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产业大洗牌 概念“走向”纵深

   2020-09-01 互联网中国铸造网46600
核心提示:稀土大洗牌:北方巨头南下赣粤 江西铜业西行四川  稀土无疑是一块香饽饽,五矿发展(600058)、包钢稀土
    稀土大洗牌:北方巨头南下赣粤 江西铜业西行四川

  稀土无疑是一块香饽饽,五矿发展(600058)、包钢稀土(600111)、中国铝业(601600)、江西铜业(600362)、广晟有色(600259)等企业都瞄准了我国南方重稀土资源,此次博弈中不仅有企业和企业之间有关资源的竞逐,还夹杂着企业与地方利益之间的博弈。

  一方面,几大央企对南方稀土的开采权争夺愈演愈烈,稀土产业链条上的各方力量均希望在稀土整合的盛宴上分一杯羹;另一方面,失去采矿权意味着失去资源的控制权,将直接触动目前资源所在地的根本利益,这使得原本已经混乱、难于治理的稀土市场增加了更多的复杂性。

  江西铜业独揽四川冕宁稀土资源

  据记者调查了解,冕宁县原本准备采取矿权打包竞买的方式来进行整合。出让矿权的消息发出后,江西铜业、五矿、金川集团和包钢稀土企业都纷纷报名参加。

  但冕宁县提出要求,除外资或外资参股企业外,参与企业需要注册资本在20亿元以上的国内大中型企业。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选择国有或国有控股且长期从事矿产资源生产、加工、科研开发的企业。以此条件筛选下来,多数企业被挡在了门外,最终由江铜集团和五矿两家进行竞逐。而五矿却在最后主动退出,留下江铜集团一家企业。

  在拿下冕宁县矿权之后,江西铜业表示,"打算以四川江铜稀土有限责任公司为冕宁牦牛坪稀土矿权进行整合开发主体,建设稀土开采、冶炼分离、深加工为一体的生产基地,整个项目建设降分两期进行,共投资36.6亿元。"

  "其中,其一工程将至2011年12月,投资20.6亿元建成从稀土矿采选、冶炼等精深加工的完整产业链;二期工程从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投资16亿元完善公司产业结构,形成五大终端产品的产业链,建成以稀土深加工为导向的稀土产业基地。预计建成后年产值将超过40亿元。"江西铜业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江西铜业为何所属地在江西,还要长途跋涉到四川去寻找稀土资源呢?

[nextpage]

  五矿集团深加工江西稀土资源

  2003年,五矿集团通过下属中国五矿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与江西稀土金属钨业集团公司,共同组建了江西钨业集团有限公司。其中,五矿集团控股51%,直接获得了江西钨业的主要资源类资产。2008年,五矿集团又联合江西赣州当地企业合资成立了五矿稀土(赣州)有限公司。

  细细算来,五矿集团如今在江西已经布局了7年之久。

  据了解,江西省中重型离子稀土远景储量940万吨、保有储量230万吨,分别占中国离子型稀土资源储量的40%和35%,储量居全国第一,其中90%在赣州。但是由于采矿权问题没有解决,五矿只能向稀土深加工领域迈进。

  2008年11月,中国五矿集团旗下五矿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将稀土分离环节作为进军稀土业的切入点,联合赣县红金稀土有限公司和定南大华新材料资源有限公司,共同设立五矿稀土(赣州)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7月,五矿稀土(赣州)股份有限公司所属的五矿东林照明(江西)有限公司顺利投产。

  就在五矿稳坐江西,发展稀土深加工的时候,一位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出现在了。

  中国铝业高调进军江西

  据悉,9月26日,中国铝业通过对江西稀有金属钨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钨集团)的增资扩股,高调进军江西稀土产业。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分析师告诉记者:"虽然目前江钨集团并没有直接掌握有效的稀土资源,但凭借其在江西省内的影响力,以及背后所依靠的江西省政府,中铝公司通过一系列运作整合、最终获取稀土资源的路径已经显得很清晰。"

  虽然,中铝已经有意的向稀土产业迈进,但是对于稀土资源最重要的环节,采矿却却一直把握在江西省政府省属矿业集团的手中。五矿正是因为没有采矿权,目前,只能停留与稀土的冶炼分离阶段上。

  此次中铝与江钨集团的合作,可能影响五矿在江西的势力,上述分析师指出:"此次中铝想要进军稀土行业,恐怕是想借稀土这一概念来进行炒作,这使得国内稀土行业整合多了一层变数。"

[nextpage]

  之后,未在江西获得采矿权的中铝公司又瞄准了广东稀土。有媒体报道称,中铝副总裁任旭东近日已第二次率考察组到清远稀土矿产进行现场调研。

  据记者了解,在广东,广晟有色一直控制着稀土上游资源,2010年广东省仅有4个稀土矿开采控制指标共计2000吨。广晟有色是广东省唯一合法的稀土采矿企业,矿山主要在广东韶关、新丰、河源、平远,目前广晟有色已经收购了广东省4个稀土采矿证中的3个。

  包钢稀土南下 角逐全国市场

  2010年8月,中国北方稀土的龙头企业包钢稀土,也加入了南方稀土的争夺,公司宣布将尺子2.3亿元收购赣州三家稀土分离加工企业,借此可获得1.15万吨中重稀土分离能力。

  在过往的多年实践中,由于没有强大的竞争对手,加上身处我国稀土储藏量最多的内蒙古,包钢稀土一直盘踞在北方,未曾南下。

  "由于现在竞争形势发生了巨大改变,竞争对手已经不再是小打小闹的小作坊、小公司,随着国家加大对稀土行业的整合力度,中国五矿、中国铝业、中国有色矿业集团等大型央企逐渐进入稀土领域;江西铜业集团、广晟有色等地方大型国企稳稳控制着稀土资源,所以,使得包钢稀土不得不放下身段,开始角逐全国稀土市场。"有行业分析师这样告诉记者。

  "现在,各家央企纷纷瞄准了稀土资源,各省属国资、各市县等地方实力等于处于直接对抗关系的力量之下。对抗中不断结合的势力会让局面更加复杂而难于控制,随着时间推移治理的难度和成本都会相应增加。"上述分析师告诉记者。

  从目前的形式看来,单纯依靠行政力量整合采矿权建设集团似乎最有障碍,最终使要形成南、北两方稀土集团的构想破灭,依靠央企自发整合也难奏效,在五矿经历七年之痒切勿成效,中铝插足徒增局面的复杂性。

  让人不禁一问,中国的稀土之路究竟在何方?

  如果说针对稀土开采、生产环节的整合是一场围绕采矿权展开的竞争,那对稀土资源进行出口的管制,将使得国内一大批依赖出口配额生存的企业面临生死攸关的转型。

  10月23日,五矿稀土(赣州)股份有限公司一位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商务部大幅减少稀土出口配额后,有配额的企业仅占稀土出口企业的20%,剩下80%的出口企业将面临转型。

  同时,由于稀土是电脑、手机、半导体、家电、汽车等工业生产环节所需的金属材料,目前,一部分港台工厂将涉及稀土的生产环节转移到江西、山东等地,以缓解原材料供应紧张的局面。

[nextpage]

  配额紧缩

  已经公开的统计数据显示,在2009年年底,我国国内稀土储备下降至2700万吨,在全球已探明的稀土资源中的占比为30%。而在1996年,我国稀土储备在全球的占比为43%。

  尽管如此,近年来,我国稀土在全球供应市场上占到了97%左右。来自商务部的官员称,如果按照目前的格局,中国稀土将在未来15年至20年消耗殆尽。

  正因为如此,中国近年来逐步紧缩了稀土资源的开发利用。其中稀土配额也开始相应调整。

  根据商务部最新发布的文件,今年全年的稀土出口配额总数为30258吨,比2009年的50145吨少了近40%。具有稀土出口配额的企业仅23家,比2008年减少了18家。

  江西赣州市德利稀土有限公司一位工作人员告诉本报记者,由于没有出口配额,企业开始开拓国内市场。

  本报记者从赣州市稀土行业协会获悉,2010年,南方稀土重镇江西省获得稀土出口配额为3188吨,较2009年的5707吨下降了44%。

  江西赣县金鹰稀土实业有限公司一位负责人表示,前几年,一些出口商通过高价买配额支撑其出口业务,但今年继续这样做的可能性已经很小,很多小型出口企业已暂停了业务。"原来几千块可以搞一吨配额,现在市价是20万一吨,还很难搞到,有配额的企业自己都不够用。"

  广东一家稀土出口企业负责报关的工作人士表示,公司花了大半年时间申请配额,"等于是白忙了,政策紧得很"。

  "实际上,今年稀土出口应该会比去年好,因为稀土下游行业已经复苏了。但我们的配额不但没有增加,反而减少了,等于说出口是非常有限的。"五矿集团一位副总对本报记者表示。

  然而,稀土出口配额大幅削减,一方面减少了稀土廉价出口,另一方面也刺激了稀土走私。

  上述赣县金鹰稀土实业有限公司人士表示,我国稀土走私猖獗的直接原因就是限制出口配额。"据我所知,稀土走私依然很严重,如果国家不在海关稽查环节下功夫,那么限制稀土配额只会导致更多黑市交易。"

  此外,尽管很多贸易商转向国内市场,但面临的一个问题是,国内稀土产量的削减速度赶不上出口配额的削减速度,稀土生产成本也没有下降,这样将导致国内稀土产能过剩,从而压低国内稀土价格。

[nextpage]

  我国最大的稀土生产商包钢稀土正面临上述问题,包钢稀土的稀土销售数量大约占全球总需求的一半,但2009年包钢稀土出口销售稀土总量仅占销售总量的 16.7%,随着今年出口配额大幅减少了40%,包钢稀土的出口比重将会进一步减少。

  包钢稀土方面也对本报坦承,出口销售是公司一个重要的销售途径,而出口配额的逐年下调会对公司的销售造成一定影响。

  部分产业或转移

  国家对稀土进行严厉监管,正改变稀土下游产业生态。

  稀土是制造LED、LCD面板,触控面板、油电混合车马达、DVD等高科技产品不可或缺的原材料。但这种以前"像白菜一样贱卖"的矿产资源如今已身价平均大增40%。

  稀土价格大涨,下游稀土产业成本也将随之攀高。

  据本报记者了解,目前,山东、江西、包头等地的部分稀土加工厂已处于半停产状态。

  "关停的原因,一是国家在整顿,另一个也是由于稀土价格大涨,还未充分传导到下游,我们再加工下去,只会亏损。"包头一家稀土加工厂的技术人员告诉记者。

  除了稀土加工环节第一时间受到稀土价格攀升影响外,汽车、家电、计算机、新能源等需要稀土作为原材料的行业,也面临成本危机。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国成表示,世界上有90%以上的彩色电视机荧屏上所使用的红色荧光粉都来自江西、包头等地,没有中国那么大的氧化钇(注:稀土元素的一种)的供给,彩色电视看起来颜色是不好的。

  日本近来对中国稀土政策指手画脚,原因就在于日本的高科技产业在很大程度上依赖稀土进口,中国减少稀土出口将给日本的电脑、手机、半导体、家电、汽车等产业带来直接影响。

  10月25日,东芝(Toshiba Corp。)总裁佐佐木则夫(Norio Sasaki)接受外媒采访时间接承认了稀土给下游产业带来成本压力,"目前稀土金属生产带来的成本问题集中在中国,但这不代表稀土矿基本都在中国。"

  但多位业内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日本不大可能在两三年内填补中国稀土监管带来的需求缺口。

[nextpage]

  中国稀土学会一位人士表示,以美国为例,即便政府决定重新开启封存十年之久的帕斯山稀土矿,最早也是在2012年。

  此外,澳大利亚稀土开发商Lynas10月25日表示,由于稀土更广泛运用于磁铁和电池领域,未来四年其全球需求将以每年9%的增速增长,由于稀土需求增加,供应紧缩,很可能导致稀土价格进一步上扬。

  上述稀土学会人士也对记者表示,随着各国发展新能源产业,稀土的需求空间依然很大,价格上涨成为趋势。

  比如,稀土复合碳化硅材料就是太阳能硅晶圆切片所需的材料,目前,已有一部分台湾太阳能生产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将切片生产线转移至江西、山东等地。

  但上述中国稀土学会人士认为,由于稀土是"工业味精",用量占总成本的比重较低,因此,不会引发大规模产业转移。

  此外,该人士认为,会有越来越多的日本、美国等稀土需求企业在印度、东南亚、蒙古等中国周边地区建设稀土加工厂。

  稀土深加工升温 稀土概念"走向"纵深

  有分析师称:所有产业深加工部分是附加值最高的环节

  出口配额、稀土走私,无论怎样不协调的声音都未能撼动稀土永磁概念的强势。10月25日,太原刚玉(000795)、中科三环(000970)、中钢天源(002057)、厦门钨业(600549)、北矿磁材(600980)、江西铜业(600366)终以涨停报收,而比起前一轮以广晟有色(600259)、包钢稀土(600111)、五矿发展(600058)为代表的行情,市场热点似乎正在悄然转移。

  "这说明资金关注点开始从资源类向下游深加工所产生的附加值偏转,实际上,这一轮的行情并不仅基于稀土永磁,而是源于'十二五'对新材料产业的支持力度加大"。国元证券分析师苏立峰向记者介绍。

  "十二五"引爆稀土永磁新行情

  苏立峰所说的行情起点正是10月18日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下称《决定》)。

  根据《决定》,"'十二五'期间将大力发展稀土功能材料、高性能膜材料、特种玻璃、功能陶瓷、半导体照明材料等新型功能材料",不仅如此,《决定》还要求通过"财政支持、税收激励政策、金融机构信贷、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功能、创业投资和股权投资基金"等手段,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引导社会投入包括新材料在内的7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由此,《决定》助推稀土永磁继稀土资源后成为再受追捧的概念板块。

[nextpage]

  "针对稀土板块,前期行情主要以包钢稀土、广晟有色等拥有资源的个股为主,而排除大宗商品交易的支撑和中国稀土国际地位的影响因素,这实际上是不符常理的,因为所有产业都应该是深加工环节获得的附加值最高,10月25日领涨的稀土永磁各股大部分属于产业下游深加工环节的代表"苏立峰认为市场对深加工环节的关注是情理之中的趋势。

  对此,一位相关上市公司人士告诉记者,"我认为造成稀土资源类各股在二级市场率先走强的主要原因是:首先,大宗商品交易的支撑使资源涨价引发市场对稀土的高度关注,其次是央企在资源层面展开的争夺成为舆论焦点,更深层次上是广大投资者对我国稀土深加工技术的不信任。"

  但事实亦是如此,据记者观察,作为北方稀土资源代表的包钢稀土毛利率高达47.71%,而作为主攻稀土永磁和新型磁性材料研发的中科三环毛利率却仅为25.76%,这恐怕正是投资者对我国稀土深加工不信任的缘由。真对这一倒挂现象,苏立峰却表示"这是美元单边走势大环境影响下的特殊时期,此轮稀土永磁行情的启动便验证了转变的开始。"

  我国稀土科技水平并不弱

  "其实所谓稀土永磁,比如称为'永磁之王'的钕铁硼永磁体因磁能积高,被广泛用于电子、机械等行业,而钕铁硼永磁材料的生产为金属钕提供了庞大的市场需求"上述人士举例向记者梳理了永磁与稀土间的关系,"但在分离、萃取或深加工环节,附加值的提升需要达到一定程度的科技水平。"

  "舆论对我国稀土技术的剖析并不客观,比如,徐光宪院士的科研成果已在业内广为流传,而且稀土用途颇为广泛,普遍稀土企业都可以达到5个9的生产标准,而如果一定生产3个9的产品,则意味着他所针对的市场只需要达到这一标准。此外,美国等国由于稀土产业长期处于停滞,理论上可以理解成科技水平的停滞。相对于此,我国的稀土深加工技术已并非弱势。"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在苏立峰看来,此轮行情核心之一的"中科三环"正是深加工环节的杰出代表。公开资料显示,索尼、松下、西门子、飞利浦、GE等国际知名企业先后成为其主要客户。

  "7月,五矿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与中科三环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那么可想而知,毫无资源优势的中科三环,凭借技术方面的优势足以吸引包括五矿在内的资源型大央企。"上述不愿具名人士认为。

[nextpage]

  根据这份"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中科三环认为自身在永磁材料方面产业基础,结合五矿有色在稀土生产和稀土经营方面的优势,将最终实现双方共赢。而该公司于10月21日发布的"三季度业绩预告修正公告"也证实,2010年1-9月,中科三环实现净利润13185-13976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50%-165%,每股收益0.25-0.275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50%-175%。

  如此看来,科技水平并未严重制约我国稀土下游深加工环节的赢利能力,至少不会阻碍稀土永磁行情的崛起。与此同时,上述不愿具名人士告诉记者,"出口配额、稀土走私"等近期舆论较为关注的问题也不会成为产业发展的拦路虎,"虽然目前配额价值已由几年前几百元一吨上涨至20万元一吨,但针对不同种类稀土分离物影响也大不相同,比如对价值200万元/吨的镝影响偏弱,对价值2-3万元/吨的稀土产品产生较大,但综合起来看影响并不明显。"

  苏立峰认为,处在目前"占土必兴"的趋势下,鱼龙混杂是不可避免,但随着市场关注度下移至深加工环节,两极分化也将成为必然。

  在南方稀土整合正酣之际,位于南方稀土大省福建的紫金矿业(601899)近期惹上了"稀土绯闻"。有传言称,被市场定位为黄金公司的紫金矿业正在稀土板块暗自发力。

  记者查阅相关资料后发现,在近期国土资源部公布的稀土等矿产开发重点挂牌督办矿区名单中,两个矿区即福建省上杭县湖洋矿区钼多金属矿和福建省南平市石笋坑钼矿的探矿权人为环闽矿业有限公司,该公司早在2008年就被紫金矿业收购控股51%。

  环闽矿业有限公司原名"福建环闽矿业有限公司",在2005年6月成立之初,便确定了以自主登记探矿权、自主勘探、自主开发为主,结合探矿权及采矿权合作开发的经营战略。截至2007年8月,环闽矿业在福建省内共取得金属矿探矿权72个,涵盖三明、龙岩、莆田、漳州、宁德和南平等地区,在江西省取得金属矿探矿权6个,收购位于三明市尤溪县中仙的在采铜矿山1处。此外,该公司还通过与江西有色地质勘查局合作风险勘查的方式,在江西省拥有合作探矿权项目36个。

  根据记者从福建国土资源厅查到的相关资料,上述两个矿区的探矿期分别截至2010年6月20日和2010年7月20日,勘察矿种均为钼矿,似与稀土无关。

  不过,在相关政府网站上可看到一则于2007年8月发布的、来自紫金矿业注册地上杭县县委办的新闻--上杭县稀土开发有望再造一个"紫金矿业"。该消息称,上杭县资源调查取得突破性进展,全县稀土矿产资源预估蕴藏量10万吨、矿产价值近70亿元;同时,县成立稀土产业发展协调领导小组,制定稀土产业整体开发规划,明确开采工艺、产业链延伸、安全生产、环保等目标。值得注意的是,紫金矿业的实际控制人正好是福建省上杭县国资委。

  紫金矿业网站则显示,2004年5月,公司和中国地质大学注册成立了地大纳米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和武汉地大纳米稀土材料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开发纳米蒙脱石、高岭土材料和稀土材料技术。其中,合作开发的稀土材料技术项目所生产出的三种粉的质量与日本粉体质量相当,主要应用于等离子电视涂屏,荧光粉三基色。(吴中珞 证券时报)

  多家稀土概念股暴涨后澄清:估价要理性 投资须谨慎

    疯涨、停牌、澄清。近期以来,多只广受追捧的稀土概念股陆续经历了这样的三部曲。看起来,市场的炙热让这些理论上的获益公司也开始感到不安:理性估价、谨慎投资,这是它们送给普通投资者的共同忠告。

  26日,停牌2个交易日的中色股份发布公告,澄清了市场关于其计划收购澳大利亚Lynas稀土矿的传闻。不过,在此之前的7个交易日里,由于拥有"稀土"概念,中色股份的收盘价已经从25.53元冲高至38.12元,涨幅接近100%。

  中色股份表示,2009年5月时,公司的控股股东--央企中国有色矿业集团曾计划买入Lynas约7亿股新股。因未获澳大利亚审批机构的批准,该项目已经终止。此项收购与上市公司无关,并且近期中色股份没有收购海外稀土资源的打算。

  中色股份还十分坦率地承认,虽然公司在广州拥有珠江稀土冶炼厂,但该厂的离子型中重稀土分离能力只有约3000吨/年,而整个南方市场的总体分离能力为60000吨/年。并且,稀土分离冶炼是完全竞争行业。在稀土产品价格的大幅上涨中,主要受益者是稀土矿山企业,稀土分离冶炼企业仅能获得微薄的加工利润。

  被视为福建稀土领军企业的厦门钨业,26日也专门指出,虽然公司负责福建龙岩地区的稀土资源整合,但目前还处于勘察阶段,尚未进行规模开采。

  厦门钨业还进一步提醒说,虽然稀土属于中国占优势的战略资源,但市场对其估价已远超其经济价值。并且,随着稀土价格的提升,其他国家的稀土开采有可能恢复,这将制约其后续上涨空间。"目前公司股价对应的市盈率高达86倍,请广大投资者注意风险"。

  事实上,市场对于稀土概念股的热捧,让部分稀土行业资深人士感到"又喜又忧"。喜的是稀土终于不再卖土价钱,冶炼企业之间无序竞争、互相杀价的情况得到有效遏制。忧的是资源的珍贵性一旦体现,便引来各路诸侯的争夺,这势必是一场新的混战。

  以中色股份为例,华泰证券的报告指出,该公司旗下的珠江稀土冶炼厂正计划搬迁至粤北的新丰县,此次搬迁被市场认为是一箭双雕之举:一来搬迁后的年冶炼产能将扩张至7000吨/年,是珠江厂现有产能的2.3倍。二来新丰县是广东省主要的稀土矿区。如果珠江冶炼厂完成搬迁,从产业链一体化的角度考虑,公司有望获得新丰县的合法采矿权。

  不过,中色股份面临的竞争也相当激烈:这包括占据地利优势的广东省属稀土企业广晟有色,以及实力更为雄厚的央企中铝公司。各家企业忙着争夺资源,让投资者愈发感到稀土的珍贵。但与此同时,却甚少有人注意:即使是在资源整合中领跑的广晟有色,由于缺乏像包钢稀土那样拥有包钢集团的大力支持,稀土产品的营业利润率只有18%,仅为钨产品的一半。这意味,即使掌控了资源,也不等于可以坐享收益。

  稀土产业有些热过头了。"中国稀土学会副秘书长张安文向记者表示。实际上,中国的稀土资源储量虽然丰富,但经过多年开采,最新估算下来占世界的比例也就在30%左右,并不足以控制全球稀土市场。

  由于海外矿山复产需要时间,未来两三年内稀土产品价格有望维持高位,矿山企业也将继续受益。但从长远看,要想提升我国整个稀土产业链的价值,还必须在下游深加工和应用领域有重大突破。相比在上游跑马圈地,这才是国内稀土产业真正需要关注的地方。

  国泰君安:稀土价格4季度还将上涨

  国泰君安证券10月26日发布有色金属行业研究报告认为,应密切关注11月3日美联储会议出台的新一轮货币宽松政策,中期可能成为刺激或抑制有色板块表现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分子行业来看,铜板块表现良好是由于近期利好铜企业的因素不断出现,预计江铜等股票还会继续表现;稀土板块本季度作为"十二五"前的最后一个季度,投资者对新能源相关产业政策密集出台的预期较强烈,所以稀土、钨等金属的炒作热情会持续存在,同时稀土、钨在供需紧张的情况下4季度价格还将持续上涨

  券商:稀土延续上涨 关注三公司

  近期稀有金属板块走势强劲,目前是否还具备投资机会?本网采访了金元证券有色金属行业研究员孙凡。

  孙凡表示,稀土价格涨势依然在延续,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氧化钕价格突破了2007年8月间的高点,达到了26万元/吨的历史新高,镨钕价格的不断上涨来自于下游需求的强劲增长,中科三环、宁波韵升等钕铁硼生产企业订单饱满。而氧化铈价格上周涨幅超过2%,继续创新高,氧化铈是稀土金属中占比最高的金属,2009年之前一直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现在价格不断上涨说明稀土是全面性上涨而非单一品种上涨。他建议投资者重点关注以下三公司:包钢稀土、中科三环、宁波韵升。(证券时报网)

  华泰:看好锂稀土 关注包钢稀土等

  华泰证券近日发表有色金属行业研究报告称,各国货币开始新一轮宽松,流动性再次宣泄商品市场。有色金属既能承载流动性,又被视为较理想的抵御通胀的选择。报告认为,在"保增长、调结构"宏观经济政策不变的情况下,锂、稀土等行业的发展趋势依然向好。

  报告称,看好包钢稀土、西藏矿业的中长期趋势,前期推荐的锡业股份、宏达股份、宝钛股份仍是合乎时宜的选择,新形势下建议关注西部矿业、焦作万方。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付款方式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营业执照  |  粤ICP备18059797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