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笔者大面积走访了珠三角区域内东莞、佛山、江门、中山等地的多家中小民营企业、行业协会和有关政府部门。
据调查,企业倒闭的现象的确存在,但受访者均表示未出现大规模的“倒闭潮”。不过,由于生存艰难,亏损面扩大,部分企业减产的现象却是真真切切地存在。
有不少企业老板担心,如果环境继续恶化下去,“倒闭潮”的传言恐怕会在下半年成为现实。
东莞中小民企过着“苦日子”
东莞定佳针织服装有限公司的老板“失踪”了。
该公司位于东莞市寮步镇药勒村的厂区一片狼藉。工人覃先生跟着定佳的本地老板韩浩林打拼了20年。厂是老板建的、30亩地老板也买了,从石龙坑起家,现有四间工厂,“如今舍家弃业太不可思议了”,覃先生说,想不通。
寮步镇劳动局和寮步镇药勒村委表示,定佳公司倒闭的原因是“经营不善”。笔者获悉,韩浩林“失踪”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其误判了形势,资金链断裂,无力应对。
韩浩林的“失踪”并非个案。
今年4月以来,本报收到东莞老板“跑路”的线索明显增多。涉及企业遍布寮步、大朗、石碣、厚街、桥头、虎门、石排、大岭山等多个镇街。往年,此类现象仅在春节前才会出现。入夏,本应是东莞多数行业传统的订单“旺季”。
东莞美丽华鞋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李连庆说,当地的工厂出现普遍减产的现象。虎门雅美服饰开发公司董事长郭正忠反映,“大约有一半的服装厂减产了。”拥有200多家会员企业的东莞市电子行业协会秘书长尹建文表示,会员企业中,二成企业有减产情况,三成企业比较困难。
实际上,政府官员对这种现象并非毫无察觉。
日前,东莞市府副秘书长任新合在该市第十次民营企业排忧解难协调会上说:“东莞民营中小企业发展面临较大压力,全省工业经济盈利增长在今年一季度也呈现出‘增产不增收’格局。”
“减产风”席卷珠三角
日子难过的不仅仅是东莞的中小型民营企业。
近期,笔者大规模走访调查珠三角各地各个行业的中小民营企业。调查发现,“比金融危机时更凶险”的说法频频出现,几成业界共识,而减产成为企业们的应对选择。
佛山各类五金加工企业过万家。多间小厂称,利润低至历史低位,有订单也不敢接。拥有6000多家企业的纺织服装业也是佛山传统优势产业。三水佳利达纺织染有限公司年产值超过10亿元。去年,该公司的订单多到要外派给外面七间厂来完成。而今,董事长姚颖看着70多台(约占两成)的机器停下来了,心里不是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