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临汾:科学发展拉动经济提速

   2020-09-01 互联网中国铸造网15020
核心提示:中国经济网7月28日太原讯(记者刘存瑞袁文焕)2011年上半年,山西省临汾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530亿元,同比增长
 中国经济网7月28日太原讯(记者刘存瑞袁文焕)2011年上半年,山西省临汾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530亿元,同比增长15.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302亿元,同比增长23%;财政总收入突破百亿大关,完成102.86亿元,同比增长31.9%,超额完成“双过半”任务。 
    这是临汾市委市政府坚持科学发展、改变发展方式给临汾经济带来的新气象。而这样彻底的改变很大程度上源于两年前震惊全国两起恶性事件。
    两年前的临汾正处于舆论风暴中心,经济几近触底。2007年的“黑砖窑”事件、2008年“9.8溃坝”事故、以及为此处分1333名干部而引起的官场地震,不仅抹黑了临汾形象,也挫伤了当地干部群众发展的信心。加之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临汾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2008年全市GDP仅增长3.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为3.1%,财政收入增速为4.1%。临汾市委书记谢海用六个字来形容这段历史给临汾带来的伤害——“挖心切腹之痛”。
    临危受命的新一届市委政府领导班子开始重新审视临汾之前的经济发展模式,期待找到临汾经济再度腾飞的新出路。经调研论证,临汾经济发展虽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不合理等诸多问题,但归根结底还是贯彻科学发展观不自觉、不到位、不全面造成的,临汾要想走出困境,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以科学发展为指导,用科学发展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临汾市委、市政府结合临汾实际,提出了新时期的发展目标: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转型刮越、先行发展为主旋律,优化区域布局,调整经济结构,建设新型工业大市、中西部经济强市。
    作为一个资源大市,临汾经济增长长期过分依赖于煤焦,但这样单一粗放的经济发展模式不光给临汾经济带来了摧毁性的打击,也阻碍了当地其他产业的正常发展。为改变这一现状,两年来,临汾致力于多元化、全循环、抓高端,工业产业结构突破单纯的煤焦铁向煤焦冶炼和新装备、新材料、新能源转变;生产方式突破简单的粗加工向深度化、循环化、精细化延伸;企业组织结构突破小散乱向集团化、集约化扩张,呈现出加速转型的新局面。
    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到,近年来,临汾借国家煤炭资源整合之东风,将以煤焦为基础的传统产业链条进一步延伸、优化。目前,煤炭资源整合和重组工作基本完成,全市煤矿总数由392座压减到129座,经营主体由350个减少到25个,产能由8976万吨/年增加到10746万吨/年,单井生产能力由22.9万吨/年提高到83.3万吨/年,提高了3.62倍,全部实现机械化开采。煤矿数量、办矿主体大幅度减少,技术装备水平和产能大幅度提升,安全状况明显好转,走上了规模化、机械化、清洁化、高效化的路子。对焦化产业,临汾坚持延伸链条,淘汰落后产能、推进改造整合并举,已与中煤、神华、保利等集团达成协议,对临汾市焦化产业进行改造提升,规划建设了洪洞、襄汾两个大型焦化园区和四个焦化生产集中区,所有焦炉全部安装化产回收设施,重点发展粗苯、甲醇、二甲醚、工业萘等后继产品,提高了产品附加值。冶金产业重点推进太钢与曲沃中宇的重组,同时促进翼钢扩大生产规模,加快临钢退城搬迁步伐,着力打造曲沃、翼城两个千万吨级钢铁基地。电力产业走热电联产的路子,推进煤电一体化发展,实施了霍州兆光2×60万千瓦、霍州国电、侯马电厂、临汾热电和河西电厂等四个2×30万千瓦电厂建设。同时推进安泽冀氏4×60万千瓦、翼城4×60万千瓦、古县鑫秀2×30万千瓦机组等大项目的前期工作,全市新装机量增加了90万千瓦,“十二五”末,将达到1000万千瓦以上。  
    山西平阳重工是国家高端液压支架定点研制生产基地,“十一五”期间承担了国家多项重大科技支撑项目,“十二五”期间,平阳重工将抓住国家振兴装备制造业和煤炭资源整合的重要契机,紧紧围绕山西“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大战略,大力发展高端液压支架等成套装备产业,做强电液控制系统、煤炭洗选设备、煤矿救援设备等煤炭产业延伸产品,实现智能停车系统、氢氧焰切割机、大型碎纸机等新型产品的规模化发展,打造世界一流的高技术装备产业研制生产基地。2010年完成产值19.3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5亿元,上交税金4487万元,“十二五”末经济总量将达百亿。
    平阳重工只是临汾大力发展新型产业的一个典型,两年来临汾在围绕资源优势做足文章的同时,大力发展新装备、新材料、新能源、新医药四大产业。围绕建设洪洞甘亭、翼城南梁、侯马浍南三大铸造园区,重点实施了华翔美的35万吨精密铸件、汤荣汽配50万吨汽车轮毂、平阳重工液压支架等一批项目,着力打造新型装备制造基地。同时,临汾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实施了光宇LED大功率新电源、双银电热膜、飞虹微纳米光电等一批高新技术项目,并与深圳电子商务协会合作,在侯马开发区引进50多个电子企业入驻,打造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赵城精细煤化工园区、曲沃冶金工业园区、(洪洞•甘亭)精密铸造和装备制造园区以及侯马浍南“百亿平阳”煤机装备产业等园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累计入驻企业达103户,工业增加值达95.9亿元,实现利税26.9亿元,园区经济总量已占到全市工业经济的34%。
    山西方略保税物流中心是经国务院授权,海关总署、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外汇管理局四部委联合批准设立的全国23家保税物流中心之一,是全国唯一一家由政府搭台、民企经营的保税物流中心示范项目。作为山西唯一的保税物流中心和“十二五”规划重点建设项目,山西方略保税物流中心自2009年通过国务院验收并封关运营以来,依托国家赋予特殊优惠政策和功能叠加的公共平台,致力于打造一个国际化的“自由贸易港区”。截止目前,这家物流中心已经与MAERSK、COSCL、飞马国际等110家客户成功合作,进出口贸易涉及澳大利亚、巴西、日本、韩国、墨西哥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货物涉及机械、化工产品等27个品种;与多家银行达成集团融资、集团授信意向,开展货物质押贷款业务;先后跟天津港、青岛港、连云港等三大港区签订区域通关、区域通检协议,实现了货物到港后与国际海运无缝衔接。企业负责人介绍说,“十二五”期间,该物流中心将完成投资120亿元筹建山西方略保税物流中心功能延伸项目,建成以侯马为中心、临汾为节点、太原为重心、全功能、广覆盖的现代物流企业。
    山西方略保税物流中心在临汾以旅游和物流为重点的第三产业发展战略中占有重要位置。物流业发展以侯马方略保税物流中心为龙头,全力打造黄河金三角现代物流基地。目前,总占地56平方公里的山西国际陆港综合保税园区建设进展顺利,园区总体设计方案已基本完成。在旅游方面,临汾加快实施精品带动战略,随着旅游通道和洪洞大槐树、壶口瀑布、尧庙华门等旅游景区、景点要素的建设,以旅游为主的文化资源大市正在向产业大市转变,2010年全市旅游综合收入达到96.4亿元,比两年前增长42.1%。
    为配合临汾市委市政府产业政策的顺利实施,当地连续两年坚持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启动产业项目、基础设施和民生保障项目等2225个。其中,实施了单体投资2000万以上的市级重点项目425个;重点调产项目189个,总投资781.9亿元;市政基础设施项目147个,总投资34.8亿元;重点民生项目31个,总投资36.6亿元。2009和2010两年共完成总投资1000亿元,是整个“八五”、“九五”、“十五”三个五年计划的总和,是“十一五”前三年的2倍。
    经济的快速增长让临汾干部群众对临汾的未来充满信心,临汾市长罗清宇说:“临汾的发展亮点纷呈、可圈可点,临汾的未来精彩可期,崛起在望。”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付款方式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营业执照  |  粤ICP备18059797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