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局长阎学义透露,在“十一五”探获铁矿储量15.42亿吨的基础上,“十二五”计划提交铁矿资源量10—20亿吨。我国可望在这一越来越趋紧缺的战略资源的国际谈判中占得更多筹码。
阎学义在9日召开的中国冶金地质总局科技、人才大会上表示,该局作为国务院国资委管理的地质勘查“国家队”,“十一五”期间参与制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56项次(人次),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数十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42项、优秀工程奖161项、科技创新奖100多人次(项次)。
部分矿产对外依存度不断加大
加快矿业结构调整迫在眉睫
科技日报昆明11月8日电(记者操秀英)随着国内矿产资源需求急剧增长,部分矿产资源供需失衡,对外依存度不断增大,对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保障能力呈现减弱趋势。转变矿业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矿产开发结构是保障我国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国土部总工程师张洪涛在此间举行的“调整矿产开发结构”县(市)长专题研究班开班仪式上如是说。
张洪涛指出,我国矿产资源总量居世界第三,但人均资源储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58%。我国矿产资源分布广泛,但区域分布不均衡,且多为小矿、贫矿及共生、伴生矿。目前,我国矿产资源总体开发利用水平不高,存在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开发布局不合理、结构失衡等问题。
他介绍,国土资源部会同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先后组织开展了两轮整合工作。第一轮矿区整合工作结束后,2009年全国矿山数量比2006年减少7.9%,原矿产量增长了17.2%,矿产资源开发集约化程度得到有效提高。
他强调,“十二五”规划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提出更高要求,地方政府要指导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在矿产资源开发管理中发挥牵头协调作用,重视运用技术手段,管好用好资源,不断提高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