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报告 AI机器人也能看懂

   2020-09-01 中国机器人网中国铸造网4140
核心提示:  还记得你为一张CT报告数次排队花去的时间吗?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这件原本需要资深医师在灯光下认
  还记得你为一张CT报告数次排队花去的时间吗?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这件原本需要资深医师在灯光下认真查看的工作,机器人也能完成了。3月25日,上海交通大学安徽校友会成立仪式暨“汇聚江淮 饮水思源”高峰论坛在合肥举办。论坛上,上海交智科技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叶蒙达、杭州健培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人工智能专家程国华、上海交大自动驾驶博导王亚飞等校友嘉宾就人工智能、新能源、中国制造等前沿话题与校友们进行了主题分享。
 
  在传统医学上,医生阅片需要有多年学习和经验,拿到片子后,还要对着灯光一张张检查。在央视一套的一档人工智能节目中,“千人计划”专家、杭州健培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董事长程国华曾带着自己的阅片机器人“啄医生”和三甲医院主治医师进行现场阅片PK,不仅保证了准确率,而且阅片速度更胜一筹。
 
  “阅片机器人学习了超过10万套医疗影像资料,除了阅片之外,在语音电子病历、智能问诊等场景下都可以有很好的应用。”程国华在论坛上说,随着AI在医疗领域的深度落地,AI机器人在大数据和算法技术的支撑之下,能够对MRI图像、CT图像、超声图像等医疗影像进行识别和处理,并且通过自主学习,来不断提高处理问题的能力和效率,从而能够辅助医生来进行阅片诊断。
 
  “一个好的放射科医生很难培养,而人工智能可以很精准地识别病灶并完成标注。除此之外,在辅助治疗、肿瘤个性化治疗方案、基因检测等方面都可以用到。”程国华说。
 
  程国华认为,人工智能实现商业化需要有四个基础条件,分别是计算力、算法、通信通道和数据。“人工智能需要更高级的算法,需要机器有学习、认知的空间。更重要的是,需要更快的速度,现在我们用手机上网时会觉得4G已经很快了,但是人工智能时代会需要5G网络的支持。”
 
  “AI驱动的新商业大门已经开启,衡量一门技术有没有成熟到应用化,专利诉讼案件的数量是一个很好的指标,这说明大家都在用。人工智能语音识别技术的诉讼量在2010年直线上升,而现实的状况也印证了这一观点。”程国华说。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付款方式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营业执照  |  粤ICP备18059797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