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牌数“保密”让中国汽车销量成谜

   2020-09-01 互联网中国铸造网9020
核心提示:  在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以下简称中汽协)2011年5月的《产销快讯》中,华泰汽车那一栏写着“0”。这并非表

  在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以下简称中汽协)2011年5月的《产销快讯》中,华泰汽车那一栏写着“0”。这并非表示华泰汽车这个月的销量真的为零,而是表示中汽协生气了。

  中汽协表示,华泰汽车用未付款订单量冒充销售量、循环统计以致重复计算等导致数据失实,该协会不接受其5月份上报的产销量数据,代之以“0”。

  中国汽车产业的真实销售数据,一直以来都是一个谜。中汽协发布的汽车销量数据过去均来自于各家车企上报的数字。在这起中汽协与华泰的冲突中,谁也不知道,中汽协是如何证明华泰的数据是假的。

  事后,中汽协和华泰一致保持沉默。中汽协表示正在调查华泰数据问题,华泰汽车战略与经营总监霍心一则对南方周末记者表示,正在与中汽协沟通此事。但不论结局如何,这件事让人产生的疑惑是,过去中汽协公布的车企销售数据是否可靠?车企销售数据虚报是不是行业潜规则?

  汽车上牌量涉及公民隐私?

  2010年中国汽车销量为1806.19万辆,一举刷新了全球单一国家汽车销量的历史纪录。没有人怀疑中国是第一大汽车产销国,现在的问题是,如何证明这一来自中汽协的统计数据真实准确?

  国外的汽车销量统计,一般都来自上牌量,并由车辆管理部门按时发布。南方周末记者搜索国外相关部门网站发现,新西兰交通部负责车辆注册统计并发布,公开信息包括制造商、车型、注册地、车身重量、动力等;英国交通部也分月、季、年来发布车辆登记信息的统计资料。而美国联邦政府虽然没有专门统计车辆注册信息的机构,但是各州政府的交通部门多数会按月发布车辆上牌量信息,各家车企也会在每个月初发布自己的销售数据,美国汽车经销商协会则发布来自经销商的分品牌及车型销售量统计数据,很多商业公司据此整理相应的数据出售。

  而在中国,包括统计局、工信部、海关在内的政府部门,都没有专门针对汽车产业的数据统计,中汽协在2002年承担了这一任务,但其数据仅仅来自各车企自行上报。

  花5元人民币,有网友很快在网上核实了网络炫富女“郭美美”的身份证信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以下简称公安部)在2008年就开放了中国公民身份信息系统,并表示核查并不涉及公民隐私。

  相比之下,公安部对汽车行业中汽车上牌量的数据信息显得异常谨慎。2008、2009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宇通汽车总裁汤玉祥和江淮汽车董事长左延安先后提案,希望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定期公开汽车上牌数据(不含车辆所有人信息),都没有被采纳。

  公安部给出的理由是:目前信息系统的技术还不成熟;数据部分涉及公民隐私,需要进一步研究方案。

  2008年5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规定,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切身利益的、需要社会公众广泛知晓或者参与的4类政府信息应主动公开。显然,公安部并未把汽车上牌量数据纳入信息公开之列。

  尽管各企业上报的数据,同时也是企业核算成本、交税的依据,但显然也没能阻止车企的造假行为。

  一位在中国汽车业有着二十多年从业经验的车企高管,承认自己也经常报假数据。他向南方周末记者感叹,没想到汽车产业市场化了,统计数据却更糟糕了。

  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以下简称中汽公司)掌握各汽车企业的情况,产销数据统计起来很简单。当时汽车生产数量有限,基本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产能都跟不上,大家也没有虚报的想法。

  2002年4月5日,由于政企不分及亏损,中汽公司被摘牌。此后中汽协接过了数据统计的任务,但是它却并不像中汽公司那样有行政职权,无从考证稽核车企上报的数据,缺乏对企业制约的强制性手段。

  上述资深汽车业人士说,各家车企上报时候都有自己的小算盘。合资企业可能好些,本土车企还面临中国汽车产业政策鼓励兼并重组形成大型企业集团的压力,为了避免在“大鱼吃小鱼”的竞争中失利,不惜瞒天过海,争着排上销量前十名,虚报数据。

  不公布,但能买到

  尽管各家车企为显示各自生产能力与前景的需求不惜虚报,制造不可靠的数据,但随着汽车产业竞争加剧,车企们也迫切需要拿到自己、竞争对手的真实数据,做到知己知彼,于是四处刨数据。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以下简称乘联会)顺势将车企们联合起来。它是国内主要乘用车生产企业共同发起的乘用车市场信息交流的民间社团,成员单位向它提供自己的销售数据,然后会得到一个由乘联会汇总的各车企数据。

  从2007年起,乘联会率先向公众公开月度统计数据,被众多媒体和研究者引用。2008年底,中汽协也开始跟进,做月度数据发布。乘联会的数据只限于乘用车,中汽协数据更全面,因此后来居上。车企向乘联会、中汽协上报的数据一般都是出厂批发量,而非终端销量。前述资深汽车人士表示,车企上报的虚数,并不是指总体数据失实,而是在途汽车、经销商库存、实际销售之间有差距。如果较真起来,汽车流通领域的库存会“很惊人”。

  公安部交通管理局下设各级车管所,负责登记机动车牌照,应该是最能真实反映终端零售情况。一开始,因为登记还没有汇总入网,这些车管所登记的上牌量信息是分散的。有心的车企,会通过从不同车管所收集的信息,拼凑出某地竞争对手们的销售情况。

  2008年4月1日,公安部公布新的《机动车登记工作规范》。与1997年颁布的《机动车注册登记工作规范》(试行)相比,新规范明确了车管所应当按照机动车登记信息数据库规范和信息代码标准建立计算机登记数据库。这意味着获得全国上牌量数据更为便捷。

  据《经济观察报》2009年3月的一篇报道称,一家名叫无锡华通智能交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无锡华通)的企业,从公安部负责信息管理的部门获得汽车上牌的原始数据,整理后卖给车企,一个车型一年上牌量数据标价40万元。

  一位要求匿名的车企高管向南方周末记者确认,国内排名靠前的车企都在购买这些数据,而且根据不同车型、对数据的不同要求而有不同卖法。

  2010年起,上牌量数据买卖变得相对隐蔽,但依然可以买到。

  南方周末记者查阅的工商注册登记资料显示,无锡华通成立于1996年,2002由公安部直属的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和其工会共同出资1000万元开始经营,公安部交通科学研究所副所长俞春俊任董事长。其经营范围主要在智能交通领域,另有一项是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软件及设备的开发与销售。

  至今他们在“114”登记的电话,自动语音应答中还提示“这里是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可是一直无人接听。他们在工商注册时登记的电话,则被转到了实验室。南方周末记者联系到曾在无锡华通任经理的张铿,他表示自己已经离开该公司,不知道上牌量数据的事,“与我无关”。

  此前有报道称,负责数据销售的是无锡华通北京分公司。但北京市工商局的信息显示,该公司已经在2010年5月注销。

  公安部的相关部门为何不公开上牌量数据?南方周末记者就此事致函公安部,尚未得到回应。

  打架的数据

  2010年5月4日,除了中汽协和乘联会,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汽中心)也开始发布月度汽车产销数据。

  中汽中心是中国唯一的汽车行业技术归口单位和国家政府主管部门的技术支撑机构,每一辆新车下线,企业生产线便会实时自动打印一张机动车出厂合格证,相关信息也会立即传至中汽中心数据资源中心。新车上牌时,各地车管所都要与中汽中心核对发动机台架上的车辆识别码和汽车出厂合格证编号,每上牌一辆新车,中汽中心车辆识别码数据库就会自动核销掉一个。

  当时有人认为,有了中汽中心这个数据,公安部数据是否公布上牌量,都无所谓了。

  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中汽协和中汽中心关于2010年上半年汽车产销统计数据出来之后,人们发现两者在产量统计上相差45.51万辆,销量差别达到183.08万辆,这样的差距,也带来两种对市场形势完全相反的判断。这让两家协会同时陷入尴尬。

  当年7月15日,长江证券的分析师谭焜元发表了一份报告——《汽车行业权威统计机构数据冲突的思考》。报告称,中汽中心的数据来源——合格证和上牌量也只能部分反映产销情况。因为厂家会为了销售方便更改合格证,出现一车多证;农村地区有些自用车不上牌;出口汽车没有合格证,也不上牌。

  对厂家而言,中汽中心的数据还存在另外一个问题,是各地车管所给新车上牌后都自动核销了车辆识别码,中汽中心无法知道是哪个地方的车管所发过来的信息,因此不能做区域销量的统计。

  从2010年9月份开始,中汽中心停止公布每月的汽车产销数据。对此,他们的解释是,计算机系统升级,无法形成统计数据;同时,每个月对外发布汽车产销数据的人力、物力投入较大。

  中汽中心的退出,究竟是因为同行压力,还是自身数据的局限?南方周末联系中汽中心,他们表示就这些问题“不能接受采访”。

  一位不愿具名的证券分析师对南方周末记者表示,不管上牌量是否等于实际销量,如果公安部能够公开上牌量数据,对大家都好,因为这样至少有了一个真实的数据来源,不用再多方验证。但是,“推动上牌量公开并不容易,因为这涉及太多利益冲突。”

  值得玩味的是,在过去两年的全国两会上,来自车企的人大代表们,都很默契地没有再提上牌量数据公开的事情。

  就在2011年6月份曝出华泰数据造假后不久,北京现代也陷入数据困境。在中汽协的统计中,北京现代新索纳塔上市一月月销售量为6317辆。这个数字成为该车型6月市场推广时的一个亮点,称其“迅速跻身中高级市场主力车型”。但据《上海证券报》近日一篇报道称,其内部统计数字不足3000辆,新索纳塔的上牌量约为2000辆至3000辆。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付款方式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营业执照  |  粤ICP备18059797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