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上涨 富士康用机器人取代人工劳动力

   2020-09-01 互联网中国铸造网13380
核心提示:  在去年富士康发生员工连续跳楼事件后,鸿海集团董事长郭台铭就曾表示,将使用机器人代替工人,看来这并

  在去年富士康发生员工连续跳楼事件后,鸿海集团董事长郭台铭就曾表示,将使用机器人代替工人,看来这并非一句戏言。

  在今年7月末,郭台铭在一次会议上称,该公司计划到2013年用大量的机器人取代人工劳动力,意味着推动100多万名员工进入产业链的上游,摆脱基本的制造工作。但大规模的机器的自动化意味着有一部分员工将要面临失业。

  最近几年,富士康发生了一些不好的事件,外界对它也越来越挑剔。最近的一起事件发生一名21岁的员工7月末跳楼自杀。5月,成都新建的工厂发生爆炸,导致3名员工死亡。外界认为,这一事件导致苹果iPad的生产推迟。

  为了安抚员工不安的情绪,富士康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比如加薪,改进设施,为员工提供咨询服务,甚至在工厂四周安装了保护网,防止员工跳楼。这些都推动了成本的上涨,也说明表到目前为止它的成功的商业模式正在遭遇挑战。

  从宏观来看,中国目前的人力成本正在快速上涨,所以导致企业调整劳动力和资本的投入比例。这也凸显出中国近些年的经济发展模式与自动化趋势背道而驰,在制造行业中用人力代替资本.

  富士康这一计划是很大的跨越,但要面临巨大的挑战。它的优势在于悄悄地组织人力为明星企业生产商品,而不是创造高度自动化生产线。而这一转型还将导致该公司与那些高度自动化的企业展开直接竞争。也有很多很多规模较小的中国制造企业已经开始了类似的尝试,减少成本日益增长的人力需求。

  对于郭台铭而言,这却是不得已而为之。富士康的客户对该公司的员工自杀事件都非常担忧。如果不转变生产模式,这些客户就有可能寻找其他供应商。

  制造业专家和经济学家就对中国高涨的劳动力成本以及技能的缺乏是否会意味着廉价中国产品走向尽头的话题已经展开了讨论。这就有可能会导致全球消费产品企业将生产地转向其他成本低廉的亚洲国家,甚至转回本土。当然,西方一些制造企业在中国的发展已经证明,他们对于廉价中国劳动力具有令人惊讶的适应力。

  有些人持怀疑态度,认为中国企业将成为可怕的竞争对手,他们通过提升生产效率,用较少的人生产更多的产品。同西方一样,中国政府同样担心导致大量素质较高的工人面临失业。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付款方式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营业执照  |  粤ICP备18059797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