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性开采 政策密集时代谁最受益

   2020-09-01 互联网中国铸造网9080
核心提示:  区别大众:保护开采、总量控制对钼价只是短期利好,真正受益的是行业龙头企业。国土资源部将继黄金、稀

  区别大众:保护开采、总量控制对钼价只是短期利好,真正受益的是行业龙头企业。国土资源部将继黄金、稀土、锑、钨、锡之后在明年将钼纳入保护性开采品种,同时将在明年起对钼实行总量开采控制措施。钼价近期因此快速上涨。我们认为,保护开采与总量控制只是国家近年来系列行业政策的延续,会造成钼价的短暂快速上行,对于行业内企业而言,其受益于钼资源涨价的幅度要逊于稀土、锑、钨企业。真正利好的是行业内有资源、上规模、技术强的行业龙头,以及在深加工方面有独特造诣的深加工公司。

  逻辑:全球钼资源五足鼎力,中国钼资源优势不明显。美国地质调查局与中国国土资源部的数据统计,2006年世界钼储量为711.5万吨,2008年储量基础1510万吨,美国、中国、、智利、加拿大和俄罗斯储量占比分别为37.95%、25%、15.46%、6.33%、3.37%五个国家储量占世界钼总储量的88.11%。钼资源分布在全球形成五足鼎立局面。而中国资源优势并不突出,按国土资源部数据,我国是第二大钼资源国,就算按美国地质局数据,我国是第一大,但优势也不突出。

  西方世界钼矿对中国依赖性不大。中国虽然是目前全球第一大生产国,但同时也是第一消费国,对外出口量占比较小。同时,西方世界美国每年有大量钼出口,基本能够满足西欧与日本的需求。此外,来自南美的智利、秘鲁和墨西哥也为全球提供了部分的钼供应。因此,全球钼供应对于中国的依赖程度较低,中国近期的政策对钼价属于短期利好,长期来看,钼价仍旧受下游需求增长缓慢限制,我们认为钼价未来几年很难超过历史高点。

  包括保护开采、总量控制的一系列政策根本目的在于提升行业集中度。经过分析,我们认为我国政府此次实行钼矿开采总量限制以及其他政策的最大考量是在于提升行业集中度,提高整体钼行业的附加值,改变行业结构,提高深加工产品比重,在此之外才是避免国内初级钼产品的低价流失。这些政策真正利好的是行业内有资源、上规模、技术强的行业龙头,以及在深加工方面有独特造诣的深加工公司。

  资源为基础,规模成关键,深加工是未来。

  从长远来看,国内钼行业唯有集资源、规模、深加工于一体的大型企业最为我们看好。A股中,我们最为看好金钼股份,其无论从资源、产品规模还是深加工技术水平来看,在行业内独占鳌头。从其产品结构来看,初级产品仍然占较大比重,深加工产品还有较大提升空间,我们将在公司报告中给予深度研究。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付款方式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营业执照  |  粤ICP备18059797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