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剩将缓解 钢铁业或现产能周期末端

   2019-12-16 互联网中国铸造网11330
核心提示:在新经济周期启动的背景下,传统的周期性行业都在去产能化的尾部或已经出现了产能短缺的端倪,钢铁行业也
    在新经济周期启动的背景下,传统的周期性行业都在去产能化的尾部或已经出现了产能短缺的端倪,钢铁行业也不例外。安信证券的相关分析报告认为,钢铁行业处于本轮产能周期的末端,产能过剩的情况已经大幅缓解,逐渐趋向供需平衡,但仍属于黎明前的黑暗。
  直观来看,我国大致在2002年下半年开始启动新一轮经济周期,由于传导至钢铁这类的上游行业会存在些时滞,我国钢铁行业大致在2003年开启了新的一轮产能周期,迎来了量价齐增的高速发展期。在目前我国新一轮经济周期启动的背景下,由此大致判断我国钢铁行业处于本轮产能周期的末端,并且微观数据上也印证了这一特征。
  
产能过剩将缓解
  产能周期末端或新产能周期启动最明显的特征便是产能的短缺和兴建,由于我国对新上钢铁产能审批较为严格,因此未来产能周期启动应该表现为产能利用率持续的提升,并且现在已略见端倪,钢铁行业产能过剩的情况已经出现缓解。
  今年以来,长材盈利维持相对高位,库存同比下降了15%。而与之对应的是日均粗钢产量屡创新高,上半年产量同比增长10%,甚至在6月下旬的淡季创下日均粗钢产量202万吨的记录,且长材产量增速持续快于平均增速(与盈利较好、节能减排结束有关)。长材价格上涨+库存下降在之前的旺季也会体现,而今年不同的情况是钢厂满负荷运作导致产量高企,行业产能利用率持续维持在90%以上。
  同时,下游的需求并没有来得比往年强劲,因此考虑到目前经济周期的特点,可以推断钢铁行业产能过剩的情况已大幅缓解,将逐渐趋向供需平衡。产能过剩情况的大幅缓解、叠加板材盈利能力处于底部使得行业盈利下行的空间不大。
  
产能利用率上升
  钢铁行业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产能增加缓慢。国内无论大小钢厂近三年来的产能增加都较少,这主要来自两方面的原因——行业微利的状态和国家对新建产能的审批。
  行业微利的局面使得产业资本对钢铁行业避而远之是更为根本的原因,小企业对盈利状态更为敏感、调整更为灵活,由于小企业通常集中于生产长材且生产建设周期更短,因此长材更加市场化,也更能体现钢铁行业真实的产能周期。今年旺季长材的高产能利用率,也体现了我国钢铁行业处于产能周期末端的特征。
  大企业的产能投放周期也基本结束,未来新建产能的动力减弱。在长协矿改为季度定价并趋向指数化的背景下,长协矿的优势逐渐变得微乎其微,大钢企不再享有铁矿石的红利,也在成本线附近挣扎,没有动力去新建产能。且预计随着首钢京唐等一批新建板材厂的持续亏损,国家对大钢企新上钢铁产能的审批也将更加严格。从钢铁上市公司资本支出/折旧和摊销2008年以后持续的下降趋势也可以看出未来大钢企新产能的投放将大幅放缓。
  根据产能和产量增速的对比,可以看出2008年是钢铁行业产能利用率的拐点,之后逐步回升,由于2011、2012年产能投放进一步放缓,并伴随新经济周期的启动,预计2012年的产能利用率甚至有可能接近93%。由于对我国钢铁产能的统计不完善,因此具体的产能利用率的估计也会有偏差,但只要不发生2004年投资的大幅下滑或2008年的金融危机,钢铁产能利用率上升的势头就是明确的,而产能利用率的持续提升将暗示着产能周期末端的来临。
  盈利能力将增强
  未来钢铁行业启动新的一轮产能周期无疑会带来巨大的变化。以马钢股份为例,从2003年开始,毛利率水平出现大幅上升,盈利能力出现系统性的抬升。并且伴随行业2003年三季报盈利大幅度的超预期,行业指数迎来了近50%的涨幅。
  尽管目前的情况与上一轮产能周期兴起前有很大的差异,主要表现在钢铁行业过了高速发展期、存在产能过剩、上游铁矿石成本高企。但由于钢铁行业业绩的高弹性,业内人士仍然认为新的一轮产能周期启动将可能带来业绩平台式的提升,摆脱行业微利的状态。
  钢铁进入新产能周期将至少伴随三方面重要的变化——钢价上涨、吨钢折旧减少、矿价成本缓和。由于目前仍处于上一轮产能周期的末端,上述变化还不是非常明显,但已略见端倪,相信未来将会更加明显。
  未来的前两点变化比较直观,由于钢铁行业将逐渐趋向供需平衡,甚至出现产能短缺,因此会带来钢价的上行。吨钢折旧的减少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最近三年新建产能的大幅减少,叠加原来一些设备折旧计提完毕;二是随着钢铁产能利用率的持续提升,吨钢折旧会大幅减少,这可能是更为重要的原因。由于钢铁行业处于微利的状态,即使在2010年比较正常的年份,折旧摊销也超过净利润的两倍,贡献了现金流的主要部分。因此,吨钢折旧减少带来的毛利率的提升、净利润的增加及净资产收益率(ROE)的提升是值得期待的。
  
成本压力将缓解
  吨钢折旧的减少会确定性地增强盈利能力,而钢价的提振是否能提高盈利还需要考察成本是否跟进。目前,成本也出现了缓和的趋势,天平正逐渐向钢铁行业倾斜:一方面,铁矿石产能释放速度加快,在2012年下半年和2013年的产能集中释放可能使得供需关系逆转;另一方面,我国钢厂的建设投产周期大致为两年,而国外大型矿山的投产周期需要五年,钢铁产能周期和铁矿石产能周期的不匹配使得在钢铁处于产能周期即将启动时,铁矿石产能相对过剩的概率最大。在这个阶段,由于钢铁产能增速处于底部,且新建产能还未能释放,铁矿石的需求增速会降到比较低的水平,而之前盈利丰厚带来产能的大量投放,最有可能使得供需逆转。
  今年,铁矿石矿价格在诸多利好因素下仍然下跌,目前来看铁矿石价格已经出现松动。年初至今国内现货铁矿石价格下跌了4%,矿价下跌的背景是今年第一季度铁矿石的生产遇到了困难。这与澳洲发生洪灾后焦煤的价格走势大相径庭,当然也与对焦煤的生产冲击更大有关。
  业内人士认为,供应阶段性受限、价格下跌、港口库存累积、通货膨胀高企这些现象叠加在一起,矿石的价格已经出现松动,原因是矿石的供应已经不再那么紧张。随着供应的不断放量,目前天平已逐渐向钢铁行业倾斜,矿石价格已经出现松动。且我国钢铁产能过剩情况的大幅缓解、全球钢铁产能利用率处于高位、我国钢铁产量可能的下行趋势也将抑制铁矿石进一步的上涨空间。未来发生根本性的供需逆转还需要供应的大幅集中性放量或者铁矿石需求的大幅下滑,这可能在2012年下半年或2013年会体现的比较明显。
  钢铁行业启动新一轮产能周期,将会伴随毛利率的提升,这对于微利的钢铁行业无疑是业绩的巨大提振。
  
下游需求难乐观
  由于钢铁处于产能周期的末端,产能过剩和铁矿石成本这两个长期制约行业盈利能力的因素已经出现缓和,因此下游需求成为了决定行业盈利能否提振的关键因素。但从PMI和PMI新订单连续的环比下滑以及下游行业的需求来看,业内对三季度钢铁的需求存在担忧。
  以冷轧为例,受到汽车的冲击最为明显。在小排量车购置税减免优惠政策取消、北京的摇号限购政策、油价高企、汽车消费信贷紧缩等诸多不利因素影响下,今年以来汽车行业的景气程度下滑剧烈,汽车销量和产量的增速都大幅下滑,并且还看不到汽车行业复苏的迹象。
  这也极大影响了冷轧的需求,使得今年上半年冷轧的价格、库存情况明显弱于其他品种,且三季度的盈利能力也堪忧。汽车景气的企稳回升可能至少要在三季度末四季度初才会出现。
  展望2011年三季度,需求不容乐观。今年的情况跟2010年有比较大的差异,一方面,政策的刺激力度在减弱;另一方面,在信贷紧缩的背景下,汽车、地产、工程机械的需求都受到抑制。如果以2004~2005年上半年的信贷紧缩周期为例,人们很难看到信贷相关的可选消费需求有很大上升。
  下半年需求最大的不确定性在于房地产,房地产是目前库存积累最严重的行业,并且还没有开始去库存化进程。如果三季度商品房成交量没有出现有效放大,那么存货的积累叠加现金流短缺,导致房地产投资调整行为在所难免,这将对钢铁的需求形成巨大冲击。
 
 存在超预期因素
  业内人士认为,钢铁行业下半年尤其是三季度可能的超预期因素来自于保障房建设和限电两方面,分别对应了需求端和供给端。业内人士认为,需求端超预期的因素来自于保障房建设的力度是否加大,而供给端超预期的因素来自于限电是否结合淘汰落后产能。
  从目前的用电荒来看,对钢铁产量的影响比较有限,粗钢产量屡创新高。同时,今年钢铁行业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再次调高为炼铁3122万吨,炼钢2794万吨。在行业产能过剩情况已经大幅缓解的情况下,这样的淘汰力度会加速钢铁行业走向供需平衡。
  去年9月,拉闸限电结合了淘汰落后产能使得2010年9月日均粗钢产量环比下降5.5%。今年的限电如果也结合淘汰落后产能,对河北等地的小钢厂拉闸限电,则会造成产量下降,供需改善,钢价上行,并使得铁矿石需求不济,矿价下跌,带来钢铁上市公司盈利的改善。但今年重演去年拉闸限电的可能性不大,一方面去过剩将缓解 钢铁业或现产能周期末端年的方式饱受争议,另一方面现在通货膨胀处于高位,拉闸限电带来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推高PPI与目前的调控方向不相符。
  据预计,下半年钢铁行业向好的机会可能来自于:四季度协议矿价下跌带来钢铁行业的盈利出现回升,保障房建设加速,限电结合淘汰落后产能带来产量的收缩、钢价上行、矿价下跌。

  作为国内电站及锅炉用大口径厚壁无缝钢管的主要供货基地,北方重工集团自2004年投产以来,无缝钢管的市场定位逐渐转向高端,先后研制成功了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P91、P92等电站和超超临界锅炉用无缝钢管,并在2009年建成世界首台首套3.6万吨垂直挤压机。截至目前,高端钢管的销售比重超过56%。今年4月,该集团与华能集团、国电集团签订“四大管道”联合研发协议,加入南通电厂两台100kW超超临界机组“四大管道”国产化示范项目。(刘 江 摄影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付款方式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营业执照  |  粤ICP备18059797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