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铸造网:细节是不被放在眼里的细小的事物,也可能是并不细小但却熟视无睹的事物。总之,是被忽视的事物。但是,忽视细节往往会导致出现意想不到的后果,再回头来看,就会很后悔,这种情形在许多企业管理中是屡见不鲜的,在电镀生产的管理中也不例外。
有很多招商引资的地方政府和企业,没有成功,就是没有注意细节。高明的客户或考察者来参观或考察一个项目,一般都知道在大局方面不会有问题,所以对大面上的事物反而不去看,而被忽略了的细节则往往尽收眼底,一旦点破,就令当事人后悔不已。比如,有些企业领导人在接待客人时大摆宴席,给人以管理费用没有控制的印象,并由此推论其他管理也会是粗放的和大手大脚的,结果是取消合作或合同。如果以粗茶淡饭相待,结果反而大不相同,这还只是作风上的失误。在生产现场,细节则比比皆是,有些是习以为常的小事,分析起来,实际是生产管理的误区。
外国专家参观电镀生产线前处理的例子,是典型的细节影响全局的例子。对除油的认识上的偏差,结果是完全不同的。电镀生产返工较多,很大的一个比例是前处理不过细,没有注意细节。
(1)水洗槽边的油渍
可以看看任何一家电镀企业前处理后的水洗槽,特别是除油而又酸洗后的水洗槽。看看水槽的水线以上四壁的部位,有没有一圈油渍印?你会发现很多都有。前处理工序的水洗槽的水线上部的油渍,是没有多少人去注意的细节,但是,一旦指出以后,就会发现很显眼,读者可以去自己的企业的前处理水洗槽边去看,十之八九是会有油渍印的,有的还是黑糊糊的一圈,不指出,没有谁会注意。但是,这意味着前处理除油不彻底。除油后水洗时,制件表面没有除干净的油膜,在水洗的过程中,有一部分进入了水洗槽,由于油分子的表面性能或者说附壁效应,这些油分子会在水面与槽边的界面吸附,久而久之,就出现了油渍,这是除油不彻底的一种表现。前面的除油不彻底,后边电解除油的负担就会加重,增加物料消耗。如果有的企业没有采用电解除油,那镀层的质量就堪忧了,起泡或起皮的事件会时有发生。产品在前处理阶段就认真地加以对待,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前处理马马虎虎,寄希望于后边的工序去弥补,就会留下质量隐患,造成返工和浪费。
因此,从前处理就注意细节是完全必要的。前面的例子只是发现前处理不良的一种迹象。真正要管理好前处理,必须像对待镀液的管理一样来管理前处理,即定期检测前处理的效果,让处理液处在良好的工艺规范内。不要以在温度不够时勉强进行除油操作,温度不够就是延长时间也没有用。
(2)共用酸洗槽
进入酸洗流程比除油工序更要小心。酸蚀不足和过腐蚀都是常见的质量问题。特别是过腐蚀,将会导致产品报废,要特别加以小心。但是许多时候出现的问题是酸蚀不足,表面金属结晶没有充分露出,使结合力不高。
酸蚀的另一个常见的故障是没有严格区别铜基体和钢铁基体制品的酸蚀液,有些企业甚至于不分铜和钢,都用同一个酸洗槽。这样,在酸蚀铜件时,酸蚀液中会产生铜离子。当再酸蚀钢铁件时,铜离子会与钢铁发生置换反应而在钢铁件表面还原出来,这种有时看不见的置换铜层对镀层能结合力有不利影响。但不少企业的电镀层出现起泡和脱皮,原因其实就在这里。
[nextpage] http://www.pf.hc360.com
(3)挂具的细节
前处理完成后的一个工作是上挂具。这里也有许多细节是值得注意的。
如果你发现操作者在上挂具前,检查挂具的完好情况,确定没有挂钩缺损和没有钩头因长时间施镀过粗,这才开始上挂,那这家电镀企业的管理是到位的,说明执行了定额管理和超额有奖制度。试想想,如果每个挂具都有那么几个挂钩断了,最上排或最下排的挂钩变粗不能使用,那么他每挂就要少镀一些产品,一天下来,要少多少产品?这就会影响操作者完成定额,更使得超额完成任务成为泡影。因此,管理好的企业,员工会主动注意细节。否则,不要说挂钩少了几个,就是整排的挂钩都缺失,也不会有人介意,照样往镀槽里边放,这就是管理上的差距。
因此,电镀制件在上挂具前检查挂具的挂钩是否齐全、上下部的钩子是否已经过粗等,是电镀作业操作规程中应该加以规定的细节,实际上也是电镀操作的基本要求。
更进一步的追踪会发现,许多操作者也知道有这个要求,但是挂具的维修不能及时到位,而工作现场不可能停工等挂具,能用的就会先用,时间久了,也就习以为常。
(4)阳极的挂钩
由电镀的挂具使用中的细节,可以联想到阳极的挂钩。这也是很多电镀企业在管理中容易忽视的细节之一。
如果是采用阳极钛篮,这个问题可能就不存在,也可能以另一种形式表现出来。如果是采用挂钩悬挂阳极,这个问题就存在了。通常挂阳极的挂钩,从导电性良好考虑,多数用的是紫铜钩。由于铜在电解液中作为阳极会发生电化学溶解,因此,阳极挂钩是不能浸入到镀液中的。这一方面是为了防止挂钩溶解而使阳极脱落,重要的一个原因是铜对于很多镀种都是一种杂质,比如,镀镍、镀银、镀锌、镀锡等。但是,只要注意观察各个电镀企业,挂钩浸入到镀液中的事是常有的,更多则是挂钩上沾满了镀液而生出了铜绿。这种铜绿就是铜盐,可能是硫酸铜,也可能是碳酸铜或其他络合物盐类。这种东西落入槽中,是挂钩上的铜杂质进入镀槽的主要方式。不一定说是挂钩不浸到镀液中就会没有事。因此,管理阳极,细化到挂钩上,那阳极就一定能管理好。
有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是一家台商投资的包装机械企业,还是一家上市公司,他们配套生产的打包钉要用到镀锌铁丝。他们的镀锌铁丝是热镀锌,成本高,产量低,不能适应市场的需要,于是决定上电镀线,但是他们请来的一位电镀锌的师傅没有见过拉丝线的电镀设备,特别是对所谓的“阳极桥”是什么也不知道,好在这家企业有一条从台湾引进的拉丝镀铜的生产线,看过以后知道了,阳极桥就是装在镀槽内让铺设在槽底的阳极互相连接的阳极导电板,因为线材料电镀的镀槽比较长,阳极的连接就靠这些极板让阳极材料两边搭在电极上,像架桥一样,所以形象地称为阳·极桥。于是他们就按镀铜线的配置准备好了镀锌生产线的设备,配制了硫酸盐镀锌液,并且试生产成功,于是交付生产。
但是生产下来不几天就不行了,镀出来的铁丝不但不光亮,而且发黑,做镀液分析,刚配制不几天的镀液,成分都在正常范围,但做霍尔槽试验发现低区大面积发黑。
[nextpage] http://www.pf.hc360.com新配一点镀液做霍尔槽试验,结果就很好,镀层光亮。于是只好全部将镀液换掉,一镀果然好了,但是不几天又不行了,并且只能是换镀液才能好几天,这样的生产谁还敢做下去吗?那位师傅也不再来了。企业急得没有法,只好另请高明。等专家到现场一看,镀液略显绿色,心中已然有数,再仔细察看了阳极桥后,就已经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他们用铜做镀锌的阳极桥,不要说镀锌发黑,再镀下去就不是发黑,还会发红了。在硫酸这么强的镀液里,这铜阳极桥不要多久都会往镀液里溶!大家恍然大悟,将电极桥一换,问题就解决了。这个细节在没有专业人员的情况下,很容易忽略,因为阳极桥就是导电挂钩,不同之处是它是浸在镀液中,只能用铅或钛,就是说,只能导电不能自溶解。经过这个事例,还可以发现阳极桥本身也存在缺点,阳极桥用了铅和钛(铅因为也有许多问题,现在也已经很少用了)虽然本身不会再溶解,但是搭在桥上的阳极在工作过程中会由于溶解而体积越来越小,最终会从阳极桥上脱落,导致阳极导电变差和阳极面积减小,镀液稳定性也容易出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于是有人发明了采用网式阳极的线材连续生产装置并获得了专利。
(5)热交换器的电位
从阳极的挂钩,可以联想到镀槽内的各种热交换器的管道,同样有一个防溶解的问题,除非用的是聚四氟塑料或玻璃做管材的加热器。用金属做热交换器时,要特别小心,在有些条件下,包括不锈钢或钛都是会发生溶解的。特别是在电化学环境条件下,更容易发生电化学溶解。热交换器在镀槽中理论上和实践中都是电中性的,就是与阳极和阴极都没有连接。但是在电镀槽内,即使是不直接带电的金属,实际上,因为感应电场的存在而会在热交换器上产生双极现象,在条件合适的时候,相当于阳极的有些部位的某些杂质点会发生溶解。最为严重的是热交换器不小心与阳极导线相碰,使交换器本身成了阳极,这对于不锈钢是很危险的。在有些时候对有杂质的钛也是危险的。因此,有时宁愿让热交换器与阴极相连。当然最好是有独立的阴极电流密度,只起到还原状态保护作用,而不消耗镀槽内的物料。
这些细节是很多电镀企业没有加以留意的。