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头纽扣市场起于上个世纪80年代初,作为国内改革开放第一个崛起的小商品市场,这时曾有“东方第一纽扣市场”的美誉,近年来,桥头纽扣市场年产值已增至20亿左右,纽扣是当地和拉链并列的两大支柱产业。
上个世纪90年代期间,当地纽扣厂发展迅速,尤其以生产树脂纽扣的企业居多。随着纽扣产业的发展,污染也成为不可避免的事情。粉末状的树脂纽扣废料常被抛在路旁和溪边的滩涂上,风一吹,粉尘飞扬犹如下雪一般。
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将树脂钮扣废料“变废为宝”的造油工程在桥头启动,因为树脂原本产自石油,将其用化工的手段可以还原成工业用油,工业用油用途广泛,如果再进一步提取,从工业用油中甚至可以得到纯度极高的柴油和汽油。
首家树脂炼油厂的产生,无疑让当地百姓看到了治污的一丝曙光。因为昔日的废料垃极如今已成为炼油厂的“香饽饽”,白色污染的灭绝在桥头注定是能够得以实现。
树脂炼油能产生较高的利润,加上产品销路不愁,一时之间桥头镇合法的不合法的树脂炼油厂也都纷纷上马。
但是令人们意想不到的是,由于当时的树脂炼油厂皆土法上马,设备简陋。当“白色粉魔”在桥头土地上绝迹时,由树脂炼油厂产生的新的污染又让当地居民生活蒙上了阴影。新华社记者对桥头镇里的10多家树脂炼油厂的污染危害进行实地调查。据当时居民反映,树脂炼油厂生产散发出的恶臭气体让他们饮食难下,睡眠不安。“污染最严得的时候,一些居民初迫锁上家门,到邻村找亲友借宿,有的居民甚至一年四季门窗紧闭。”
为了攻克技术的瓶颈,桥头纽扣商会和北大,清华两座大学的环保研究机构进行合作,就在去年,这项用物理方法处理树脂炼油厂废气的技术最终得到攻克。
“产生的废气将引入锅炉焚烧,焚烧后炼油厂排放的气体完全符合国家废气排放的环保标准。”王春桥说。按照桥头纽扣商会的设想,为消化树脂钮扣厂生产的废料,桥头纽扣商会将发动麾下的一百多家会员企业,投资两千多万元钱成立真正环保的树脂炼油厂,但目前他们面临的又一难题是,新的树脂炼油厂所需二十多亩土地无法得到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