移。今天的奈曼沙地已变成“经济洼地”、发展沃土:工业园区拔地而起,用沙企业应运而生,养殖小区星罗棋布,特色种植流光溢彩……44万奈曼人用智慧和汗水书写出了点沙成金的壮美诗篇。
绿染沙地
席宝力皋是奈曼旗白音他拉苏木当哈尔嘎查的一名普通农民。1987年,不到20岁的他一下子承包治理680亩荒沙。在席宝力皋看来,生态就是生路,治沙才能致富。他的心里只有一个信念:用青春拼出一片绿洲来。
一把铁锹,一副水桶,几乎是席宝力皋治沙造林的全部家当。冬去春来绿色在铁锹尖上滚动,他真的拼出一片绿洲来。并因此荣获全国“十大杰出青年农民”等荣誉称号。在奈曼,像席宝力皋一样投身治理沙漠的人遍布沙区村村落落。
奈曼旗地处闻名全国的科尔沁沙地腹部,沙地面积占总面积的62%,生态环境和农牧业生产条件极其脆弱。生存和发展逼着奈曼人向沙地宣战,并以“种树种草,治理沙害”拉开了这场战斗的帷幕。
这是一场规模宏大的战斗。每到植树季节,全旗的人几乎倾巢出动,在沙地上播撒绿色。
这是一场饱含科学和智慧的战斗。奈曼独创出沙地“三深造林法”和“生物圈治沙模式”,成为全国主推的造林治沙方法和模式。如今的奈曼沙地已披上了绿装。全旗森林覆盖率达到29.58%,成为科尔沁沙地实现生态环境整体良性逆转的典范。
“生态环境是奈曼安身立命和加快发展的基础,所以我们把生态建设作为奈曼的生命线来抓,举全旗之力种树种草,治理沙害。”奈曼旗人民政府旗长关文涛说。
小砂矿孵化沙产业
别看大沁他拉镇昂乃砂矿没有高大的厂房,精密的设备,却是奈曼旗第一家吃沙用沙企业。正是它的诞生,才使奈曼人彻底改变了对沙子的认识,才有了奈曼沙产业的崛起。
从昂乃砂矿诞生至今,奈曼旗用沙企业已发展到38家,形成建材、机械精密铸造、石油开采压裂支撑剂、玻璃制造等四大系列产品的规模生产能力,年用沙量超过50万吨。大庆油田所用的压裂砂80%来自于奈曼,年创产值1亿多元。奈曼旗华鑫公司从单一生产灰砂砖做起,组建科研团队,自主研发新产品21个,并获得国家12项实用新型专利和3项发明专利,现已具备生产地板砖、路用防护产品和混凝土轻质保温材料等多种产品的能力。
在硅砂资源开发利用中,奈曼旗注重招商引资,通过引进国内知名企业,不断提升沙产业的规模和效益。几年来,奈曼旗先后引进了内蒙古乌兰水泥集团、北京仁创科技有限公司等大型企业,投资20多亿元,建成6条以沙子为原料的覆膜砂、孚盛砂和水泥生产线。
奈曼旗硅砂资源总储量多达300亿吨,沙产业发展前景非常光明。穷在沙子已成为奈曼的历史,富在沙子是奈曼的致力追求。沙产业正在为奈曼带来滚滚财源。
沙地建起工业新城
大沁他拉镇是奈曼旗的城关镇。城北有一个新建的奈曼工业园区,城南有一个新建的奈曼化工园区,两个园区交相辉映,不仅拓展了城区面积,更托起了城市的工业文明。
大沁他拉镇是一座四面环沙的城市,站在高楼上就能看到连绵起伏的白沙包。2003年,奈曼旗委、旗政府以前所未有的勇气决定,推沙造地,建设两大工业园区,加快城市发展。
大沁他拉镇居民谭明悦老人是一位老摄影工作者,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他用相机记录了小镇翻天覆地的变化。他说,过去,我只担心大镇被沙子埋了,在沙窝子里建工厂、建楼房是连想都不敢想的事。现在,旗里做成了这件事,让我们老百姓的心里好舒坦!
栽上梧桐树,凤凰翩翩来。奈曼工业园区、奈曼化工园区的建设为招商引资,发展工业搭建出最为优质的平台。截至目前,奈曼工业园区、奈曼化工园区已引进各类工业项目98个,总投资30亿元,形成了建材、化工、农畜产品加工、矿产资源开发四大产业集群。2008年,奈曼工业园区实现销售收入21.8亿元,税金7918万元。全旗经济实现了第二产业超过第一产业的历史性跨越。
奈曼工业园区、奈曼化工园区的建设极大地带动了城市的发展。短短几年间,大沁他拉镇城区面积已由7平方公里扩大到19平方公里,城市人口由6.4万增加到10万。一个现代绿色生态工业城市正向我们阔步走来。
高效种植成沃土
连续两年,奈曼旗都要在金秋时节举办规模盛大的西瓜节。一时间,西瓜成了奈曼的主角,并带着瓜农的快乐远走它乡,甜着北京,甜着天涯海角
说起奈曼西瓜,最独特的地方是它种在沙地上,让沙地有了勃勃生机。
几年来,奈曼旗致力探索在沙地上发展高效特色种植业。2001年在沙地引进试种无籽西瓜成功后,开始在全旗大面积推广。现在,全旗沙地西瓜种植面积已达到21.5万亩,形成了以东明镇为中心,辐射10个苏木镇的产业布局,并成为自治区最大的沙地无籽西瓜生产基地。
奈曼沙地西瓜给瓜农带来了巨大收益。今年,全旗沙地西瓜可实现收入4亿元,农民人均增收1200元。
在奈曼,大片大片的沙地已成为发展高效特色种植业的沃土。目前,全旗沙地西瓜、红干椒、蔬菜等亩收入超千元的高效特色作物种植面积达到40万亩。新建设日光温室大棚等设施农业面积50000多亩。奈曼在沙地上绣出了农民想要的好年景。
沙地飞出新牧歌
今日奈曼沙地是一幅多彩的画卷。与沙地高效特色种植业相比,沙地模式化养殖毫不逊色。白音他拉苏木大林子村养鸡小区总面积227亩,有33栋标准化鸡舍,总投资460万元。小区自2007年投入使用后,每年为养鸡户带来400多万元的收入。村民史作文在两栋鸡舍里养蛋鸡一万只,年产鸡蛋27万斤收入80多万元,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户。
近年来,奈曼旗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不断推进模式化养殖。大量闲置的沙地为发展模式化养殖提供了空间。奈曼沙地模式化养殖已成燎原之势。按照“突出羊,大上禽,发展牛,养好猪”的思路,全旗今年新建各类养殖小区91个,建设养殖专业村27个,牧业年度家畜存栏202.8万头只;模式化养殖比重占整个牧业生产的30%。
面对大片大片的沙地,往昔与今朝,奈曼人的心境已经发生了彻底的转变。
奈曼旗委书记王广权说,在沙区工作,就逼着我们在沙地上想生存之道发展之招。我们在前人的基础上,确立了“紧紧扭住生态建设这个根本,大力发展工业带动型县域经济”的工作思路和发展战略。现在看,这个思路符合奈曼的实际,我们走对了。在今后工作中,我们还要不断探索实践,让“富在沙子”变成更加美好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