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要做到“五个坚持”

   2020-09-01 互联网中国铸造网16340
核心提示:“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为我们指明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为我们指明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努力方向和工作重点,即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认真学习贯彻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结合我省发展的现阶段特征,我省“十二五”时期应通过“五个坚持”进一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切实做到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实现江西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

  坚持把战略性调整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这也为我省指明了方向,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正是我省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路径。

  我省在“十一五”规划中提出,坚持以工业崛起加快江西崛起,着力做大工业规模,提高工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我省工业已成为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主导力量,2009年工业增加值占经济总量的41.8%,比2005年提高了5.9个百分点。但工业化进程并不是经济在原有结构上的简单扩张,产业结构的发展不仅表现为高级化,即产业间优势地位的更迭,而且表现为结构更趋合理。产业结构合理化是指产业之间有机联系的聚合质量,即产业之间相互作用所产生的、不同于各产业生产能力之和的整体能力的不断提高。因此,游离于其他产业发展的工业不仅不可能得到有效的提升,同时还会造成资源、环境约束加剧,资金、电力、运力供需矛盾突出。

  战略性新兴产业指的是在国民经济具有战略地位,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和长远影响的行业,它有良好的经济技术效益,能带动一批产业的兴起,其产品有稳定的、前景可观的市场需求。因此,我省发展工业,应重点发展那些具有市场需求前景,资源能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我省已经确立了光伏、风能核电、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航空制造、半导体照明、金属新材料、非金属新材料、生物、绿色食品、文化及创意这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现了江西的特色和优势,顺应了当代经济发展趋势,符合低碳和生态经济要求,既是全省需要着力发展的重点产业,也是我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坚持把“创新驱动”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

  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我国“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核心。按照发展的不同动力因素,经济大致可分为三个不同类型,一是要素驱动的经济,二是投资驱动的经济,三是创新驱动的经济。从要素驱动到投资驱动再到创新驱动,反映了经济、社会的“质”的变迁或进化。

[nextpage]

  自2001年以来,我省实行以工业化为核心、以大开放为主战略,大力承接东部沿海地区的产业转移,加快资本集聚,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然而,同时也带来了资源、环境压力加大的问题,而且我省在国内外分工格局中总体“定格”在低端产业或产业链的低端。马克思说:“以什么方式加入生产,就以什么方式加入分配。”人类社会正在经历一场全球性的科学技术革命,当今综合国力的竞争越来越多地体现为科技能力的竞争。如果我们跟不上科技进步的步伐,势必拉大与发达地区的差距,江西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就将成为一句空话。

  诺贝尔奖获得者、发展经济学家刘易斯说过,“经济发展的中心事实是迅速的资本积累”。这些年,我省之所以能够在连续遭受重大自然灾害和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情况下,继续保持经济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全省上下始终坚持把千方百计扩大固定资产投资作为加快发展、加速崛起的重要抓手和主要推动力。我省提出重大项目带动战略,包含了两层意思,一是增量问题,通过增量带动总量;二是结构问题,通过重大项目带动发展方式转变。大量的资本投入和劳动投入是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而投入的产出效益是经济持续增长的决定性因素。也就是说,要保持经济的持续增长有两个前提,一个是投入数量,一个是投入效益。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为推动经济快速发展,不仅要重视资源的投入,更主要的是应遵循产业结构的内在规律,坚定不移地实施大项目发展战略,才能达到聚产业、聚资金、聚财源的目标,实现经济总量大扩张和效益大提高。反之,如果产业结构不合理,那么大量资本和劳动投入的效率就低,严重降低资源配置的效果,即使短期的高增长也只能昙花一现,最终会因结构制约而不能长期持续下去。

  根据新增长理论,推动经济增长的有资本、劳动力、自然资源、制度和技术五大因素。技术进步和制度变迁这两个创新变量作用于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将促进效率的提高,并使经济总量的产出加大。因此,我省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应着力引进投资规模大、技术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重大项目,鼓励外资项目加强零部件、原材料的本地化配套;以国家级和若干省级开发区为重点,吸引跨国公司和国内200强企业来赣投资,设立生产基地、投资性公司、研发中心、采购中心和地区总部,带动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高素质人才的引进;结合我省的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积极吸引外商投资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以及现代农业;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积极推动国有资本向基础性、资源性产业和支柱产业、优势企业集中,积极组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实施“人才兴赣”战略和“六个一工程”,全面推动江西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进而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面向未来的新型产业发展格局和经济发展模式,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奠定坚实的科技和人力资源基础。

坚持把“富民”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这充分体现了“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执政理念。

  经济增长主要是由投资与消费共同拉动的。马克思指出,居民消费规模决定投资规模,投资规模决定生产规模。这就是说,投资需求的增长受到消费需求增长的制约,其自身不可能成为经济增长真正和持久的拉动力量。迄今为止,人类的一切经济活动,都是为了使自身更加幸福,即满足自己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需要。另一方面,人是社会的主体,是一切经济活动的主体。市场经济本身要求优化配置资源,而物质资源主要通过人力资源来发挥作用,发挥人力资源作用的关键又在于劳动者积极性的发挥。

  “治国必先富民。”斯密在《国富论》中有个著名的论断:一个社会只有放手让每个人富裕起来,它本身的繁荣才有保证。显然,斯密的“国富论”,实质上是“民富论”。在推进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今天,“富民”既是“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的根本体现,也是保证经济繁荣的重要基础。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省经济实力大幅增强,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但与全省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还有一定差距。因此,在“十二五”期间,我们要把发展经济与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有机统一起来,促进就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努力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把加强社会建设与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有机统一起来,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把项目建设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有机统一起来,加快我省公共基础设施、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建设步伐;把扩大农村需求与拉动内需有机统一起来,落实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政策,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保持惠农政策的连续性,提高农村的消费能力。

  坚持把走生态文明道路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

  “生态文明”首次被写进党的十七大报告,十七届五中全会又提出,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发展已经由农业经济时代迈入了工业经济时代的中级阶段。从世界大趋势而言,21世纪的经济发展重点就是生态经济。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省的发展主要靠招商引资和全民创业,大开放建立在要素成本优势和区域优势的基础上,我省成为新一轮产业承接中的受益者。但我们要清醒地看到,江西要实现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的宏伟目标,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新的发展模式。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江西最大的优势、最大的财富、最大的潜力、最大的品牌。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目的就在于探索发挥地方优势的经济发展新模式,其特色是生态,核心是发展,关键是转变发展方式;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遵循人类文明发展规律,契合江西发展实际,有助于探索并走出一条科学发展、绿色崛起的新路子,推动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迈进。

  当前发展经济并不在于生产更多的东西,而在于创造更多的财富。农业社会,真正的财富是土地;工业社会,真正的财富是机器;而生态经济社会,真正的财富将是人才和优美的自然环境。因此,我省应充分利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三区一平台”的战略定位,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成为争取国家项目支持的重要平台,建设成为吸引国际合作、企业集聚、项目落户的重要平台,建设成为项目、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集聚的“洼地”,建设成为生态经济的“聚宝盆”,推动江西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根本性转变。

  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

  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这就要求我们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客观上要求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比如,造成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资源约束制度的缺失,许多资源被滥采滥伐直至耗竭,无法实现资源的经济回报最大化。孟德斯鸠说,“无产权处无公正”。如果公共资源属于任何人又不属于任何人,就没有任何动因激励人们去保护资源,这种“开放式制度的悲剧”就不可避免;如果稀缺的资源继续被免费使用,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就会一直持续下去。因此,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助于实现稀缺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从而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

  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最大的机遇就是我省在体制机制上被赋予了先行先试的权力,其中包括六项制度创新,一是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强化政府在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等公共服务领域的职能;二是推进所有制结构完善;三是推进市场一体化;四是推动生态环保机制创新,探索建立绿色国民经济核算考评机制;五是建立健全生态环保长效机制;六是积极推进相关改革试点。我们应抓住、用好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重大历史机遇,从体制和机制上消除单纯追求经济发展速度的弊端,保证经济发展的质量、速度、结构相互匹配与和谐。要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资源优化配置,实现资源优势互补、产业合理分工、基础设施协同共建;实行资源的有偿使用原则,将开发使用权逐步推向市场,将其收益再投入资源开发业,如鼓励加快推进水、电、矿产等资源型产品及要素价格改革,开展“排污费改环境税”试点,探索建立水权交易制度,推进生态合作、产业共建等多种方式的生态补偿;实施分类绩效考核评估体系,对各功能区分类管理的绩效进行评价和政绩考核评估,彻底改变传统的一味追求GDP增长的经济发展模式和地方政府政绩考核体系;加快调整进出口贸易结构,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不断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全省经济增长的新局面。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付款方式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营业执照  |  粤ICP备18059797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